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8)
2023(13235)
2022(11642)
2021(11013)
2020(9443)
2019(21673)
2018(21829)
2017(42874)
2016(23196)
2015(26194)
2014(26471)
2013(26278)
2012(24254)
2011(21941)
2010(22070)
2009(20628)
2008(20374)
2007(18084)
2006(16236)
2005(14666)
作者
(67425)
(55683)
(55549)
(52970)
(35596)
(26791)
(25242)
(21773)
(21200)
(20149)
(19019)
(18758)
(17780)
(17623)
(17156)
(17130)
(16706)
(16625)
(16124)
(16024)
(13866)
(13743)
(13392)
(12753)
(12569)
(12476)
(12470)
(12419)
(11244)
(10884)
学科
(92261)
经济(92115)
管理(74277)
(69222)
(58014)
企业(58014)
方法(42622)
数学(37073)
数学方法(36727)
(28254)
中国(25493)
(25253)
(23394)
业经(20948)
(18337)
(17733)
财务(17664)
财务管理(17630)
地方(17583)
(17138)
贸易(17128)
企业财务(16809)
(16627)
农业(16328)
(16178)
银行(16139)
(15859)
(15394)
环境(14917)
(14862)
机构
大学(339539)
学院(336861)
管理(135716)
(135658)
经济(132659)
理学(117231)
理学院(115944)
管理学(114115)
管理学院(113505)
研究(108911)
中国(83275)
(73037)
(67933)
科学(65353)
(54120)
财经(53657)
(49493)
中心(49253)
(48706)
研究所(48560)
(48556)
业大(47774)
北京(46858)
(43111)
师范(42770)
经济学(40443)
(40046)
财经大学(39938)
(39410)
农业(38612)
基金
项目(222722)
科学(175348)
研究(164993)
基金(162224)
(139394)
国家(138209)
科学基金(119487)
社会(103972)
社会科(98426)
社会科学(98402)
基金项目(86834)
(85403)
自然(77552)
自然科(75693)
自然科学(75673)
教育(75565)
自然科学基金(74313)
(72045)
编号(68414)
资助(66766)
成果(55770)
(50041)
重点(48753)
课题(46191)
(46168)
(46133)
(43929)
教育部(43263)
创新(42991)
项目编号(42502)
期刊
(153786)
经济(153786)
研究(104410)
中国(62915)
(52020)
管理(50869)
学报(49446)
科学(46218)
(44922)
大学(38147)
学学(35854)
教育(35425)
(32591)
金融(32591)
农业(30815)
技术(27801)
财经(26541)
业经(25700)
经济研究(24402)
(22400)
问题(20362)
理论(18306)
实践(16731)
(16731)
图书(16542)
商业(16122)
技术经济(16060)
现代(15829)
科技(15588)
(15072)
共检索到498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勇  王晓国  
基于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的需要,本文探讨我国股市作用消费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股市作用消费的传导机制主要有财富效应、q效应和流动性效应;股市作用消费的效果不仅有正负之分,而且有短期和长期之别。股市作用消费的乘数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证券需求的收入弹性和GDP的证券化比率;短期乘数效应,主要取决于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发育程度;长期乘数效应,由居民的消费偏好、风险偏好与资本市场发育水平共同决定。实证发现,我国股市作用消费的乘数效应不仅存在,而且显著;但牛市作用消费的正效应小于熊市作用消费的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伟  
多年来我国股市逐步建立起一些减少市场内外冲击、稳定市场的机制,本文将这些机制概括为股市"稳定器"机制。然而,这些"稳定器"机制似乎并未有效地抑制市场波动,一些"稳定器"机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对此,本文从稳定器的政策意图及其在我国股市失效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回报投资者,改革发行、退市制度,引入做空机制、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入新型机构投资者、改进机构投资者法人治理结构,减少不必要政策因素的冲击、建立必要的市场干预机制等政策建议,上述建议将有利于改革并深化我国股市的"稳定器"机制,使之行之有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云  
肇始于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在我国已初露端倪。财富效应具有三种传导渠道:通过影响持股者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即期消费,改变居民的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来影响消费需求,以及经由供给面的影响。正面财富效应与负面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后者尤应引起重视。“挤出效应”抑制了财富效应的发挥,并且间接引发股市泡沫。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尚很微弱,且不对称性明显,必须从股市规模、投资者结构及收益分配结构、股市持续变动趋势、“挤出效应”等方面来分析,针对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实行积极稳健的股市政策,为拓宽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提供依据,确保股市持续健康地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储结兵  
借鉴西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理论,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实发展情况, 分析了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在我国目前的应用效率很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 些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嘉瑞  朱亚杰  
由于股票价格上涨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增加,进而产生消费增加的效应就是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运行过程中的经验证明,财富效应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我国股市规模较小,流通市值较少,投资者结构和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股市波动频率过快、波幅过大以及股市噪声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富效应还不显著。我们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积极稳健的股市政策,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运作机制,做强做大股市,促进股市充分发挥财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奇  
