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0)
- 2023(17051)
- 2022(14779)
- 2021(14014)
- 2020(11820)
- 2019(27575)
- 2018(27264)
- 2017(53778)
- 2016(28754)
- 2015(32576)
- 2014(32532)
- 2013(32031)
- 2012(29191)
- 2011(26287)
- 2010(26409)
- 2009(24332)
- 2008(23901)
- 2007(21003)
- 2006(18353)
- 2005(16237)
- 学科
- 济(115429)
- 经济(115300)
- 管理(85338)
- 业(83862)
- 企(69408)
- 企业(69408)
- 方法(58440)
- 数学(51928)
- 数学方法(51147)
- 财(32601)
- 中国(31961)
- 农(29924)
- 贸(25121)
- 贸易(25107)
- 业经(24893)
- 易(24512)
- 制(24106)
- 学(21928)
- 务(21149)
- 财务(21065)
- 财务管理(21022)
- 银(20621)
- 银行(20587)
- 理论(20146)
- 地方(19979)
- 企业财务(19947)
- 行(19614)
- 农业(19332)
- 融(19321)
- 金融(19319)
- 机构
- 大学(412432)
- 学院(411080)
- 济(168273)
- 管理(166486)
- 经济(164749)
- 理学(144049)
- 理学院(142589)
- 管理学(139856)
- 管理学院(139114)
- 研究(130215)
- 中国(103151)
- 京(86714)
- 财(81273)
- 科学(77780)
- 财经(65474)
- 所(63989)
- 农(60985)
- 中心(60342)
- 经(59624)
- 业大(58828)
- 江(58389)
- 研究所(57770)
- 北京(54944)
- 经济学(51748)
- 范(50652)
- 师范(50181)
- 财经大学(49172)
- 州(47796)
- 农业(47794)
- 院(47135)
- 基金
- 项目(277196)
- 科学(218867)
- 基金(203201)
- 研究(202000)
- 家(176009)
- 国家(174611)
- 科学基金(151554)
- 社会(127547)
- 社会科(121049)
- 社会科学(121018)
- 基金项目(107146)
- 省(106643)
- 自然(99772)
- 自然科(97556)
- 自然科学(97534)
- 自然科学基金(95770)
- 教育(94207)
- 划(89922)
- 资助(85894)
- 编号(82613)
- 成果(65791)
- 部(62056)
- 重点(61238)
- 创(57509)
- 发(57353)
- 课题(55726)
- 教育部(53897)
- 创新(53606)
- 科研(53284)
- 大学(52580)
- 期刊
- 济(176919)
- 经济(176919)
- 研究(122578)
- 中国(72981)
- 财(62310)
- 管理(61610)
- 学报(61062)
- 科学(56625)
- 农(54006)
- 大学(47385)
- 学学(44820)
- 融(43386)
- 金融(43386)
- 教育(41517)
- 农业(37164)
- 技术(37071)
- 财经(32295)
- 经济研究(29148)
- 业经(28901)
- 经(27485)
- 问题(23620)
- 理论(21085)
- 统计(20530)
- 贸(20523)
- 技术经济(20492)
- 业(19157)
- 实践(19070)
- 践(19070)
- 图书(19033)
- 商业(18933)
共检索到597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淳伟德 朱航聪
准确测度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以高频微观数据开展的研究会忽略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可能导致对风险溢出效应测量的不准确。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充分运用高频微观和低频宏观数据信息,结合混频时变Copula模型和Co Va R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为剧烈。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举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仁方 靳明 沈丹薇
本文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PTA期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oPulA-Co VAR模型测算金融危机前后布伦特原油期货和PTA期货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后,原油期货会对PTA期货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同时,PTA期货会对原油期货产生反向溢出效应;原油期货对PTA期货的溢出效应程度明显大于PTA期货对原油期货的溢出效应程度;金融危机前的溢出效应程度明显大于金融危机后的溢出效应程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培辉 尹成远 袁薇
本文基于扩展的时变Copula-CoVaR方法,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前瞻CoVaR模型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保险业内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具有显著的双向系统性风险溢出,且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银行业并不是金融业中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子行业;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和2014年底至样本期结束,我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培辉 尹成远 袁薇
本文基于扩展的时变Copula-CoVaR方法,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前瞻CoVaR模型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保险业内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具有显著的双向系统性风险溢出,且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银行业并不是金融业中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子行业;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和2014年底至样本期结束,我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在险价值、净资产收益率对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有正向影响,而财务杠杆、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规模有负向影响;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呈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爱民 韩菲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和汇市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类别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同一地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次之,跨地区、跨市场的最小;长期来看,股市和汇市间的风险溢出方向是变化的。2015年"8·11"汇改以后,股市和汇市间都存在正向的风险溢出,即一方发生风险事件时,会导致另一方的风险显著上升;不管是在汇改前,还是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树然 袁东 任培民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波动溢出问题的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基于高频数据,利用异质金融市场驱动的HAR-CAW模型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及其自身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波动溢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整体上存在着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是溢出效应不对称,期货对现货的溢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在相互间各期溢出研究上,两市场间的各期溢出表现各不相同;在自身溢出效应上,各期整体而言现货市场存在溢出,而期货市场不存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爱民 韩菲
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票现货和期货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大小,以此来分析两地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在极端风险情况下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市场中任意两个市场间均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恒指期货间的风险溢出要明显强于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间的溢出。另外,内地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对香港地区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要弱于反方向的溢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考察的市场中,恒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爱民 韩菲
