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7)
- 2023(7521)
- 2022(6459)
- 2021(5808)
- 2020(5061)
- 2019(11425)
- 2018(11337)
- 2017(23874)
- 2016(12323)
- 2015(14137)
- 2014(14158)
- 2013(14440)
- 2012(14146)
- 2011(13312)
- 2010(13740)
- 2009(13172)
- 2008(12847)
- 2007(11600)
- 2006(10731)
- 2005(9981)
- 学科
- 济(83898)
- 经济(83826)
- 管理(39497)
- 业(37108)
- 方法(34970)
- 数学(32521)
- 数学方法(32431)
- 企(29932)
- 企业(29932)
- 中国(18658)
- 财(18091)
- 地方(17096)
- 制(14690)
- 农(14543)
- 业经(12913)
- 地方经济(12529)
- 贸(11825)
- 贸易(11818)
- 融(11644)
- 金融(11644)
- 银(11477)
- 银行(11466)
- 易(11407)
- 学(11233)
- 务(11149)
- 财务(11135)
- 财务管理(11111)
- 行(11027)
- 体(10892)
- 企业财务(10774)
- 机构
- 大学(202947)
- 学院(200123)
- 济(102982)
- 经济(101314)
- 管理(77464)
- 研究(66480)
- 理学(66393)
- 理学院(65765)
- 管理学(65075)
- 管理学院(64676)
- 中国(52909)
- 财(49358)
- 京(40836)
- 财经(39686)
- 经(36041)
- 经济学(34780)
- 科学(33446)
- 所(32751)
- 经济学院(31368)
- 财经大学(29640)
- 中心(29403)
- 江(28739)
- 研究所(28671)
- 北京(26341)
- 农(24972)
- 商学(23201)
- 业大(23043)
- 院(23025)
- 商学院(23004)
- 州(22759)
- 基金
- 项目(118090)
- 科学(94401)
- 基金(89711)
- 研究(87777)
- 家(75564)
- 国家(75012)
- 科学基金(65173)
- 社会(61085)
- 社会科(58267)
- 社会科学(58255)
- 基金项目(46516)
- 省(42896)
- 教育(39999)
- 自然(38882)
- 资助(38688)
- 自然科(37979)
- 自然科学(37969)
- 自然科学基金(37358)
- 划(35816)
- 编号(33737)
- 部(28688)
- 成果(28269)
- 国家社会(26367)
- 教育部(25775)
- 重点(25624)
- 发(25602)
- 人文(25117)
- 创(23710)
- 社科(23285)
- 大学(23106)
- 期刊
- 济(118157)
- 经济(118157)
- 研究(67371)
- 财(37643)
- 中国(32292)
- 管理(30501)
- 融(25290)
- 金融(25290)
- 学报(24866)
- 科学(23193)
- 财经(22364)
- 农(22162)
- 经济研究(21122)
- 大学(20046)
- 经(19190)
- 学学(19074)
- 业经(16459)
- 问题(16217)
- 技术(16038)
- 农业(14478)
- 贸(13896)
- 技术经济(12510)
- 统计(12366)
- 国际(11601)
- 教育(11348)
- 理论(11080)
- 商业(10722)
- 策(10451)
- 经济问题(10035)
- 世界(10007)
共检索到308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艳艳
本文研究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包括是否提升经营业绩,业绩提升是否源于盈余管理与业绩提升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某一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利润率,股权激励具有提升作用,但不具有持续性,甚至会出现反转。在实施当年到后四年的时间内,实施公司上述指标的平均表现也与配对公司无显著差异。换言之,股权激励无法有效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其次,实施公司的操控性应计与经营业绩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剔除操控性应计后,股权激励的短暂提升作用消失,实施公司与配对公司无显著性差异。最后,当方案设计受到管理层操纵时,对实施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最优契约 管理层权力 经营业绩 盈余管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艳艳
本文以2005年7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期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41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与经济后果。实施动机有三种解释理论,分别是激励员工、吸引和留住员工、融资约束。全样本与民营企业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吸引和留住员工、以及融资约束的解释力较强,而激励员工的解释力较弱。对于国有企业,三种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其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关于经济后果,理论上的赞同与批评观点同时存在,尚无一致的结论。本文通过市场反应与销售增长率检验员工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市场反应的单因素分析表面,员工股权激励有微弱的负面影响;而其他检验均未发现员工股权激励产生显著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
员工股权激励 实施动机 经济后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艳艳 郭然
评述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与经济后果的国外研究。关于实施动机,吸引和挽留员工被广泛认可,激励理论和融资约束受到较多质疑,税收优惠研究较少。关于经济后果,激励理论、税收优惠、搭便车等受到较多的关注,吸引和挽留员工研究较少。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员工股权激励 实施动机 经济后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艳艳 郭然
评述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与经济后果的国外研究。关于实施动机,吸引和挽留员工被广泛认可,激励理论和融资约束受到较多质疑,税收优惠研究较少。关于经济后果,激励理论、税收优惠、搭便车等受到较多的关注,吸引和挽留员工研究较少。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员工股权激励 实施动机 经济后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艳
本文研究管理层对股权激励行权条件的操纵行为。行权条件由考核指标与目标水平组成。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采用2个考核指标,目标水平低于分析师预期18.99%。进一步,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个数高于民营企业,但是目标水平低于民营企业。这是由于法规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个数作出严格规定,但是其管理层通过操纵目标水平,仍然能够获得门槛较低的行权条件。最后,行权条件被操纵带来负面的经济后果,短期股东财富降低2.06%,9、24个月的长期股东财富(BHAR)分别降低16.51%、38.11%。
关键词:
考核指标 目标水平 管理层权力 股东财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吕长江 巩娜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相关规定,以伊利股份为例研究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费用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且股权费用摊销集中程度的不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股票市场对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及公司业绩的变化有负向反应,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激励费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成正比。同时股权激励设计有福利之嫌,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修改其股权激励的方案。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会计处理 经济后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俞鸿琳
