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6)
2023(13349)
2022(11284)
2021(10544)
2020(9046)
2019(20688)
2018(20500)
2017(40650)
2016(21234)
2015(24018)
2014(23789)
2013(23546)
2012(21507)
2011(19329)
2010(19320)
2009(18041)
2008(17875)
2007(15800)
2006(13857)
2005(12437)
作者
(59023)
(49238)
(49157)
(47048)
(31465)
(23578)
(22361)
(18977)
(18718)
(17575)
(16729)
(16611)
(15535)
(15529)
(15400)
(15171)
(14537)
(14310)
(14288)
(14280)
(12144)
(11863)
(11668)
(11204)
(11187)
(11079)
(10875)
(10578)
(10011)
(9376)
学科
(93441)
经济(93302)
管理(71457)
(67394)
(56668)
企业(56668)
方法(48303)
数学(43820)
数学方法(43415)
(29536)
中国(24651)
(23265)
(23258)
业经(19661)
(18749)
财务(18703)
财务管理(18660)
(18314)
贸易(18302)
企业财务(17855)
(17855)
(16835)
银行(16822)
(16325)
金融(16322)
(16054)
(15742)
农业(14634)
技术(13968)
地方(13947)
机构
大学(313451)
学院(311118)
(139432)
经济(136928)
管理(127886)
理学(110773)
理学院(109795)
管理学(108212)
管理学院(107632)
研究(94673)
中国(75946)
(69966)
(63331)
财经(55985)
(51004)
科学(50925)
中心(45223)
经济学(44935)
(44441)
(44221)
财经大学(42171)
经济学院(40923)
(40797)
业大(40370)
北京(39544)
研究所(39198)
商学(35744)
(35547)
商学院(35430)
师范(35162)
基金
项目(206189)
科学(165799)
基金(155390)
研究(152650)
(132715)
国家(131706)
科学基金(116202)
社会(101740)
社会科(96867)
社会科学(96847)
基金项目(81885)
(77653)
自然(73903)
自然科(72145)
自然科学(72125)
教育(71463)
自然科学基金(70886)
(65179)
资助(64019)
编号(60012)
(48359)
成果(47947)
重点(45463)
(43614)
(43463)
国家社会(43391)
教育部(43045)
(42471)
人文(41900)
创新(40756)
期刊
(145116)
经济(145116)
研究(92819)
(55832)
中国(53552)
管理(50332)
学报(39540)
科学(39052)
(35085)
(34350)
金融(34350)
大学(32519)
学学(30944)
财经(29174)
技术(28442)
教育(24961)
(24891)
经济研究(24097)
业经(23278)
农业(23278)
问题(20267)
(17356)
理论(16618)
统计(16131)
技术经济(15653)
商业(15320)
(14793)
实践(14750)
(14750)
国际(14042)
共检索到452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晓兰  金雪军  
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6年1月4日和7日为熔断组,以2015年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7%的3个交易日为控制组,检验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指数下跌至熔断临界值之前,熔断机制会加剧卖单的大量涌现,导致市场订单流不平衡性提高,存在显著的磁力效应。在指数下跌5%之前,熔断机制对已经跌停的股票并不产生影响;在指数下跌5%-7%之间,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存在叠加效应,订单流不平衡性进一步恶化。在股指下跌的过程中,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存在从沪深300成分股向非成分股的溢出。此外,股指期货交易、融资融券、沪港通净流入都会对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晓兰  金雪军  
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6年1月4日和7日为熔断组,以2015年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7%的3个交易日为控制组,检验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指数下跌至熔断临界值之前,熔断机制会加剧卖单的大量涌现,导致市场订单流不平衡性提高,存在显著的磁力效应。在指数下跌5%之前,熔断机制对已经跌停的股票并不产生影响;在指数下跌5%-7%之间,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存在叠加效应,订单流不平衡性进一步恶化。在股指下跌的过程中,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存在从沪深300成分股向非成分股的溢出。此外,股指期货交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赵泽君  
熔断机制设计的目的是抑制股票交易过程中价格的剧烈波动,然而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践却与制度安排的初衷背道而驰。笔者从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和股价与交易量的变化速度两个维度,基于沪深A股市场的日频数据和日内高频数据,采用事件研究和计量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股票交易市场中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结果发现,在熔断机制即将实施时,股票交易价格即呈现出下行的异常波动,且在熔断机制实施期间波动加剧;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对熔断机制实施的反应并无明显差异;熔断机制实施期间股价和交易量在熔断设定价格附近以正的加速度向熔断触发点逼近。为此,笔者从培育成熟的投资者、加强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能力、审慎进行制度安排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吉洁  
实施熔断机制后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测算5种指数的系数,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分析熔断机制对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实施熔断机制增大了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暂停熔断机制有助于降低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2)暂停熔断机制降低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作用还不充分。熔断机制之所以在中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规制部门轻发展重规制,对市场的认识不足;组织管理行政化;中国市场环境不成熟,引进国外经验过于轻率;缺乏与制度相关的政策配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生  陈晨  林秉旋  
我国沪深两市于2010年3月31日推出的融资融券业务为研究卖空机制对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实验环境。本文利用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通过比较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和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以及股票加入和剔出融资融券标的前后的定价效率,发现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有效改善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还发现,融券卖空量与定价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融券卖空量越大,股票的定价效率越高。进一步研究显示,融资融券交易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增加持股宽度,从而提高定价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晓涵  
