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4)
2023(14592)
2022(11798)
2021(10735)
2020(9284)
2019(20918)
2018(20892)
2017(41238)
2016(22494)
2015(25571)
2014(25633)
2013(25736)
2012(23705)
2011(21357)
2010(21764)
2009(21008)
2008(21353)
2007(19754)
2006(17718)
2005(16169)
作者
(67033)
(56196)
(56137)
(53459)
(35546)
(26771)
(25454)
(21973)
(21130)
(20084)
(19035)
(18535)
(18192)
(17756)
(17440)
(17315)
(16970)
(16506)
(16453)
(16163)
(14143)
(14033)
(13817)
(12793)
(12770)
(12687)
(12641)
(12618)
(11448)
(11333)
学科
(103242)
经济(103119)
(94210)
(75727)
企业(75727)
管理(74261)
(48015)
方法(45260)
数学(36587)
数学方法(36357)
业经(32706)
农业(31502)
(31068)
中国(28364)
(23072)
(21145)
财务(21115)
财务管理(21080)
企业财务(19930)
(19748)
贸易(19740)
(19237)
技术(18838)
地方(17936)
(17377)
(16987)
(16875)
(16617)
银行(16586)
(16111)
机构
学院(341918)
大学(335593)
(149516)
经济(146709)
管理(134156)
理学(114886)
理学院(113804)
管理学(112270)
管理学院(111663)
研究(110748)
中国(88998)
(71030)
(70124)
(69904)
科学(65522)
(56826)
财经(55562)
农业(54923)
(53607)
业大(53263)
中心(51901)
研究所(50953)
(50245)
经济学(46029)
北京(43598)
经济学院(41961)
(41944)
(40602)
财经大学(40529)
师范(40212)
基金
项目(216004)
科学(170553)
研究(159964)
基金(157285)
(135876)
国家(134584)
科学基金(115734)
社会(104429)
社会科(98773)
社会科学(98747)
(85751)
基金项目(83366)
自然(72294)
教育(71600)
自然科(70620)
自然科学(70601)
(70303)
自然科学基金(69403)
编号(65723)
资助(63150)
成果(52412)
(48660)
(48063)
重点(47882)
(47190)
(45635)
课题(43886)
创新(43510)
国家社会(43450)
教育部(41583)
期刊
(173613)
经济(173613)
研究(99701)
(71406)
中国(64199)
(56099)
学报(50748)
管理(50448)
科学(48424)
农业(48092)
大学(39349)
学学(37606)
(36721)
金融(36721)
业经(34025)
技术(30043)
财经(28136)
教育(27471)
经济研究(26519)
(25808)
问题(24514)
(24273)
技术经济(19909)
(18141)
世界(17845)
商业(17544)
(17239)
现代(16647)
理论(16070)
经济问题(15981)
共检索到514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胡向东  崔姹  
我国养牛业长期受到农业生产的束缚,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放开养牛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肉牛产业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原始肉牛业时期"、"传统肉牛业时期"和"现代肉牛业时期",养牛业历经"役用"、"兼用"乃至"肉用"的历史进程。基于农业机械化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释放作用,借助面板V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肉牛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我国肉牛生产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传统肉牛业时期"及过渡时期肉牛生产受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比"现代肉牛业时期"更大;非粮食主产区受影响比粮食主产区稍大,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黎星池  朱满德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分工深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定量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种植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从整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周边省份种植结构"趋粮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主要归因于大中型农机跨区作业。2)本地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将促进周边省份的"趋粮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林水支出则表现出抑制作用。3)2001—2003年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2004年以后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动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呈现递增趋势,2011年小型拖拉机动力开始出现正的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地形条件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平原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大中型拖拉机动力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小型拖拉机动力则呈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提出加强农机区域协调、推进"宜机化"改造和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其和  方娜  廖兴红  田姗  
农机户处于整个农机化价值链的终端,是实现农机化的主体,其对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最有发言权。因此,了解农机户对终端政策的评价是农机化政策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200余农机户进行入户访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满意度线性回归模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农机用户对终端政策满意比例很高,但满意强度一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江  王雅鹏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可见,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超  朱满德  陈其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显著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作为一种高效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推动了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使部分区域种植结构呈"趋同化""趋粮化"发展;促进了种粮主体、农机投资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兼业和转移就业人员等多方式增收。通过农业机械化投资,以投资锁定效应、沉淀成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和粮食规模经营;并以劳动节约、效率提升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粮食基础竞争力,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已经深刻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格局。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生产作业服务予以补贴,不失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可选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波  李伟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的视角,运用199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的决策具有显著效应,工资性收入增加,农业机械采用水平也会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使用水平的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导致的,因此要改变优先发展农业生物化学技术的观点,而应注重农业机械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并重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凌夫  
本文论述了实行农业机械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思路,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钊英  张佳喜  
农业在埃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埃及政府为了解决人口增长速率大于农业生产增长速率的矛盾,将出路放到了沙漠的改良和农业机械化上。本文通过分析埃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双方合作建议,为推动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及中非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谭昶  李孟丁  
运用1 682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通过门限效应模型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人均基本需求农地的面积为0.068 hm~2,即人均年基本需求粮食为466.27 kg。2)农业机械化水平对门限前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门限前的农户市场化程度就提高0.496个单位,门限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就提高0.67个单位。3)自我农机作业方式和外包农机作业方式都对门限前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户主不健康和转出土地对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粮食价格、人均土地面积、复种指数、平原地区对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重点提高平原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程度,关注农户健康问题,增加家庭社会资本,鼓励农户复种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促进农户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梦君   熊涛   张鹏静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致使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耕地抛荒现象越发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劳动力转移如何影响耕地抛荒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三期面板数据,使用面板Probit、面板Tobit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对耕地抛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转移与耕地抛荒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增加了耕地抛荒行为、提高了耕地抛荒率。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削弱了劳动力转移对耕地抛荒的正向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相比当地劳动力转移,外地劳动力转移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更显著;农业机械化的调节效应存在地势差异性,仅在平原地区起作用。因此,抑制耕地抛荒要增加农业收益,加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要根据村庄地势类型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李谷成  徐广彤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李谷成  徐广彤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术  
为了弄清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文章根据2004-2011年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额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建立了财政投入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和财政投入在众多投入中所处的地位,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效率提出参考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印生  刘佩军  李宁  
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系统内外大量的因素制约,所以如何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成为农业机械化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DEMATEL方法从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对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系统辨识,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