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5)
2023(7376)
2022(6482)
2021(5907)
2020(5241)
2019(12251)
2018(12102)
2017(24413)
2016(13561)
2015(15737)
2014(16173)
2013(16322)
2012(15751)
2011(14433)
2010(14789)
2009(14098)
2008(14256)
2007(13219)
2006(11568)
2005(10554)
作者
(42646)
(35693)
(35301)
(34009)
(22405)
(17080)
(16459)
(14027)
(13141)
(12754)
(12015)
(11829)
(11303)
(11189)
(11167)
(11134)
(10982)
(10383)
(10378)
(10328)
(8963)
(8953)
(8742)
(8180)
(8051)
(7985)
(7903)
(7898)
(7192)
(7171)
学科
(59629)
经济(59575)
管理(36891)
(36315)
方法(29333)
(27225)
企业(27225)
数学(26316)
数学方法(26131)
中国(17803)
(17579)
(15733)
(13688)
贸易(13678)
(13340)
(12925)
(12457)
业经(11327)
农业(11290)
(10995)
银行(10958)
地方(10885)
(10483)
(9615)
金融(9613)
(9292)
财务(9273)
财务管理(9243)
(9144)
企业财务(8711)
机构
大学(210676)
学院(209142)
(89024)
经济(87135)
管理(77526)
研究(73647)
理学(65900)
理学院(65099)
管理学(64093)
管理学院(63695)
中国(57276)
(45816)
科学(45087)
(42675)
(39403)
(38738)
研究所(35578)
财经(33706)
中心(33525)
业大(32075)
(31820)
农业(30976)
(30279)
北京(29576)
经济学(27779)
(27271)
师范(27026)
(26101)
经济学院(25400)
(25293)
基金
项目(129553)
科学(99987)
研究(94032)
基金(92369)
(80867)
国家(80244)
科学基金(66494)
社会(57780)
社会科(54686)
社会科学(54667)
(50098)
基金项目(48933)
教育(43407)
(43006)
自然(42682)
自然科(41546)
自然科学(41532)
自然科学基金(40779)
编号(39565)
资助(38734)
成果(33025)
重点(29896)
(29593)
(28713)
课题(27203)
(25879)
科研(25157)
教育部(24658)
创新(24346)
(24074)
期刊
(98470)
经济(98470)
研究(63140)
中国(39240)
(34343)
学报(33397)
(32316)
科学(30028)
管理(26308)
大学(24177)
农业(23086)
学学(22671)
(20978)
金融(20978)
教育(20696)
技术(17154)
财经(16708)
业经(16338)
经济研究(16229)
(14366)
问题(14298)
(12785)
(12601)
理论(11399)
技术经济(11032)
商业(10850)
统计(10788)
国际(10754)
实践(10298)
(10298)
共检索到314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王晋臣  肖碧林  方琳娜  杨瑞珍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珍  陈印军  
耕地质量是指反映耕地生产能力高低、耕地环境状况优劣以及耕地产品质量与产出效益高低的综合属性,包括耕地的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耕地的环境质量、耕地的管理质量和耕地的经济质量。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状况是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合占耕地总面积的99.5%,高等地仅占0.5%。东北地区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看法是东北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从下降转向稳中有升的趋势。作者认为过去东北地区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上呈下降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下降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并逐步趋于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朝  吕昌河  
在综合界定耕地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对1995—2005年湖北省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综合质量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体现耕地综合质量的耕地本底质量、经济质量与生态质量变化差异显著。耕地本底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变化平缓,整体波动较小;耕地经济质量在1995—1999年间提升迅速,2000年后基本保持平稳,但最近几年有波动下降的趋势;耕地生态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呈缓慢下降趋势,近几年下降趋势有所缓和;耕地综合质量在1999年之前平稳上升,之后又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影响湖北省耕地综合质量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薛永森  鞠正山  曾磊  
通过预测全国各生态区未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垦、土地整理复垦、生态退耕等各方面的耕地资源变化,分别分析了1997—2010年,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3个阶段的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这3个阶段耕地总面积净减少量分别是648811hm2,341413hm2和279642hm2,而同期由于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退耕,旱地的比重降低,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印军  肖碧林  方琳娜  马宏岭  杨瑞珍  易小燕  李倩倩  
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的总和。中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共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论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晓梅  谢俊奇  
本文采用1996年~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同期各地类的流向数据,对我国耕地资源8年来变化流向情况及耕地资源增加和减少的来源构成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全国共有9.3%的耕地转移为非耕地,全国耕地转移的速率是平均每年转移1.03%,同期全国共新增耕地2.93%,耕地年平均新增速率是0.33%。综合耕地转移和新增结果,1996年~2004年间全国共12.24%的耕地发生了变化,其年平均变化速率是1.36%。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而耕地增加主要是由于土地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且耕地流向变化具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劲峰  李蓉蓉  杜桐生  
