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5)
2023(9923)
2022(8237)
2021(7679)
2020(6444)
2019(14622)
2018(14574)
2017(28448)
2016(15634)
2015(17751)
2014(18117)
2013(18023)
2012(16761)
2011(14935)
2010(15328)
2009(14575)
2008(14978)
2007(13583)
2006(12210)
2005(11474)
作者
(43507)
(36030)
(35962)
(34780)
(23099)
(17303)
(16425)
(13653)
(13540)
(13483)
(12191)
(12077)
(11685)
(11635)
(11388)
(11134)
(10680)
(10576)
(10576)
(10530)
(9174)
(8692)
(8592)
(8354)
(8229)
(8151)
(8127)
(8115)
(7258)
(6988)
学科
(61394)
经济(61279)
管理(56765)
(50828)
(42989)
企业(42989)
(34922)
方法(25824)
数学(22703)
数学方法(22550)
(21657)
中国(20358)
(18864)
财务(18838)
财务管理(18776)
(18025)
企业财务(17931)
(14519)
业经(14427)
财政(14194)
(13532)
银行(13521)
(12773)
体制(12324)
地方(12012)
(11543)
金融(11540)
(11484)
贸易(11477)
(11391)
机构
学院(226100)
大学(224531)
(95976)
经济(93891)
管理(84605)
理学(71282)
理学院(70580)
研究(70457)
管理学(69612)
管理学院(69196)
(60847)
中国(58607)
(47391)
财经(43508)
(39186)
科学(38260)
(36188)
(34772)
中心(33112)
财经大学(31985)
经济学(30887)
北京(30618)
研究所(29761)
(29114)
(28745)
经济学院(28074)
(27148)
师范(26928)
业大(26799)
(25502)
基金
项目(133870)
科学(105431)
研究(103432)
基金(97133)
(81547)
国家(80821)
科学基金(70195)
社会(66882)
社会科(63460)
社会科学(63447)
(51123)
基金项目(51019)
教育(48445)
编号(43183)
(42659)
自然(42310)
自然科(41283)
自然科学(41269)
自然科学基金(40541)
资助(39920)
成果(36709)
(31563)
(31221)
课题(30075)
重点(29634)
(28386)
(27923)
(27771)
国家社会(27640)
教育部(27603)
期刊
(114077)
经济(114077)
研究(77263)
(54462)
中国(49052)
管理(33111)
学报(28313)
(27832)
金融(27832)
(26704)
科学(26034)
教育(24534)
财经(23067)
大学(22999)
学学(21506)
(19667)
技术(18782)
经济研究(18729)
业经(18321)
农业(17243)
问题(15645)
财会(14103)
会计(13673)
(13234)
理论(12147)
实践(10787)
(10787)
(10750)
现代(10735)
商业(10662)
共检索到361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云  
肇始于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在我国已初露端倪。财富效应具有三种传导渠道:通过影响持股者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即期消费,改变居民的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来影响消费需求,以及经由供给面的影响。正面财富效应与负面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后者尤应引起重视。“挤出效应”抑制了财富效应的发挥,并且间接引发股市泡沫。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尚很微弱,且不对称性明显,必须从股市规模、投资者结构及收益分配结构、股市持续变动趋势、“挤出效应”等方面来分析,针对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实行积极稳健的股市政策,为拓宽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提供依据,确保股市持续健康地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嘉瑞  朱亚杰  
由于股票价格上涨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增加,进而产生消费增加的效应就是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运行过程中的经验证明,财富效应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我国股市规模较小,流通市值较少,投资者结构和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股市波动频率过快、波幅过大以及股市噪声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富效应还不显著。我们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积极稳健的股市政策,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运作机制,做强做大股市,促进股市充分发挥财富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段军山  
关于股市财富效应的解释很多,本文从传统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以及实证检验角度对此进行了多重解释,并分析了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弱化的行为金融解释。如股市上的套利限制造成了投资者交易的滞后和财富效应的削减,获得性偏误使得他们的财富效应有结构上和时间上的改变,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亚丽  刘剑  
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很不显著。因此,期望通过“激活股市刺激消费”的政策主张目前难以奏效。笔者认为,要尽快培育和发挥股市刺激消费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把通过股市“富民”的方略置于重要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剑  
