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1)
- 2023(11152)
- 2022(9178)
- 2021(8588)
- 2020(6909)
- 2019(15919)
- 2018(15997)
- 2017(28928)
- 2016(17197)
- 2015(19708)
- 2014(20055)
- 2013(19114)
- 2012(18373)
- 2011(17067)
- 2010(17649)
- 2009(16130)
- 2008(15850)
- 2007(14704)
- 2006(13418)
- 2005(12522)
- 学科
- 济(64732)
- 经济(64654)
- 管理(40526)
- 业(36358)
- 中国(29463)
- 企(26012)
- 企业(26012)
- 教育(21865)
- 农(20847)
- 方法(20190)
- 地方(20152)
- 数学(17303)
- 数学方法(17110)
- 制(15495)
- 学(15113)
- 财(14969)
- 业经(14937)
- 银(14142)
- 银行(14116)
- 行(13804)
- 农业(13626)
- 理论(13435)
- 发(13331)
- 融(13066)
- 金融(13059)
- 贸(12119)
- 贸易(12103)
- 易(11678)
- 地方经济(11090)
- 体(10878)
- 机构
- 学院(238374)
- 大学(238015)
- 研究(90384)
- 济(90263)
- 经济(87865)
- 管理(78786)
- 中国(65212)
- 理学(65140)
- 理学院(64220)
- 管理学(63014)
- 管理学院(62542)
- 京(54416)
- 科学(53475)
- 所(47046)
- 财(45956)
- 范(42390)
- 研究所(42051)
- 师范(42038)
- 江(40341)
- 农(40037)
- 中心(39528)
- 教育(36837)
- 北京(36189)
- 财经(34521)
- 师范大学(33802)
- 院(32638)
- 州(32466)
- 业大(32302)
- 技术(32099)
- 农业(31152)
- 基金
- 项目(142931)
- 研究(114702)
- 科学(111258)
- 基金(95143)
- 家(81791)
- 国家(80865)
- 社会(68211)
- 科学基金(66641)
- 社会科(64280)
- 社会科学(64267)
- 省(59977)
- 教育(59557)
- 划(51319)
- 编号(51198)
- 基金项目(48764)
- 成果(45582)
- 课题(40163)
- 资助(39111)
- 自然(38483)
- 自然科(37496)
- 自然科学(37483)
- 发(37352)
- 自然科学基金(36739)
- 重点(33713)
- 年(33327)
- 部(32215)
- 发展(30476)
- 项目编号(30200)
- 展(29937)
- 性(29708)
- 期刊
- 济(112634)
- 经济(112634)
- 研究(86492)
- 中国(65453)
- 教育(62963)
- 农(38182)
- 学报(35156)
- 财(33428)
- 科学(31072)
- 管理(30531)
- 大学(27348)
- 农业(26209)
- 融(25926)
- 金融(25926)
- 技术(25755)
- 学学(23976)
- 业经(20422)
- 经济研究(18102)
- 职业(17791)
- 财经(16903)
- 问题(15301)
- 经(14660)
- 坛(13669)
- 论坛(13669)
- 业(13305)
- 图书(13148)
- 贸(12192)
- 发(11977)
- 技术教育(11969)
- 职业技术(11969)
共检索到398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茜雯 徐国庆
在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职业教育亟待主动求变的教育逻辑以及学生培养回归教育本真的理论逻辑三重逻辑影响下,需重构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体系。当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陷入多方面误区,对此,需要重新澄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的真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适用性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念,以职业教育外适性、内适性以及个适性三维和谐质量评价观为指导,形成“三维”互动的职业教育质量测度的系统分析框架,构建由“社会发展需要、职教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3个一级维度、8个二级维度以及36个观测点组成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测度体系 适用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伴随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也由规模化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2022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宗明义指出,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法。2024年5月15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教育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嵩
<正>日前,在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部区会商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要创新推进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由此,对如何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探讨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日益凸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诉求。在当下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比较全面、客观地评判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结合国家政策要求,综合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重点审视五个维度。一是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职业教育的一大属性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专业设置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区域优势、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重点对接国家、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优先考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专业的发展。同时,要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二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界、行业企业的融合度。职业教育与产业界、行业企业的融合度越高,其生命力就越强。通过政府主导,积极建设与产业界、行业企业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正>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引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和重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3月28日,教育部举办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推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其中一项是“开发教育专用人工智能大模型”。4月27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人工智能与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启动建设面向职业教育应用场景的“商业职业教育大语言模型”。不久前,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大语言模型已渗透进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海量文本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并处理各种自然语言任务,如文本摘要、问答、翻译等。它的底层使用多个转换器模型,这些转换器由具有自注意力功能的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可以从一系列文本中提取含义,并理解其中的单词和短语之间的关系。目前全球重要的大语言模型产品有OpenAI的ChatGPT、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Qwen-Max、Meta的LLaMA模型,等等。我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文伯 徐晓晶
我国已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测算2014-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全国各区域各省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总体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与区域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空间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基于此,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扬长补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化布局,以资源投入为牵引,缩小区域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因地制宜,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差异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爱霞 潘海岚 王晓琴