该文通过最近 3个时期的遥感资料分析及灰色模型预测表明 ,四湖地区乱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 ,人地矛盾日趋恶化。虽然该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但土地利用效益差 ,中低产田数量比较大 ,局部地区耕地退化严重。必须采取一方面稳定耕地数量 ,实行耕地总量超平衡 ,同时要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水旱轮作 ,增施有机肥 ,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刘宝勤  杨艳昭  
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至今尚没有一个客观的描述。针对该问题,论文对1949~2003年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耕地数据系列进行分析,认为统计数据存在问题较多的时期为1960~1985年,并采用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进行了分时期的反演,对于1986~1996年间的耕地数量则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统一到1996年的结果再进行反推,由此重新刻画建国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耕地相关政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但在1979年之前总体上是增加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呈现缓慢下滑,1999年后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芦艳艳  邹金浪  宋鹏伟  
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的支持下,从粮食总产和单产两个维度对2013—2017年河南省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产能单产从2013年的12 064.25 kg/hm~2增加到2017年的12 103.57 kg/hm~2,其实现程度相应由93.45%上升到97.54%;2017年,河南省一半地级市的耕地产能单产实现程度超过100%,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2)耕地产能总产从2013年的9 846.73万t减少到2017年的9 828.79万t,但其实现程度由53.92%上升到59.66%。(3)豫西地区的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均低于豫东地区,但产能实现程度的增幅相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向东  彭补拙  濮励杰  王波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 ,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 ,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 ,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支持压力 -状态 -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 ,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 ,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 ,...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厚纯  王成军  费喜敏  
为了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变化的原因,寻找耕地流失的根源,从而寻求有效的减缓耕地流失的途径,基于对数平均权重的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方法,利用1995-2013年浙江省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相应分析因素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等指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因素的累积效应为正值。从逐年效应来看,土地利用强度是耕地减少的最大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耕地减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提出制定严格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荔阳  易志辉  林斌  徐伟铭  王成军  
[目的]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更加高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保护的成效,文章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出发,研究福建省耕地自然、利用以及经济质量等别的数量特征,[方法]引入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耕地质量在省域层面上的空间分异规律,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结合空间极化理论提出了4种基于耕地质量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为耕地保护分区提供参考。[结果]研究表明福建省省域层面的耕地自然等、利用等以及经济等质量等别分别为6. 77、8. 12、8. 34,耕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分别为:0. 425、0. 341、0. 319;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集中分布的态势,其中,自然等和利用等较为明显。[结论]福建省耕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各等别面积也大致呈正态分布,在省级域层面,各质量等别的全局空间自相关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赵瑞  赵华甫  
为了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把耕地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并通过《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规章来规范耕地的利用与管理。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是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护的基础。2017年,中央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建立健全耕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段龙龙  
因城镇化提速、耕地保护政策的偏向等原因,我国耕地质量恶化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土壤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质量快速下滑三个层面。其逻辑根源在于集体经济控制力弱化、宏观监管调控政策导向误区及执行力缺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损坏生态环境,危及耕地质量等原因。因此须通过重构各产权主体的权责利"三位一体"机制、加强政府对土地质量监管调控和建立耕地质量"改、培、护"共生一体优化体系、出台耕地质量不断弱化的相应策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