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6)
- 2023(17780)
- 2022(15544)
- 2021(14661)
- 2020(12587)
- 2019(29450)
- 2018(29446)
- 2017(57206)
- 2016(31319)
- 2015(35724)
- 2014(35889)
- 2013(35407)
- 2012(32709)
- 2011(29631)
- 2010(29952)
- 2009(27714)
- 2008(27280)
- 2007(24434)
- 2006(21271)
- 2005(18742)
- 学科
- 济(126588)
- 经济(126451)
- 管理(88945)
- 业(85313)
- 企(69552)
- 企业(69552)
- 方法(61842)
- 数学(54406)
- 数学方法(53567)
- 农(34927)
- 中国(33199)
- 财(32294)
- 学(28113)
- 业经(27106)
- 地方(25570)
- 贸(23668)
- 贸易(23653)
- 制(23365)
- 农业(23251)
- 易(22967)
- 理论(21097)
- 务(20516)
- 财务(20424)
- 财务管理(20373)
- 和(19737)
- 银(19358)
- 银行(19301)
- 企业财务(19244)
- 环境(18959)
- 技术(18859)
- 机构
- 大学(453017)
- 学院(452562)
- 管理(176993)
- 济(176229)
- 经济(172240)
- 理学(153365)
- 理学院(151612)
- 研究(148826)
- 管理学(148491)
- 管理学院(147686)
- 中国(111279)
- 京(97033)
- 科学(95897)
- 财(81321)
- 农(77765)
- 所(76463)
- 业大(71130)
- 研究所(69855)
- 中心(68351)
- 江(66404)
- 财经(65491)
- 农业(61476)
- 北京(61349)
- 范(59600)
- 经(59229)
- 师范(59003)
- 州(54081)
- 院(53852)
- 经济学(52487)
- 技术(48992)
- 基金
- 项目(306758)
- 科学(239030)
- 基金(220448)
- 研究(219916)
- 家(193547)
- 国家(191986)
- 科学基金(163494)
- 社会(134982)
- 社会科(127804)
- 社会科学(127766)
- 省(120802)
- 基金项目(116816)
- 自然(109099)
- 自然科(106522)
- 自然科学(106493)
- 自然科学基金(104516)
- 教育(102612)
- 划(102162)
- 资助(92643)
- 编号(91356)
- 成果(73729)
- 重点(69093)
- 部(67031)
- 发(64876)
- 创(62895)
- 课题(62700)
- 科研(59384)
- 创新(58713)
- 教育部(56789)
- 大学(56665)
- 期刊
- 济(188407)
- 经济(188407)
- 研究(126892)
- 中国(82890)
- 学报(75072)
- 农(69470)
- 科学(67711)
- 管理(62847)
- 财(62066)
- 大学(55723)
- 学学(52426)
- 教育(49428)
- 农业(47799)
- 技术(40895)
- 融(36365)
- 金融(36365)
- 业经(32041)
- 财经(31099)
- 经济研究(30042)
- 经(26505)
- 问题(25446)
- 业(25170)
- 图书(24244)
- 统计(23154)
- 技术经济(22287)
- 版(21604)
- 理论(21544)
- 科技(21111)
- 资源(20946)
- 策(20715)
共检索到65166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杨武 柳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和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加。一方面,非农建设和环境污染侵占了大量耕地资源,导致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要求单位面积耕地具备更大的产出能力。因此,对耕地的集约利用已经成为提高我国耕地产出效率和确保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必然选择。该文首先通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显示:2002~2011年间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中、西部次之。然后,依据已测度的结果,采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进一步分析得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华锋 方志耕
文章针对面板数据的聚类问题的高维复杂性,利用线性投影技术将其转换为关于投影特征向量的线性聚类问题;从而实现在低维空间对高维数据样本的聚类分析。最后实证分析验证了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投影寻踪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面板数据 投影寻踪 聚类分析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旭晔
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被占用、污染和破坏,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构成重大挑战。文章先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三个维度阐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机理,再运用2003~2012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对耕地可持续利用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负面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交互影响,人口城镇化水平越高,土地城镇化的提高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 可持续利用 湖北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莫莎 柳杰 刘志宇
提升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对我国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投影寻踪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并利用2003-2011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相关数据对省际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的时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的总体水平不高,空间上呈现由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逐渐退减的趋势且省际差异显著;时序上各地区的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曲线均属波动状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提高绿色公共投资效率是促进其环境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艳 彭雅婷 于婧 周勇 于雷 罗静
以湖北省为研究区,构建了一种基于量子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新方法,将多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转化为一维平面投影数据,获取最佳投影方向向量,根据生态安全投影值的大小从时空角度分析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态势。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因素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子系统,粮食稳定系数、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土地垦殖率等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在驱动力;2近10年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投影值从1.0541增长到2.8706,呈现出"快速增长—和缓保持—持续拉升"的阶段性发展态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转好;3根据耕地生态安全投影值的时空变化可将17个单元分为生态安全良好区、生态安全和缓区和生态安全脆弱区三种类型,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聚集特征。研究结果对制定湖北省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兼顾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敏燕 黄贤金 姚丽
研究目的:对2006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交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全国交通用地集约利用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针对交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的多目标和指标间的不相容性,提出交通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公路与铁路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及交通用地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对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2)2006年全国交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东南—西北依次递减趋势。研究结论:遗传投影寻踪模型采用"直接审视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结构—评价"的新途径,为交通用地集约利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璐平 方斌 向梦杰