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1日开始执行后,沪深300指数在一周内两交易日触发熔断,证监会宣布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文章以沪深300指数发布以来的日波动率为研究对象,运用泊松分布原理,研究发现:在5%的熔断阈值下,我国单个交易日发生熔断的概率较小,约为2.2163%;但是通过时间的累积,迟早会触发熔断,当交易日数累计达到208个交易日时,就有99%的可能发生至少一次熔断,随着交易日的延伸,发生熔断次数的期望值会不断增加。文章研究结论认为,我国于2016年1月推出的熔断机制设置的阈值过于偏小,加之我国证券市场波动较大,触发熔断的概率较高,触发熔断后会引发恐慌效应,当前的熔断机制不适合我国证券市场。未来需等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发展成熟后,适时推出熔断机制,并设置合理的熔断阈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梦雨  魏熙晔  
中国证券市场在2015—2016年出现剧烈的异常波动,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中国证监会于2016年1月1日在A股市场上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却因频繁触发阈值最终于1月8日宣告暂停。笔者基于指数熔断机制在中国A股市场的自然实验,利用沪深300指数的1分钟序列数据,采用倾向评分法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该制度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磁吸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证券市场暴跌情形下指数熔断机制并未增加市场波动性,2016年1月4日和1月7日沪深300指数的价格、成交量和成交额波动率较样本期间内其他具有较大跌幅的交易日没有显著差别;然而指数熔断机制确实具有强烈的"磁吸效应",当沪深300指数的累计跌幅接近熔断阈值时,指数下跌速度加快,价格、成交量和成交额的波动率明显增加。笔者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指数熔断机制的设计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梦雨  魏熙晔  
中国证券市场在2015—2016年出现剧烈的异常波动,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中国证监会于2016年1月1日在A股市场上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却因频繁触发阈值最终于1月8日宣告暂停。笔者基于指数熔断机制在中国A股市场的自然实验,利用沪深300指数的1分钟序列数据,采用倾向评分法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该制度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磁吸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证券市场暴跌情形下指数熔断机制并未增加市场波动性,2016年1月4日和1月7日沪深300指数的价格、成交量和成交额波动率较样本期间内其他具有较大跌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吉洁  国世平  
实施熔断制度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发生变化,通过构建GRACH模型来分析实施熔断制度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施熔断制度能够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产生一定影响;(2)实施熔断制度后的股票市场波动性大于无熔断制度时的股票市场波动;(3)实施熔断制度后股票市场广义波动受前期冲击的影响变得更大,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更加不平稳。由此建议:监管部门推出新的监管制度时必须要谨慎,同时要做好科学论证,并经过市场模拟;要考虑我国市场的背景和特点,不能生搬硬套他国经验;要考虑时机因素以及实施效果;要充分考虑整个全球金融大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靖阳  张艳慧  
文章利用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每分钟高频数据,对实行熔断机制前后的数据进行划分处理,并对两时间段数据建立ACD模型。通过对股指期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触发熔断前的市场交易较为活跃,熔断结束时的市场交易异常兴奋,并且经过ACD模型的拟合,得出熔断机制可以为稳定我国股票市场波动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靖阳  张艳慧  
文章利用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每分钟高频数据,对实行熔断机制前后的数据进行划分处理,并对两时间段数据建立ACD模型。通过对股指期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触发熔断前的市场交易较为活跃,熔断结束时的市场交易异常兴奋,并且经过ACD模型的拟合,得出熔断机制可以为稳定我国股票市场波动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光伟  蒋佳融  芦东  
本文从融券约束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股票市场融券机制对标的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相比于融券交易量,融券约束可以更好地识别融券机制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从交易渠道、信息渠道、外部监管渠道对股价产生影响。笔者利用转融通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识别出了融券约束放松后标的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融券约束放松后:(1)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股价的共同趋势增强,意味着此时股价中包含的个股特质性信息含量降低,而市场上涨时则不存在这种效应;(2)股价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增快;(3)股价更加接近随机游走,即股价的可预测性降低。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适当降低融券约束、扩大机构投资者比例、保持较高的融券交易准入门槛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可以促进融券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彤彤  
以往文献大多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限制股指期货交易为自然实验,研究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可与以往研究成果形成对照和相互印证,为研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期间,所有股票的信息反应速度和信息含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所对应的成份股的定价效率下降得更为明显。为此,建议在放松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从而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彤彤  
以往文献大多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限制股指期货交易为自然实验,研究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可与以往研究成果形成对照和相互印证,为研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期间,所有股票的信息反应速度和信息含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所对应的成份股的定价效率下降得更为明显。为此,建议在放松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价格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马天平  张博祎  莫冬燕  
行为金融学理论中投资者存在风险选择,尤其是根据Friedman的博彩理论和Michael的信号理论,投资者会基于博彩偏好改变风险选择。以近200万个样本中股票被ST的事实作为信号观察点,分析个人投资者在博彩信号出现时的风险选择变化。研究发现,股票被ST(Special Treatment,简称“ST”)、发出博彩信号时,个人投资者的风险选择会发生变化,更倾向于持有博彩型资产。与股价较高的ST股票相比,价格较低的ST股票因为博彩信号更强烈,个人的风险选择越易发生变化,持有博彩型资产的比例越高,但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贪婪暴富欲望和暴跌风险恐惧造成。作为博彩信号的最大日收益率激发贪婪暴富欲望,而股价崩盘风险引起暴跌风险恐惧,二者作为机制影响投资者的风险选择行为。基于此,为减小金融市场风险,应对博彩型资产建立投资者准入门槛,加强对投资者贪婪与恐惧预期的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