加快口岸由“通道经济”转型为“产业经济”,是“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对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进行学理性探讨,依托层次分析思想构建测度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边境口岸数量多、类型丰富的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1年数据,运用CRITIC权重法,对云南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趋势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云南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口岸经济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提升显著,创新发展有待加强,共享作用显现,绿色发展不平稳,岸城协调性不足。推动云南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转变发展理念,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岸岸、岸城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加强口岸开放发展能力,以此推进云南口岸现代化建设进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通过提升全体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一系列制度或规则,以鼓励全民充满活力地加入到经济活动中来。具体来说,国家在制度供给中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提供什么性质的制度,
关键词:
教育与经济 劳动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正>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持续推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职业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目前,关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存在两多一少现象,一是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等的阐释性研究较多。纵观近20年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相当一部分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进行阐释,如《职业教育法》修订后约两年时间内,从不同角度阐释职业教育法的文章就多达800篇左右,有的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角度阐释,有的从法律育人主体角度解读,有的从治理体系角度剖析,等等。这类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时效性,热度会随时间逐渐消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陈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也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抉择。相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层级体系还不能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彰显职业教育应有的校企融合特色。实践中,关键是要强化人才培养的类型体系、升级人才培养的层次体系、建构人才培养的开放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邹茜茜 余秀兰
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一定困境,导致社会人群产生认知偏见。但高职教育事实上为学生提供了体面生活的机会、更多创业的可能、避免了失业和非技术就业,扶助弱势家庭子女实现代际的向上流动。故为了使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分流和社会再生产的需要,仍需完善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推进产教融合,改革高职教育培养机制与培养目标,在横向上分类培养及提升、融合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在纵向上推动高职教育建立全周期开放学习与循环学习平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志强
文章针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设计,从个体、组织和社会层面划分“入学机会”“教育条件”“办学质量”“创新驱动”“社会贡献”5个维度构建包含19个测度指标的体系框架,运用熵权法对2012—2021年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进行分类测度。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地区增速表现为“西部>东部>全国>中部”;在空间差异测度中,东部地区的组内差异较大,组间差异呈“东-西>东-中>中-西”的非均衡态势,且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在空间关联测度中,空间集聚特征存在两极分化,“高高”集聚省份多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份多在西部地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卫东 周菲 魏泊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和量化测度经济发展现状,需要构建一套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效率、质量、结构、安全、可持续十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137个细分项目指标体系,并运用2003—2017年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实证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各维度发展并不均衡。由此,建议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的着力点放在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转效率、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严密防范经济运行风险上。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发展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晓萍 廖晓玲 邓又军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利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及其构成指标进行省际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整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分析各构成指标,发现我国经济活力、创新效率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且创新效率和经济活力指数呈现低水平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而绿色发展指数呈现两极分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瑶 李磊 刘俊霞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省际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面板熵值法测度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与基尼系数方法分析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我国“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发展之间存在明显脱节;2008年以后,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表现为先降后升,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则相对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舒波 靳晓双 程培娴
文章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产业结构规模化、合理化、高级化的量、高级化的质和效益表现五个维度构建结构视角下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权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法对31个省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区域比较和分类评价。研究表明:(1)在结构视角下,以粤、京、沪为首的15个省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渝、桂、琼为首的16个省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低。(3)通过聚类分析将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为高质量标杆型、高质量示范型、高质量奋进型、高质量稳健型、一般质量奋进型、一般质量示范型和一般质量追赶型七种。(4)我国省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量两个方面的水平较高,但规模化、高级化的质和效益表现的水平有待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