全面考虑耕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效益,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和持续状况4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5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变化规律的探索分析,并运用GWR模型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探究江苏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寻求耕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为缓解我国人地矛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 2000~2015年江苏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呈现出先上升后平稳发展的变化趋势,其时序变化可分为两个不同阶段。(2)苏北地区的县(市)多处于中高度集约利用水平且多为高度水平,苏中地区的状况有所好转,但苏南地区的大部分县(市)整体保持低度集约利用水平甚至不集约水平稳定不变。整体来看,江苏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 GWR模型能够科学准确地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投入强度是影响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极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持续状况,而利用程度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产出效益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时空变化特征 GWR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测度。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为提高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雪 郑志来
[目的]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2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研究了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对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进行初始分配的问题。[方法]该文利用了投影寻踪技术对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混沌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投影方向,并通过算例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体职业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雪 郑志来
[目的]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2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研究了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对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进行初始分配的问题。[方法]该文利用了投影寻踪技术对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混沌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投影方向,并通过算例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体职业化、分工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农用水权在微观主体之间进行初始分配提供了条件;农用初始水权明晰有利于缺水地区优化农业用水结构,节约农业用水,实施农用水权置换,促进农业用水转向第二、三产业,以推动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在农用水权初始分配过程中各指标重要性水平不能主观评估,应当由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驱动,客观地计算决策方案的最优值,公正地确定权重和水权分配比例。[结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应考虑法律制度政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以构建完善的农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颖 刘旭晔
农村劳动力价格波动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为样本区域,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在阐述农村劳动力价格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2009年、2014年三年的县级面板数据,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动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价格提高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之常 马亚东
随着近些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已逐步饱和,以增量土地为主的城市建设之路转为以盘活存量空间为主的城市更新之路。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探讨其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本文在构建居民幸福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了中国2006—2020年居民幸福感水平;运用面板空间分位数模型,分析了不同分位点上城市更新对不同区域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幸福感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区域间差异较大;相邻省份带来的空间影响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居民幸福感较强的省份对周边省份的影响较大;城市更新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分位点的提升,城市更新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呈现V型走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玉鸣 冯仁勇
以往对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关系研究主要针对非岩溶区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为更好地揭示岩溶区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关系,本文以广西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河池地区为例,选取1997年-200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分析了岩溶地区城镇化与耕地的数据变化特点,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方法对岩溶区城镇化与耕地总量的相关性与长期均衡的变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池地区的城镇化长期处于低水平缓慢上升状态;耕地承载力脆弱,耕地数量不断下降;城镇化与耕地总量之间不仅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岩溶区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姚奕 倪勤
二氧化碳的减排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验,也是艰巨任务。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碳减排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碳减排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我国1996~2008年碳减排状况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影响指标的贡献率,通过最佳投影值的比较,考察我国各地区碳减排能力和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金玲 韦开蕾 左媚
本文采用我国1985~2012年的省区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就FDI对我国技术效率影响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累积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FDI对我国三大地区技术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主要研究结论包括:FDI对我国技术效率的长期效应显著,短期效应不显著;FDI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技术效率的影响在时间动态上和全样本基本保持一致,但相应的效应影响程度东部大于中部和西部;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FDI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发挥影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