本文从制度背景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FE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对于全部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而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负相关,并在0.10的水平下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认为,由于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控制,股权结构高度集中,董事会机制不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可能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关键词:
政府控制 股权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存志 郑江龙
在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正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但是关于股权激励方案福利化的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探求股权激励方案福利化倾向的原因,文章利用2006—201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股权激励制度福利化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有序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掏空水平与企业在选择股权激励制度时的偏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掏空水平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偏福利型的股权激励方案。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大股东掏空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巩娜 俞方君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公布实施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计划以更好地将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联系起来,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股权激励方案起到何种作用一直是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青岛海尔2006~2014年公布的五次股权激励方案以及同一时期美的公司的三次股权激励方案为例,分析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及管理者产生的作用并提出建议,以使股权激励能够更好地在企业发挥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青岛海尔 美的公司 经济后果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获宝 吴壮倩 赵彩帆
近年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日益增加,但终止实施计划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如汉威电子,其终止股权激励计划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账面绩效达不到考核要求,激励对象没有行权资格,同时股票价格长期低于行权价格,导致股权激励失效。本文针对终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经济后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娥平 关静怡
股权激励被视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途径之一,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可能反而引起道德风险。本文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影响并购决策及其经济后果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股票期权和价内程度低的股权激励会驱动管理层实施大规模并购交易,虽然这类并购在实施后的第一、二年业绩较好,但效果未能延续至第三年;股权激励会提升并购后的高管减持水平,绩效越好则次年的减持水平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为推动业绩上涨以便减持套利,管理层将会削减研发资金用于并购;在管理层超额薪酬较低时,股权激励对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强。本文结果丰富了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研究,对监管方优化股权激励制度、上市公司改善并购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曲亮 任国良
基于1998年到2008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高管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薪酬对企业价值有非线性的"U"型影响,在高管薪酬超过一定的额度后,高管薪酬激励明显呈现出边际递增的激励效果。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只有线性正向影响,并未发现高管持股对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影响关系。本文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发挥了一定的激励效果,上市公司应该合理的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
关键词:
高管薪酬 高管持股 企业价值 非线性激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艳艳
最优契约理论与管理层权力理论是解释股权激励的两大对立理论。哪种理论能够更好解释我国的情况?本文通过检验两种理论对我国股权激励财富效应的解释力以回答该问题。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短期市场反应为正,出现换手率、异常净买入与买方大额交易比例高涨的现象;然而,这些指标在中期均出现反转现象,超额收益率为负,换手率、异常净买入与买方大额交易比例出现回落。这表明,事件日投资者情绪高涨,短期正面的市场反应只是由于投资者乐观情绪所导致,最优契约理论无法得到支持。进一步,本文检验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管理层权力过大(监督不足)与股权激励方案特征被操纵导致股东财富受到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支持管理层权力理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奇峰 冯琪 陈世敏 戴佳君
近年来我国股市的剧烈震荡使得许多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股价低于其行权价格,公司是否应该修订股权激励计划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神州泰岳为例,我们分析了企业股权激励计划修订的动因及其后果。神州泰岳股权激励计划修订的动因在于引入与激励新高管以实施多元化战略转型、减少核心员工流失、完善公司治理与倡导分享文化。与计划修订前相比,在计划修订的后三年中,企业财务绩效、运营效率与市场价值都有较大的改善。但是企业股权激励计划修订也诱发了盈余管理行为。总体来看,神州泰岳激励计划修订具有积极的市场反应,提高了企业价值。据此我们讨论了股权激励计划修订的成功实施所依赖的条件与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苗 扈文秀
文章基于薪酬公平视角,引入中介变量薪酬差距和调节变量企业成长性,揭示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对股权激励强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高管与员工间薪酬差距在高管货币薪酬水平与股权激励强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成长性在薪酬差距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中起到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