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2)
- 2023(7574)
- 2022(6069)
- 2021(5857)
- 2020(4942)
- 2019(11353)
- 2018(11272)
- 2017(21045)
- 2016(12577)
- 2015(14442)
- 2014(14787)
- 2013(14083)
- 2012(13071)
- 2011(11809)
- 2010(12469)
- 2009(11642)
- 2008(11864)
- 2007(11002)
- 2006(10090)
- 2005(9506)
- 学科
- 企(66065)
- 企业(66065)
- 业(61897)
- 管理(52043)
- 济(48010)
- 经济(47939)
- 财(21776)
- 方法(21225)
- 教育(19816)
- 业经(18983)
- 中国(18781)
- 务(17357)
- 财务(17353)
- 财务管理(17337)
- 企业财务(16429)
- 技术(15173)
- 理论(14615)
- 数学(14083)
- 数学方法(13981)
- 制(13615)
- 企业经济(11808)
- 策(11641)
- 和(11345)
- 体(11344)
- 划(10860)
- 经营(10104)
- 技术管理(9967)
- 农(9546)
- 贸(9270)
- 贸易(9262)
- 机构
- 学院(178965)
- 大学(178855)
- 济(71068)
- 经济(69447)
- 管理(68823)
- 理学(58023)
- 理学院(57416)
- 管理学(56817)
- 管理学院(56424)
- 研究(56180)
- 中国(40596)
- 京(38910)
- 财(38422)
- 教育(30801)
- 范(30284)
- 师范(30184)
- 财经(29829)
- 江(29438)
- 科学(27896)
- 所(27070)
- 经(26807)
- 北京(26093)
- 师范大学(24529)
- 中心(24029)
- 研究所(23633)
- 州(23014)
- 职业(22036)
- 财经大学(21854)
- 技术(21835)
- 经济学(20998)
- 基金
- 项目(99496)
- 研究(85192)
- 科学(81805)
- 基金(69814)
- 家(56951)
- 国家(56153)
- 社会(52669)
- 社会科(49569)
- 社会科学(49557)
- 科学基金(49489)
- 教育(48044)
- 省(40112)
- 编号(38622)
- 基金项目(35958)
- 划(34905)
- 成果(33841)
- 课题(29059)
- 自然(28819)
- 自然科(28157)
- 自然科学(28147)
- 资助(28060)
- 自然科学基金(27726)
- 部(25099)
- 项目编号(24426)
- 年(24411)
- 性(23706)
- 规划(23267)
- 教育部(23090)
- 创(23070)
- 重点(22942)
- 期刊
- 济(85399)
- 经济(85399)
- 研究(65459)
- 教育(52873)
- 中国(42463)
- 财(33436)
- 管理(32296)
- 技术(22583)
- 科学(17910)
- 融(16857)
- 金融(16857)
- 学报(15967)
- 财经(15769)
- 职业(15212)
- 业经(14516)
- 大学(14463)
- 农(13696)
- 经(13664)
- 经济研究(12847)
- 学学(11921)
- 问题(10958)
- 贸(10729)
- 技术教育(10366)
- 职业技术(10366)
- 职业技术教育(10366)
- 技术经济(10234)
- 财会(10155)
- 坛(10071)
- 论坛(10071)
- 国际(9594)
共检索到289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乐军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产业之间跨主体、跨领域、跨情境、跨学科的协同育人工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在办学地位提升、法律体系构建以及办学形式完善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校企"冷热不均"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反思和展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仍需从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定力和规划,协调统筹好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三者的责权关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全面对接,吸纳企业与第三方参与,积极推进"双证融通"等方面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与特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新路。
关键词:
校企合作办学 办学主体 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沛富 闫智勇 郑晶珂
我国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已经步入误区:在认知层面,校企合作相关概念的分化造成了理解歧异;在行动层面,追求合作形式淹没了对合作本质的探索;在策略层面,外部归因导致了改革创新的惰性思维。追溯校企合作的历史轨迹并分析校企合作的相关概念后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其相关概念的衍化表明了合作式职业教育各主体间的合作层次和相互关系;任何合作式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确保满足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内在要求。因此,校企合作中的职业院校不能仅仅寻求外部改革策略,还应该挖掘自身潜力从内部寻求改革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志祥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实施三年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法律保障、体制机制、专业和"双师型"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系统总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成效、综合分析制约改革的瓶颈,提出将法律法规建设摆在首位,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有效运行;优化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发挥行业组织功能,推进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建设等建议,为持续深化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成明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程度、拉近职业教育与市场距离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当下职业教育发展背景,分析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审视当下我国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的现状与问题,继而提出优化当下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俊薇 高云飞 梁艳清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对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实施成效进行评估是促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改进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冶金类专业为例,以了解学生、教师及企业人士等利害关系人对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实施成效在实施满意度及实施效益两部分的看法及意见,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实施成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会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关键环节,目前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跃升的障碍。集团内校企合作的深入实施离不开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校企合作实现突破的基础是双方的共同利益;如何使集团内的校企合作走向持续化、深入化和规范化则需要国家、各级政府、集团自身等共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设计,带动和引领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校企合作 跃升 制度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柏淑艳
