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37)
- 2023(2605)
- 2022(2238)
- 2021(2264)
- 2020(2084)
- 2019(4794)
- 2018(5008)
- 2017(10715)
- 2016(5894)
- 2015(6910)
- 2014(6791)
- 2013(6977)
- 2012(6804)
- 2011(6162)
- 2010(6399)
- 2009(6276)
- 2008(6424)
- 2007(5829)
- 2006(5395)
- 2005(5041)
- 学科
- 济(23568)
- 经济(23536)
- 业(17934)
- 管理(17456)
- 企(14740)
- 企业(14740)
- 方法(12749)
- 数学(11813)
- 数学方法(11761)
- 财(9774)
- 中国(8597)
- 制(8208)
- 务(6847)
- 财务(6844)
- 财务管理(6830)
- 企业财务(6615)
- 农(5966)
- 银(5896)
- 银行(5889)
- 行(5626)
- 贸(5483)
- 贸易(5477)
- 易(5409)
- 体(5391)
- 融(4700)
- 金融(4699)
- 体制(4646)
- 税(4343)
- 业经(4154)
- 学(4115)
- 机构
- 大学(93106)
- 学院(91587)
- 济(38947)
- 经济(38158)
- 管理(33225)
- 研究(29332)
- 理学(28034)
- 理学院(27736)
- 管理学(27380)
- 管理学院(27209)
- 中国(24584)
- 财(23432)
- 京(19726)
- 财经(18204)
- 科学(16536)
- 经(16443)
- 所(15504)
- 财经大学(13661)
- 研究所(13420)
- 北京(13177)
- 农(13118)
- 江(12842)
- 中心(12745)
- 经济学(12336)
- 经济学院(11281)
- 业大(11141)
- 范(10739)
- 州(10731)
- 师范(10604)
- 农业(10496)
- 基金
- 项目(49636)
- 科学(38845)
- 基金(36893)
- 研究(36599)
- 家(31486)
- 国家(31249)
- 科学基金(26144)
- 社会(22650)
- 社会科(21493)
- 社会科学(21489)
- 基金项目(19378)
- 省(18010)
- 教育(17070)
- 自然(16786)
- 自然科(16360)
- 自然科学(16354)
- 自然科学基金(16069)
- 划(16023)
- 资助(15591)
- 编号(15425)
- 成果(13804)
- 部(11988)
- 重点(10908)
- 教育部(10364)
- 课题(10160)
- 性(10115)
- 发(10097)
- 项目编号(10047)
- 创(9960)
- 人文(9811)
共检索到142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平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请对象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的公司管理层成员的职务行为和他人的非职务行为,诉请内容前者为赔偿损失,后者未明确规定。现行立法对公司及股东权益的保护是不够充分的,应当由消极的事后赔偿转变为积极的事中救济,建议立法上规定诉请对象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的行为,取消"给公司造成了损失"的附加条件;诉请内容由单一的"赔偿损失"责任扩展到多元化的责任形态;增设诉讼许可程序制度,防止股东滥用诉权的行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瀚文
股东代表诉讼是新《公司法》增加的条文,是法律移植的结果。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2006-2011年股东代表诉讼案例,以原告、被告、公司作为立足点,探索原告资格的认定、被告的可追诉行为、公司是否参加诉讼及其诉讼地位、前置程序的履行、前置程序的豁免、举证困难、诉讼的终结方式、清算程序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万 勇
成熟资本市场的核心在于对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建立为中小股东合法利益提供了一道法律屏障。股东代表诉讼与一般诉讼不同,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设计时,应该着重处理好中小股东合法利益保护与防止滥诉之间的平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顾微微
在现代公司体制中,控股股东往往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行使权力,容易导致滥用权力从而损害到公司、少数股东利益的情形。我国公司方面的法律对股权司法救济方面的规定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新《公司法》第152条确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主体资格、被告的范围、前置程序等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却未对股东代表诉讼中隐名股东的权利问题加以明确。但改变隐名权益人所有权益的无保护状态,对其加强权益的合法保护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股东 股权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勇
资本证券市场的核心在于对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建立可以为中小股东合法利益提供一道法律屏障。股东代表诉讼与一般诉讼不同 ,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设计时 ,应该着重处理好中小股东合法利益保护与防止滥诉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代表诉讼 平衡 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诗情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捍卫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依据。股东代表诉讼是对现有公司法的特殊补充,且有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但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却逐渐显现部分弊端。本文采取定性分析法和案例调查法收集我国股东代表诉讼案件,整理目前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司法实践情况,从中小股东起诉门槛、诉讼前置程序、中小股东诉讼成本三个方面剖析现有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利益平衡为视角提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完善措施是降低中小股东起诉门槛、健全诉讼前置程序、完善诉讼成本和费用界定等,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完善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孙哲 万政伟
为平衡股东与董事的利益,当公司股东提起代表诉讼时,公司可成立特别诉讼委员会来评估该代表诉讼是否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实践中,由于特别诉讼委员会欠缺独立性,往往做出终止诉讼的决定,因此法院需要对特别诉讼委员会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本文认为针对特别诉讼委员会终止诉讼的决定,法院需要区分违反注意义务和违反忠实义务的情形。若属于董事违反注意义务的情形,法院的审查标准适用商业判断规则;若属于董事违反忠实义务的情形,法院的审查标准则适用实体合理性标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晟晗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中通过扩大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范围的方式对双重股东代表诉讼进行了规定。侧面反映出我国对该制度引入的趋向性。但在母子公司运营模式已经常态化的今天,在法律层面上仍然缺乏与其匹配的制度,同样,在实务中也仍存在诸多法律适用的困境。因此,研究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具有理论和实务上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引入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已成为目前争议焦点为背景,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本土化的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以期待从制度层面上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小军
股东派生诉讼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其目的在于解决公司中大股东与小股东、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公司乃至小股东的利益。但是,我国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尚存主体资格认定不明确、激励机制薄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振宇
本文认为股东诉讼机制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衍生机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由于立法不健全和司法中的消极主义这一机制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因此,一方面应积极完善相关立法;另一方面法院态度的转变亦不容忽视。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东 诉讼 司法消极主义 法院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玉霞 方亦琼
新《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有关股东代位诉讼的规定增加了股东诉讼的类型、明确了诉讼原告的范围、扩大了股东诉权的范围、加大了责任追究的力度,对股东诉权的保护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现行规定仍有粗疏之处,亟待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应从公司内部救济程序例外情形的具体化、地域管辖上的专属化、公司当事人地位的独立化、审理程序上的特殊化、限制原告实体性处分行为的程序化以及诉讼费用的非财产化等多个方面予以补充规定。
关键词:
股东代位诉讼 诉权 突破 司法解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海金 刘雪斌
诉讼和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手段之一,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均对此作了相应规定。不过,由于股东派生诉讼的特殊性,故我国在构建股东派生诉讼的和解制度时,应借鉴域外的相关立法和实践,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制定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司法审查标准并完善相应的司法审查程序。
关键词:
股东派生诉讼 和解 司法审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海鑫 宋玮琳
本文以2009-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法律环境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了盈余质量与企业股东诉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盈余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对中小股东权益进行保护,进而减少了中小股东的诉讼;法律环境作为企业外部治理的有效组成能对盈余质量产生替代效应,随着法律环境的不断优化,进而使得盈余质量对企业股东诉讼的抑制效应得到了削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沈乐平 郝素霞
公司治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争论也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公司法2005年的修订,更多关注中小股东利益,派生诉讼的明确即为一例,但用法律经济学的视角而论,派生诉讼是否能确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且公平有效,因此,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中小股东派生诉讼的经济效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