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4)
- 2023(14021)
- 2022(11714)
- 2021(11032)
- 2020(8946)
- 2019(20542)
- 2018(20431)
- 2017(38018)
- 2016(21431)
- 2015(24755)
- 2014(24759)
- 2013(24156)
- 2012(23060)
- 2011(21521)
- 2010(21854)
- 2009(20318)
- 2008(20142)
- 2007(18230)
- 2006(16749)
- 2005(15835)
- 学科
- 济(90934)
- 经济(90813)
- 管理(57332)
- 业(52446)
- 企(40166)
- 企业(40166)
- 中国(36707)
- 方法(32607)
- 数学(28794)
- 数学方法(28539)
- 农(26046)
- 制(23053)
- 财(22495)
- 教育(21666)
- 地方(21394)
- 业经(20283)
- 贸(19671)
- 贸易(19651)
- 易(19192)
- 银(18517)
- 银行(18500)
- 行(17982)
- 融(16814)
- 金融(16812)
- 农业(16655)
- 学(16305)
- 发(15939)
- 体(15253)
- 环境(14705)
- 理论(14539)
- 机构
- 大学(310838)
- 学院(307775)
- 济(133604)
- 经济(130812)
- 研究(115544)
- 管理(107068)
- 理学(89796)
- 理学院(88663)
- 管理学(87341)
- 中国(87319)
- 管理学院(86725)
- 京(69180)
- 财(66015)
- 科学(63367)
- 所(58129)
- 研究所(51691)
- 财经(50490)
- 中心(50302)
- 范(48942)
- 师范(48617)
- 江(48292)
- 北京(46117)
- 经(45826)
- 农(44076)
- 经济学(42689)
- 院(41066)
- 师范大学(39579)
- 经济学院(38344)
- 教育(38232)
- 州(38137)
- 基金
- 项目(186196)
- 科学(148496)
- 研究(147945)
- 基金(132598)
- 家(113381)
- 国家(112279)
- 科学基金(94834)
- 社会(94644)
- 社会科(89600)
- 社会科学(89583)
- 教育(74237)
- 省(71659)
- 基金项目(67933)
- 划(62279)
- 编号(61584)
- 自然(54872)
- 资助(54816)
- 成果(54093)
- 自然科(53504)
- 自然科学(53489)
- 自然科学基金(52537)
- 课题(47012)
- 发(45848)
- 部(44894)
- 重点(43569)
- 制(39587)
- 教育部(39578)
- 性(39083)
- 国家社会(39034)
- 创(38858)
- 期刊
- 济(158598)
- 经济(158598)
- 研究(112308)
- 中国(77912)
- 教育(62787)
- 财(49290)
- 管理(43491)
- 农(42373)
- 学报(39942)
- 科学(39395)
- 融(35012)
- 金融(35012)
- 大学(32639)
- 技术(30288)
- 学学(29115)
- 农业(29067)
- 财经(26407)
- 经济研究(26294)
- 业经(24779)
- 经(22925)
- 问题(21506)
- 贸(19909)
- 国际(17671)
- 职业(17379)
- 世界(16353)
- 坛(15667)
- 论坛(15667)
- 业(15465)
- 技术经济(14513)
- 理论(13710)
共检索到505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晓芬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作为重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的职业教育进行相应的变革与转型。在必然性上,"中国制造2025"所引发的人才需求变化会引导职业教育调整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然性上,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在规模上还有短缺,在结构上还存在失衡,在功能上还受到掣肘。在应然性上,要求职业教育扩大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模、深化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明确职业教育发展功能定位,以确保能够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足量、足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春娟 李嘉林
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个重大事项。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在必然性上,其能够满足学习者自我成长的价值需求、满足学习者技能提升的工具需求、满足学习者应对变革的过程需求。而当前我国的学分银行主要类型为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及其联盟学分银行,企业学分银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等,在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法无所依、相互割裂、体系性欠缺等缺陷,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建设学分银行,国家要充分授权资质并成立专门运行机构,统一制定标准体系,扩大学习成果的认证范围并保证学习成果的兑换,建立完善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分银行 认证 累积 转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近10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根据德勤有限公司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共同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是38个国家或地区中目前及未来五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付卫东 林婕
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石。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崛起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制造业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现实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普通高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加强校企合作和促进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职业教育 发展战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鹏 庞学光
入选理由紧扣《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文件,思索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方向,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从"制器"到"造人"、由"修剪"到"育种"、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政
"中国制造2025"为职业教育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打开了新的发展局面。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分别体现在人才观、专业观、德育观、能力观、教学观、战略观和课程观等职业教育要素的观念转轨之上。观念的转轨为行动的落实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职业教育 观念 转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鹏 庞学光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文件,它以"创新驱动"引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和"品牌制造"推动我国现代制造业的转型,折射出对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高端型和卓越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进而触动着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从"制器"到"造人"、由"修剪"到"育种"、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裕崴 刘万菊 霍琳 张梦龙
经济全球化潮流催生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功能已获许多国家的认同,职业教育国际化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要求开放式教学,这不仅要求学校向国内企业、社会开放,还应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向国际社会开放,统筹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高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职业教育不断国际化,从而更好地面向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现代职业教育是实现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关键,必将成为助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力与智力源泉。为此,"中国制造2025"实施关键期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实现四大发展战略:一是纵向贯通,打破职业院校学生成才发展的"天花板";二是横向融通,构建职业教育互通合作的"共同体";三是外部联通,构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双路径";四是对接产业,打造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升级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文文 闫广芬
梳理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发现,职业教育从其产生与发展之初就注定了它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促使职业教育在很长时期被异化为"职业训练",进而遮蔽了其应然发展逻辑。因此,一方面,需反思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异化的实然路向及历史根源,另一方面,必须把"职业教育"置于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和职业生活中进行淬炼,厘清教育与训练的不同指向,明确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涵育自觉的"个体人",其核心价值是基于个体职业志趣对人的技术潜能的释放和职业智慧的启沃,其终极关怀是教给学生审美的智慧和境界,并基于这种对于职业的美好体验进而创造美好生活,使人在职业劳动与美好生活中不断调和,最终获得作为人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实然 应然 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德新 邱佳
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是由实然、必然和应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然状态是研究的逻辑起点,必然状态是研究的立足点,应然状态是研究的最终旨归。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通过了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实背景和研究背景的"实然状态",掌握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本质和规律的"必然状态",推导在认识和实践双重意义上达到具体统一的"应然状态",从而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敬石开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形势与挑战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社字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既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教育适应人的发展需要的结晶,具有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附着于自身的“应然”地位。但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分析,存在着明显的“认识”与“行动”的反差、“元价值”与“隐价值”的冲突以及“成本”与“收益”的错位等现象,需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创设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地位 政策 成本 收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维津 梁宇栋 张文健 文婷
2017年5月8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由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国制造2025·现代职业教育·装备制造业产教对接会——暨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婷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是中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现实要求。为了契合“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要,应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关键出路在于加强校企协同,推动产业界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加强校企职责共担,建立起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全面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的双向流动;推行现代学徒制模式,实现产教融合质的提升。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