我国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推行了十余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校企合作未发挥行会作用、社会缺乏职业文化意识、合作方式不灵活等问题。文章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的经验,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提出了校企合作要完善立法、注重方式的灵活性、紧紧依靠市场的导向作用等措施,来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办好职业教育。
关键词:
比较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立法 文化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向罗生
"5+5"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一大创新,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策依据。其中,第一个"5"是指"5对接"工作机制,即产业与专业的对接、生产制造与就业实习的对接、工匠与名师的对接、创新发展与科学研究的对接、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对接;第二个"5"是指"5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力度、广度、深度、密度和效度5个指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玉珍
文章主要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的内涵、必要性、机制、策略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法律保障 回顾 展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 何杨勇
从制度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反思,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个体、国家和企业三者利益的均衡;对科技的片面理解和利用才是造成企业低技术均衡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在观念上要调整原来标准划一、线性逻辑和适应论的思路,在实践上要从经费投入、实训管理和师资发展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一般技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芦艳
试点作为长期贯穿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持续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探索型高职教育试点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拓宽格局;测试型高职教育试点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指明方向;示范型高职教育试点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标杆。虽然高职教育试点工作的初衷均指向由"点"及"面"、推广经验,但试点过程中存在"利用"试点和"放弃"试点的行动选择和"点还是点"的实践结果,这将造成高职教育试点工作的失败。因而,有必要通过探索和测试总结高职教育试点的成败得失,以发展眼光遴选"示范型试点",并对高职教育试点的运行经验进行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莹
职业教育作为大学高等教育和中学初等教育之间的教学形态,侧重于培养学生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而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简单办学变成成熟的规模化办学,教育体制逐渐完善,逐渐形成集团化办学模式。在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实践中,让企业走入学校并融入企业的经营经验,使企业和学校进行合作,形成教学与实习一体化的办学形态,成为其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通路;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让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推动职业化教育向前发展,成为其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伟平 郝天聪
寻求本土创新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由于对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人才工作模式、经济模式等概念内涵及其对应关系的混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关键被定位于校企合作而非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思维之下,办学模式改革更多地被看作教育问题。而产教融合思维强调,办学模式改革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扎根于经济模式,并以技能为中介实现内在关联。在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为了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不仅需要实现从校企合作思维向产教融合思维的转变,而且需要实现办学模式核心要素的系统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借鉴新制度主义理论观点,将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基础要素作为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分析我国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实践,其呈现三个特征:以规制性权威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建立,以规范性角色建构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形成,以文化—认知观念对接推动校企合作制度扩散。反思实践,有三方面值得关注:借鉴他域经验时需要进行他域解构与本土重构;政策制定与实施时要关注企业家的情感需求和反应;要关注自下而上的各组织和行动者的制度变迁诉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新制度主义 制度要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祖旭 贾少华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仅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所需,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破解社会发展新矛盾,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各方主体对于校企合作缺乏一致的认知,校企合作中的文化价值割裂与冲突,校企合作中的"壁炉"现象,校企合作相关的地方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破解校企合作困局,更好地面向新时代、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应加强文化嵌入,夯实校企合作育人的文化基础;实施共同治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保障;推动院校变革,建立"观念、机制、培养、队伍"四环联动的协同机制;加快制度建构,夯实校企合作制度基础。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文化割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