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0)
- 2023(15516)
- 2022(13487)
- 2021(12856)
- 2020(10751)
- 2019(24736)
- 2018(24729)
- 2017(48256)
- 2016(26503)
- 2015(29944)
- 2014(30267)
- 2013(29779)
- 2012(27494)
- 2011(25088)
- 2010(25501)
- 2009(23919)
- 2008(23618)
- 2007(21154)
- 2006(19102)
- 2005(17240)
- 学科
- 济(101572)
- 经济(101430)
- 管理(83516)
- 业(74897)
- 企(62132)
- 企业(62132)
- 方法(43980)
- 数学(37612)
- 数学方法(37137)
- 财(29765)
- 农(29763)
- 中国(29300)
- 制(25209)
- 业经(23460)
- 学(23002)
- 地方(20099)
- 环境(19984)
- 农业(19161)
- 贸(19118)
- 贸易(19108)
- 易(18618)
- 银(18482)
- 银行(18443)
- 和(18149)
- 务(17856)
- 财务(17780)
- 财务管理(17741)
- 行(17621)
- 理论(17605)
- 企业财务(16794)
- 机构
- 大学(382580)
- 学院(382085)
- 济(151444)
- 管理(150654)
- 经济(147867)
- 理学(128935)
- 研究(128388)
- 理学院(127492)
- 管理学(125471)
- 管理学院(124759)
- 中国(97896)
- 京(82714)
- 科学(78490)
- 财(75645)
- 所(64756)
- 农(59595)
- 财经(58902)
- 研究所(58401)
- 中心(57937)
- 江(57622)
- 业大(55054)
- 经(53203)
- 北京(52903)
- 范(50916)
- 师范(50536)
- 院(46761)
- 州(46641)
- 农业(46374)
- 经济学(44673)
- 财经大学(43478)
- 基金
- 项目(252112)
- 科学(197603)
- 研究(188353)
- 基金(181192)
- 家(156663)
- 国家(155354)
- 科学基金(132925)
- 社会(116846)
- 社会科(110635)
- 社会科学(110607)
- 省(97980)
- 基金项目(95989)
- 教育(86357)
- 自然(85485)
- 自然科(83257)
- 自然科学(83240)
- 划(82511)
- 自然科学基金(81724)
- 编号(78933)
- 资助(74586)
- 成果(65599)
- 重点(56261)
- 部(56125)
- 课题(54350)
- 发(53560)
- 创(51755)
- 制(48822)
- 项目编号(48275)
- 创新(48259)
- 教育部(47960)
- 期刊
- 济(172916)
- 经济(172916)
- 研究(116478)
- 中国(76209)
- 财(57316)
- 学报(57279)
- 管理(55901)
- 农(54083)
- 科学(53296)
- 教育(44537)
- 大学(43203)
- 学学(40333)
- 农业(37079)
- 融(36644)
- 金融(36644)
- 技术(32311)
- 业经(28945)
- 财经(28501)
- 经济研究(26323)
- 经(24271)
- 问题(22781)
- 图书(21105)
- 理论(19464)
- 业(18596)
- 资源(18294)
- 科技(17809)
- 实践(17761)
- 践(17761)
- 现代(17741)
- 技术经济(17711)
共检索到574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琼 杨敏丽
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完善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在阐述构建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耕地管理及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耕地补偿的先进经验,研究了我国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模式等,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补偿 机制 框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实施耕地休耕制度是保护土壤和解决粮食生产阶段性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能否对休耕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又是保证休耕制度持续推进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耕地休耕生态补偿理论基础和梳理总结美国土地休耕及我国退耕还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耕地休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思路。
关键词:
土壤保护 休耕 生态补偿 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敏 韩曼曼
本文运用文献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首先阐明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生态福祉间的关系,梳理了农地城市流转中人类生态福祉损失与补偿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从生态福祉视角构建农地城市流转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所必须解决的两个基础性问题,最后从运作模式、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资金及形式、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6个方面构建了该机制的运行框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利花 蔡英谦 刘向华
[目的]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构建以补偿标准为核心的长效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使耕地生态补偿真正进入可操作阶段。[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耕地生态补偿及其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原则、补偿主体和对象的确定、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管理及来源、补偿机制的运作及保障措施。[结果]创新性地构建了省际和省内两个层次相结合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探讨了省内农民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弹性区间的确定方法:补偿理论值、补偿现实值,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身的财政支付能力,在该区间范围内调整补偿标准,使得补偿更为灵活,既能体现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又能反映农民的意愿。[结论]省际和省内相结合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耕地生态补偿,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助推农业生态文明社会的形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良友 张蚌蚌 孔祥斌 党昱譞 王轩