文章结合我国的金融市场实际发展状况,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5—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证明了我国股市对私营部门的"去杠杆"效应确实存在。研究表明,我国股市作为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从整体上显著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企业负债率与股市整体收益、股权扩容规模、股市整体波动率和股市整体流动性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经验研究表明,以上实证结果在融资约束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梦玄  
本文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采用高频数据建立SVAR模型对我国A、B股市场之间的量价信息传递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主要结论为:A、B市场之间的信息流是双向传递的,但是信息传递的方向主要是从A股市场到B股市场,信息主要是在A股市场发现,而且成交量是股价趋势的先行指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玲玲  胡日东  
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的逐步深化和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比例的进一步扩大,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必定会受到影响。从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两个重要环节入手逐步分析,得出结论:金融脱媒后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及股票价格变动对投资(实体经济)的影响均有所增强,即金融脱媒使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渠道更加顺畅。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阳  
本文通过引入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 ,进行了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检验。文章结论是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二者的相关关系在逐步增强 ;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 ,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强 ;这对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局必须适应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怀军  
我国股市经过多年发展,无论是交易制度还是市场规模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资本市场多层次格局的发展以及上市企业数量的剧增,我国股市从初期的齐涨共跌逐渐演变为两极分化的"二八"格局,其中少数大盘权重股更是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对于市场指数和股市行情产生了重大影响。股市联动是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国股市的普遍现象,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在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已经推出的大背景下,为了掌握我国股市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泽先  马荣  
股价的波动能够促使股票市场进行自发的调节,但是过度波动将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为此,本文从股价波动研究出发,探讨了股市调控的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得出了若干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对股市调控的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梦根  
沪深两所成立后,我国股票市场在政府的强力介入下经历了第一次成长机制转换与路径变迁,由自发演进下的内生成长状态转入了政府推动下的强外生成长状态;这次路径变迁带来了股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但是,时至今日,单纯依赖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致使市场效率提升严重滞后于规模扩大,且这种外生机制主导的股市成长模式暴露出难以跨越的障碍。笔者认为,提高股市效率、推动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有赖于再次实现成长机制的转换,即重新回归到外生机制与内生机制作用对比更为适度的股票市场发展道路上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走市场化的制度创新之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蕙显  
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股市传导货币政策是其中的表现之一。文章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终结目标的两个角度入手,从理论上解析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机制,继而通过逐一分析我国股市对货币供应量、信贷传导、投资和消费的作用关系,全方位剖析我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得出当前股市传导货币政策效果较低的结论,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荣武  何丽娟  聂慧丽  
针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文章在HS模型基础上将投资者划分为消息观察者、动量交易者和套利惯性投资者,从他们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关注点的不同出发,分段研究了三类投资者不同决策对股价的影响。分析表明:股价波动以消息传播为始点,动量交易者与套利惯性投资者加剧了动量效应,套利惯性投资者还会引发股价反转效应;股价产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程度受到股票市场环境、投资者规模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剑  
受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各国股市普遍呈现周内效应模式,但目前这种模式似乎正在减弱甚至已经消失。基于Bayes学习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周内效应并未消失,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异化。基于上证综合指数的实证分析结果同样表明,我国股市存在周内效应,但这种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循环波动的异化现象。为此,交易者在实际投资中应积极提取有关周内效应的信息,把握套利机会;同时还应注意周内效应的异化,及时改变套利时机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