在证券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股市与消费、投资乃至整个经济的关联性日益增强,股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1997年下半年以来,面对消费需求不旺、经济增长趋缓的现实,国内不少学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借用股市繁荣的财富效应来刺激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主张。那么,中国股市是否具有财富效应,中国股市能否以及怎样刺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新松  
本文首先运用滚动样本检验了1996—2006年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接着用误差修正(ECM)方法详细研究了有关财富效应的一些争议。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发挥股市财富效应的相关措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剑  张筱锋  
股市财富效应在欧美等证券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确实存在。但由于股市规模有限、股市持续繁荣趋势不明显、投资者结构与投资收益分配格局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很不显著。因此,期望通过“激活股市刺激消费”的政策主张目前难以凑效。笔者认为,要尽快培育和发挥股市刺激消费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把通过股市“富民”的方略置于重要位置,并积极采取以下措施:(1)重视股市的作用,调整股市的功能定位;(2)扩大股市规模;(3)利用证券市场推行“富民政策”;(4)构建稳定的、持续繁荣的证券市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段进  曾令华  朱静平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动态相关系数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1997年至200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当期及滞后期的实证研究,指出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存在微弱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德才  谢海东  何宜庆  
鉴于单个股票指数无法全面反映股市的状况,文章选取上证综指、深证综指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三个股票指数,应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构建了我国股市的金融状况指数(FCI)。基于1999年1月至2012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表明股市在长期和短期都表现为负的财富效应,即"挤出效应"。然后运用自回归动态分布滞后模型进一步印证了该结论,并发现股市财富负效应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因此,加强股市改革,改善股市环境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有重大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明华  叶志钧  
股市不仅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它还在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其中,股市的财富效应是人们近来关注的焦点。我国股市不具财富效应,本文就详细分析了制约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发挥的各种因素。并认为股市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问题之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强  苏曌  
本文将城镇居民消费分成日常消费和非日常消费,以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分析我国股市是否有财富效应以及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收益对日常消费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我国股市存在财富效应,并且日常消费对工资收入的弹性大于股市收益;日常消费支出对长期均衡关系表现出较强的误差修正效应,当日常消费受到来自股市、工资收入或自身冲击后,会有3-4个季度的短暂调整,之后在高于初始水平的稳态运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国进  陈创练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消费模型,利用门限协整、惯性-门限协整及DOLS模型,考察了我国股市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研究发现,在股市"下跌"阶段,人们迅速调整其消费,因而实际消费与目标消费间误差调整的收敛速度比较快;相反,在股市"上涨"阶段,由于我国股市在长期上更多地体现出"挤出效应",说明人们没有将从股市中获得的收益进行消费,而是由于非理性躁动的投机动机而将获得的收益用于股市的再投资,从而在短期内进一步推动股市的继续上涨,并使得实际消费与长期均衡消费之间的差距保持一定的持续性,最终导致误差调整的非对称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宏  
本文在标准的LC-PIH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估计我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计量模型,并利用199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结果表明,房地产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028,并从房地产财富效应传导机制的角度做了简要解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迎春  吕萌佳  吴倬  丛丽娜  
本文按消费弹性大小将消费支出分为食品类和非食品类,在分别研究它们的财富效应后得出以下结论:从长期看,两类消费存在不同强弱的财富效应,股市总体财富效应为正;从短期看,非食品类消费的负财富效应抵消了食品类消费的正财富效应,总体财富效应为负。因此,建议相关政策制定者应在此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促进消费的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东芳  徐长生  
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足发展,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日益显著。本文从分析股市“财富效应”影响货币政策的机制入手进而探讨了其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挑战,并相应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