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1)
- 2023(16283)
- 2022(14170)
- 2021(13414)
- 2020(11393)
- 2019(26539)
- 2018(26396)
- 2017(51983)
- 2016(27837)
- 2015(31663)
- 2014(31511)
- 2013(31120)
- 2012(28432)
- 2011(25426)
- 2010(25519)
- 2009(23336)
- 2008(22772)
- 2007(19881)
- 2006(17465)
- 2005(15119)
- 学科
- 济(111921)
- 经济(111787)
- 管理(82359)
- 业(79188)
- 企(66355)
- 企业(66355)
- 方法(57122)
- 数学(50700)
- 数学方法(49932)
- 财(31054)
- 中国(30134)
- 农(29322)
- 业经(24003)
- 贸(23977)
- 贸易(23966)
- 易(23427)
- 制(21921)
- 学(21777)
- 务(19852)
- 地方(19770)
- 财务(19767)
- 财务管理(19725)
- 农业(19110)
- 理论(18788)
- 企业财务(18699)
- 银(18181)
- 银行(18143)
- 技术(17637)
- 行(17270)
- 和(17018)
- 机构
- 大学(396970)
- 学院(396141)
- 管理(160519)
- 济(160158)
- 经济(156853)
- 理学(139982)
- 理学院(138538)
- 管理学(135844)
- 管理学院(135122)
- 研究(124104)
- 中国(94515)
- 京(83455)
- 科学(75724)
- 财(75582)
- 财经(61413)
- 所(60986)
- 农(59255)
- 业大(57963)
- 中心(57151)
- 江(55979)
- 经(55951)
- 研究所(55296)
- 北京(52508)
- 范(49747)
- 师范(49288)
- 经济学(49060)
- 农业(46419)
- 财经大学(46139)
- 州(45365)
- 院(45348)
- 基金
- 项目(271289)
- 科学(214123)
- 基金(198331)
- 研究(197661)
- 家(172041)
- 国家(170669)
- 科学基金(147976)
- 社会(124545)
- 社会科(118205)
- 社会科学(118172)
- 基金项目(105013)
- 省(104901)
- 自然(97398)
- 自然科(95206)
- 自然科学(95185)
- 自然科学基金(93463)
- 教育(92505)
- 划(88313)
- 资助(83367)
- 编号(81042)
- 成果(64349)
- 部(60581)
- 重点(59945)
- 发(56429)
- 创(56297)
- 课题(54692)
- 教育部(52542)
- 创新(52443)
- 科研(52234)
- 大学(51284)
- 期刊
- 济(166204)
- 经济(166204)
- 研究(114005)
- 中国(69897)
- 学报(59758)
- 管理(58767)
- 财(57447)
- 科学(55012)
- 农(52725)
- 大学(46236)
- 学学(43662)
- 教育(41780)
- 农业(36654)
- 技术(36493)
- 融(34491)
- 金融(34491)
- 财经(29698)
- 业经(27919)
- 经济研究(27404)
- 经(25274)
- 问题(22453)
- 理论(20047)
- 统计(20005)
- 技术经济(19947)
- 图书(19149)
- 业(18793)
- 贸(18582)
- 实践(18254)
- 践(18254)
- 商业(18135)
共检索到565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良贵 石柱鲜
已有的文献多是通过脉冲响应来刻画溢出效应,该方法得到的溢出效应不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而本文则是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的方法来衡量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的溢出效应,它能够从溢出指数走势特征中提取股市对信息的反应,可以辅助投资者预判市场走势,做好资产配置准备。研究发现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特征明显,收益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高点,而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低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昊
本文采用变结构Copula模型对我国股、汇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利用二元正态Copula函数的时变相关系数得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再利用混合Copula模型分段检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存在着长期而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在次贷危机发生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增多,尾部相关性增强,两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强对波动溢出传导中介的管理,减轻波动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董秀良 曹凤岐
通过对多个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可以了解波动风险在市场间的传导路径和方向,以及在股市因外部冲击动荡前做出短期预测。本文以美国、日本、香港和我国沪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GARCH模型对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香港股市对沪市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美、日股市对沪市的波动溢出则不显著,但由于美、日股市波动均对香港股市具有传染效应,它们可以借助对香港股市波动的影响间接地引起我国沪市的波动。所以,对我国沪市外部波动风险的把握在短期上应主要关注香港股市波动,其次还必须关注日本和美国股市的波动,尤其是美国股市的波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潇 杨恩
本文基于极大似然函数值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从众多非对称GARCH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来研究中美股市杠杆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沪市和深市都表现出显著的杠杆效应,与美国股市相比沪市和深市杠杆效应较弱;沪市和深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沪市对深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更显著;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猛 郭沛
本文利用2002-2006年和2007-2012年两个样本区间的数据,运用VAR-BEKK-GARCH模型分析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香港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以此分析了国内外股市联动关系。本文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后,我国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得到了加强。本文研究结论既有助于我们了解外部市场的波动对我国股市的传递路径,又有助于我们根据国外冲击预测我国股市的走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董艳 梁满发
