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3)
- 2023(12897)
- 2022(10965)
- 2021(10014)
- 2020(8769)
- 2019(20111)
- 2018(20078)
- 2017(39235)
- 2016(21635)
- 2015(24002)
- 2014(23986)
- 2013(23555)
- 2012(22096)
- 2011(20117)
- 2010(20356)
- 2009(19299)
- 2008(19526)
- 2007(17392)
- 2006(15402)
- 2005(13908)
- 学科
- 济(90048)
- 经济(89930)
- 管理(61770)
- 业(60889)
- 企(49460)
- 企业(49460)
- 方法(45174)
- 数学(41039)
- 数学方法(40754)
- 财(27491)
- 中国(24554)
- 农(24206)
- 制(22138)
- 业经(18692)
- 贸(18571)
- 贸易(18565)
- 易(18072)
- 学(17543)
- 务(17066)
- 财务(17046)
- 财务管理(17003)
- 企业财务(16276)
- 银(16198)
- 银行(16136)
- 农业(15709)
- 行(15376)
- 融(15325)
- 金融(15323)
- 体(15079)
- 地方(14905)
- 机构
- 大学(319950)
- 学院(316379)
- 济(133434)
- 经济(130853)
- 管理(119706)
- 研究(107272)
- 理学(103507)
- 理学院(102347)
- 管理学(100788)
- 管理学院(100179)
- 中国(81768)
- 京(66321)
- 科学(65719)
- 财(65595)
- 农(60399)
- 所(55874)
- 财经(52077)
- 研究所(50580)
- 业大(50473)
- 中心(48857)
- 农业(48229)
- 经(47396)
- 江(46901)
- 经济学(42049)
- 北京(41841)
- 范(39333)
- 财经大学(38820)
- 师范(38807)
- 经济学院(38447)
- 院(37747)
- 基金
- 项目(207539)
- 科学(162272)
- 基金(151926)
- 研究(145788)
- 家(134681)
- 国家(133566)
- 科学基金(112824)
- 社会(94039)
- 社会科(89336)
- 社会科学(89306)
- 基金项目(80561)
- 省(80302)
- 自然(74005)
- 自然科(72314)
- 自然科学(72287)
- 自然科学基金(71086)
- 划(68686)
- 教育(68269)
- 资助(62497)
- 编号(57532)
- 重点(47252)
- 部(47158)
- 成果(47076)
- 发(43726)
- 创(43158)
- 科研(40755)
- 创新(40462)
- 教育部(40259)
- 课题(39715)
- 国家社会(39429)
共检索到464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民赞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对价水平的众多变量中,按其影响力度依次有四个主要变量: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市净率;同时,研究还进一步发现,由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极具政策性色彩的行为,以上四个变量对对价水平的影响力度总体上偏小。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溢价 对价 影响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廖旗平 陈建梁
通过对45家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对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目前各公司的对价水平趋同,但对价影响因素不同。结合理论分析,建议从统一对价的标准上来稳定股改的预期,这更有利于股市的发展。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预期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建平 李晓莉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关键词:
对价 对价依据 对价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凡 陈斌
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改的“对价”方案普遍考虑了非流通股份流通后对股价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其中.非流通股比例、当前股价与净资产的差额、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对价”确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可得的基本判断是,当前的股改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化博弈机制,这个机制保障了两类股东在各自利益前提下达成妥协的可能。但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因素没有被充分考虑,以及股改的对价比率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仍是这一机制存有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实证检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荣华 门明
以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影响我国股价的各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小非的解禁和减持不是影响我国股价的主要因素;出口额对我国股价的影响为负,国内经济、货币供应量、大非的解禁和减持对股价有正的影响;国内经济、出口额和大非解禁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不显著,我国股价的波动主要受货币供应量和大非减持的影响,这两者能有效地抑制股价的波动。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徳 叶勇 陈璇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现金对价、股本调整对价和权证对价三种对价支付方式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进一步就三种具体的对价支付方式而言,采用了股本调整对价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有显著提高,采用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及其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绩效 对价支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艺峰 许琳 黄娟娟
从2005年4月29日到2006年3月19日止,上海证券市场共有25批次346家(含29家试点公司)上市公司公布股权分置改革的详细方案。其中高达87.6%股权分置公司的对价水平都集中在10送2至4股区间,平均对价水平为10送3股,对价水平出现显著的10送3股“群聚”现象。本文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基础,对上海证券市场346家股权分置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海证券交易所前25批股权分置公司的保荐市场上,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HH指数)平均高达1411,保荐行业的市场准入难度较大,股权分置公司的对价水平与保荐机构所占市场份额显著负相关。证据表明,上海证券市场的保荐...
关键词:
股权分置 寡头垄断 共谋 保荐机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魏建华
一、对价差异的市场反应(一)不同对价方案的通过率股权分置改革第一批试点已尘埃落定。试点公司推出的方案直接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热情,也影响到试点方案的通过率,甚至决定了试点方案的命运。表1是四家首批试点公司的方案内容和相应的投票比率和通过比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廖旗平
本文分析了股改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股改使得现有公众投资者股权价值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公司业绩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所有因素中股改后股权结构的变化和市场流通情况是影响现有公众投资者利益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说明关注股权结构和市场流通能保护现有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众投资者 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珍
目前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人们经常批评的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种种不规范和不成熟,而是另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推动股市的重心持续下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造成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检验和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效应 检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立攀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根本性改革,它使以往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获得可流通性,重建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包括中小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利益的共赢。本文通过对2006~2008年期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统计,试图分析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以及次贷危机对改革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果是积极的,能带给投资者显著的超额收益;(2)股改对价支付率和股东对方案的支持率与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效应呈显著正相关;(3)次贷危机严重影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超额收益率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守海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价值普遍提高了16%以上,且提高幅度与盈利潜力及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呈递增关系。它更有利于提高“一股独大”公司的治理绩效,并修正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
关键词:
股权改革 公司治理 资产价值 政策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传彬 崔益嘉 赵晓庆
文章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选择2007~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揭示股权激励实施后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的实施缓解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业绩,股权激励实施后的公司业绩要好于实施前;第二,决定股权激励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股权激励强度之外,还包括企业性质和资本结构;第三,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效果要好于非国有企业;第四,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利于减轻代理成本。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激励 效果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棉之 文央漾
以股改方案中影响股东利益的对价及承诺等方案特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而研究股权结构与股改方案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假设检验,流通股东获付比例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市场的均衡预期,而非流通股东送出比例则更真实的反映股改方案的对价成本,而且股权结构对方案各特征起了重要影响作用,非流通股股东行为影响方案的同时也受股权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 股权结构 对价 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宏敏 单鑫 朱敏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股票期权薪酬激励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成长性机会高的公司、资产负债率低的公司、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实施的股票期权激励效果显著的更好;私营性质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果显著的更好。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