为构建国家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补偿框架,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本研究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发展权理论,通过构建耕地保护补偿分析框架,采用国家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和发展权测算方法,从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补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耕地面积存在盈余,盈余面积为1 267.89万hm~2;耕地赤字省份和盈余省份各13个,其他为耕地平衡省份;2)耕地生态补偿总支付额为474.52亿元,总受偿金额为355.15亿元;耕地生态补偿的受偿省份和支付省份均为13个;3)全国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为84.85万元/hm~2,高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8个,低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23个;4)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是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未来占用耕地数量与单位面积耕地发展权价值的乘积之和,最终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每年的给付标准。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区域协同 补偿理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且其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呈惯性下降。耕地的减少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也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和新的"三农"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消费升级、基本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偏差有关。提出要充分利用补偿机制,真正实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并对耕地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功能、补偿标准及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尊梅
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业生态补偿即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质就是为完善和确保农业生态补偿顺利运行所进行的政策安排。文章在阐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支撑三方面对当前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运行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向南 张若嫣
耕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耕地生态补偿作为调节耕地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安排,在保护耕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补偿机制构建、补偿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现有研究存在耕地完全价值体现不充分、补偿标准与补偿年限判定不明确、补偿资金来源不丰富、补偿主体利益分配不清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向南 张若嫣
耕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耕地生态补偿作为调节耕地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安排,在保护耕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补偿机制构建、补偿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现有研究存在耕地完全价值体现不充分、补偿标准与补偿年限判定不明确、补偿资金来源不丰富、补偿主体利益分配不清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耕地资源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耕地利用的私人最优决策与社会最优决策存在不一致,难以达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通过土地优化配置模型分析,可知目前经济发展中缺乏考虑难以量化的生态非使用价值,解决外部性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建立政府干预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把生态非使用价值的部分价值补偿给农民。耕地生态补偿的核心是如何把生态非使用价值进行合理量化和确定合理补偿标准,而合理补偿标准确定能更好解决生态服务的最优的供给问题,真正使生态补偿起到对正外部供给的激励和对负外部性释放的约束作用。本文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探讨耕地生态补偿必要性和尝试建立耕地生态补偿的核算基本理论框架,认为耕地提供净...
关键词:
外部性 生态补偿 耕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宁波 生世玉 方袁意如
为促进全国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立足粮食安全视角,在厘清省际耕地生态补偿的理论逻辑和补偿标准的测算思路基础上,运用机会成本损失与生态外溢价值法对2019年受偿区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17个省份处于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赤字区(支付区),14个省份为盈余区(受偿区),后者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后,平均约有超过30%的耕地承载的粮食产量和生态服务供给了各生态赤字区;2)受偿区的受偿标准总额约为24 673.4亿元,其中最高的3个省份是河南、山东、安徽,最低的3个省份是宁夏、甘肃、新疆。为此,提出要构建包括补偿主体—目标责任—补偿方式—资金来源构成的补偿机制和配套体系,进一步保障生态补偿的长效实施。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生态补偿 标准量化 机制构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智慧 路欣怡 孔祥斌 黄海潮 温良友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中的新问题,构建耕地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政策框架,为中国耕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案。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1)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耕地保护管控面临着耕地利用与质量建设分割、耕地保护手段单一、国土空间管控对立等新问题;(2)耕地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的目标为提高耕地质量抵抗力、保障非粮耕地恢复力和构造国土空间缓冲力;(3)依据数量、空间、利用方式的管理特征,形成耕地"四级分区"差异化的管控体系,通过全方位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通过稳定生产和弹性调控,实现应对不同外部冲击情景下的耕地流量有序释放;(4)实现路径包括实施分区的全方位全流程的监测与治理,建立基于发展权和生态价值的补偿机制、"非粮化"复垦专项储备资金,设立保护性开发储备及应急复垦制度等。研究结论:构建中国耕地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框架,实现对现状耕地及潜力耕地分区差异化管控,可以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益,契合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路景兰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对耕地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运用生态补偿的方式保护耕地不失为一种良策,这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但是我国在对耕地进行数量补偿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功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全毅 郑美青
开放补偿机制是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对因贸易开放而遭受损失的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给予的调整支持措施。随着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加快实施,贸易开放补偿机制将成为紧迫的问题和现实课题。本文在借鉴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开放补偿机制建立的作用、原则、法律框架和主体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开放补偿机制 贸易自由化 贸易调整援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