目前研究波动溢出效应的主要工具之一有多元随机波动模型,由于此模型的参数估计相对困难而鲜见于文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MCMC方法和WinBUGS软件使得这一难题得以解决。本文采用GC-MSV模型对国内外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除香港股市对上海股市存在显著波动溢出效应外,美国股市对上海股市也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树然 袁东 任培民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波动溢出问题的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基于高频数据,利用异质金融市场驱动的HAR-CAW模型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及其自身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波动溢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整体上存在着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是溢出效应不对称,期货对现货的溢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在相互间各期溢出研究上,两市场间的各期溢出表现各不相同;在自身溢出效应上,各期整体而言现货市场存在溢出,而期货市场不存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木亚 郭崇慧
本文提出了基于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GARCH和VAR的金融风险多渠道协同传染模型。从中证行业指数角度出发,利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对我国股市的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多个渠道影响我国股市的不同行业指数的波动率,并且波动溢出呈现集中性特点。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 行业指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奉刚 王芙蓉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股票价格 波动溢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张菁
文章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本文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蒋彧 张玖瑜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主要股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或地区股市的波动会对其他股市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02-2017年的样本数据,运用BEKK-GARCH模型,结合时差因素,采用全样本、分阶段以及滚动窗口法,全面考察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的特征。早期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的运行相对独立,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美国和欧洲股市波动开始溢出至中国股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股市波动开始向外溢出到美国和欧洲股市;中日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中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本文研究揭示了中国与世界主要股市间波动溢出效应的传导方向和强弱变化特征,为维护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以及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红艳 朱迪 武鹏
文章基于2000年1月4日至2014年7月4日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元指数的日交易数据,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结束等关键时间节点划分时期,使用二元BEKK模型考察各时期上证综合指数与美元指数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和金融危机对上证综合指数与美元指数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有显著的影响,构建中美两国之间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十分必要,而更为灵活和富有弹性的汇率则更加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充分反映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倩 张款慧
文章利用MGARCH-BEKK模型对石油期货市场、美元汇率、石油现货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石油期货市场对石油现货市场有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石油期货价格的波动会影响石油现货价格,但石油现货价格的波动不会影响石油期货价格;石油现货市场对美元汇率有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石油现货市场的风险会传给美元汇率市场,但美元汇率市场的风险不会传给石油现货市场;油期货市场与美元汇率市场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两个市场的风险相互传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股市收益及波动的ARFIMA-FIGARCH模型研究
证券市场行业间的信息流传导效应——基于沪市A股市场MGARCH波动模型的实证研究
基于SV-M模型的全球股市交易指数波动与收益率的多分辨分析
我国上市银行收益率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外部冲击下我国豆类期货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ACARR-X模型的分析
我国汇市、股市和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8?11汇改”的经验分析
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市溢出效应研究——基于VAR-GARCH-BEKK扩展模型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Gumber的二维CARR模型和生存Copula-CARR模型
中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基于SJC-Copula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