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票现货和期货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大小,以此来分析两地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在极端风险情况下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市场中任意两个市场间均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恒指期货间的风险溢出要明显强于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间的溢出。另外,内地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对香港地区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要弱于反方向的溢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考察的市场中,恒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出程度最高,也就是说,沪深300指数受恒指期货的风险冲击最大,一旦恒指期货发生风险事件,沪深300指数发生风险的概率会大幅上升。长期来看,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溢出明显强于反方向的溢出,但在2015年9月实施对期指的最严限令后,情况发生了反转。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监管机构、交易所和投资者防范市场风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帅 李治章
依据2007-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构建动态Copula-CoVaR模型,考量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传统金融市场存在双向净风险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在逐渐增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不对称特征,影子银行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且这种冲击具有滞后效应。鉴此,监管部门应夯实金融体系运行基础,创新影子银行监管工具,完善其协调监管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左月华 章茜 李东霞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剧烈波动和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上证50指数期、现货市场的5分钟高频数据构建高频MVMQ-CAViaR模型,分析股指期、现货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上证50指数现货市场对于期货市场有显著的下尾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上证50指数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有显著的上尾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此外,伪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证50指数现货市场的收益冲击对期、现货市场体系的影响程度远远强于上证50指数期货市场,监管者为维护市场稳定需重点加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极端风险管理。
关键词:
股指 日内效应 风险管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丛文 闫世军
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持续扩张,其风险溢出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关注。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自身特点出发,基于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各类型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整体以及局部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各类型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不尽相同,信托业风险溢出最大,其次为证券业,最后为民间借贷业;虽然整体风险溢出较小可控,但仍需防范;影子银行系统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溢出差别较大,风险溢出由高到低依次为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和国有银行。本文结论对动态监管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具有实证支持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丛文 闫世军
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持续扩张,其风险溢出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关注。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自身特点出发,基于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各类型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整体以及局部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各类型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不尽相同,信托业风险溢出最大,其次为证券业,最后为民间借贷业;虽然整体风险溢出较小可控,但仍需防范;影子银行系统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溢出差别较大,风险溢出由高到低依次为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和国有银行。本文结论对动态监管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具有实证支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翔 蒋翔林
文章选取全球范围内七对典型的股票指数及其指数期货自2007年10月8日国际股票市场大跌至2008年11月14日的日度数据,运用基于GED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了这些市场5%和10%风险水平下的指数下跌的条件VaR,并利用Hong(2001)提出的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相对应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期货市场是股票指数主要的信息来源,起着重要的价格决定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荣华 门明
转融券是我国证券市场金融制度的重大创新。本文选取了转融券实施前后的2013年2月19日~2013年3月15日区间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现货指数1分钟的交易数据,通过建立基于t分布的VECM-MVGARCH-BEKK模型,对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转融券前,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并且只存在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单向短期波动溢出效应;转融券后,只存在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而且只存在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单向短期波动溢出效应;转融券实施前后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均不存在长期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左浩苗 刘振涛 曾海为
本文利用沪深300指数和当月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高频数据,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日度股票指数和股指期货的整体波动、连续性波动和跳跃,发现两个市场波动成分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期货市场的跳跃并不会影响后续股票市场的跳跃。此外,已实现相关系数在股指期货上市初期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动,整体表现出了较强的联动趋势。最后,日内高频价格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两个市场存在双向的信息传导,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R-vine-copula-CoVaR模型的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EVT-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间的非对称风险溢出效应——基于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
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信息溢出的因果检验——基于股指期货市场政策频繁调整期的数据
基于5分钟高频数据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与波动溢出效应——基于十五个月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时频视角的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探究
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Markov-Switching-GARCH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