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4)
- 2023(11527)
- 2022(10237)
- 2021(9603)
- 2020(8124)
- 2019(18877)
- 2018(18974)
- 2017(36860)
- 2016(20088)
- 2015(22702)
- 2014(22987)
- 2013(23013)
- 2012(21189)
- 2011(19173)
- 2010(19276)
- 2009(17606)
- 2008(17509)
- 2007(15283)
- 2006(13546)
- 2005(11965)
- 学科
- 济(78402)
- 经济(78314)
- 管理(61200)
- 业(56970)
- 企(47474)
- 企业(47474)
- 方法(37460)
- 数学(32515)
- 数学方法(32145)
- 中国(23013)
- 财(22847)
- 农(20720)
- 制(18163)
- 业经(17343)
- 学(16701)
- 银(15714)
- 银行(15679)
- 务(15206)
- 财务(15141)
- 财务管理(15103)
- 贸(14998)
- 贸易(14984)
- 地方(14949)
- 行(14933)
- 易(14594)
- 企业财务(14360)
- 融(13770)
- 金融(13769)
- 农业(13641)
- 理论(13217)
- 机构
- 大学(291248)
- 学院(287595)
- 管理(116653)
- 济(112689)
- 经济(110051)
- 理学(100620)
- 理学院(99544)
- 管理学(97950)
- 管理学院(97442)
- 研究(94230)
- 中国(72813)
- 京(63108)
- 科学(57803)
- 财(55404)
- 所(47327)
- 财经(44093)
- 农(43548)
- 中心(42939)
- 研究所(42717)
- 业大(42217)
- 江(40956)
- 北京(40574)
- 经(39938)
- 范(37489)
- 师范(37171)
- 院(34422)
- 农业(34289)
- 州(33851)
- 经济学(32925)
- 财经大学(32914)
- 基金
- 项目(192301)
- 科学(150140)
- 研究(142029)
- 基金(138563)
- 家(119997)
- 国家(119007)
- 科学基金(101889)
- 社会(87307)
- 社会科(82707)
- 社会科学(82686)
- 省(74402)
- 基金项目(74339)
- 自然(66862)
- 自然科(65206)
- 自然科学(65192)
- 教育(65039)
- 自然科学基金(63988)
- 划(62916)
- 编号(59254)
- 资助(57523)
- 成果(48541)
- 部(42869)
- 重点(42537)
- 发(40318)
- 课题(40097)
- 创(39303)
- 项目编号(36913)
- 科研(36772)
- 创新(36611)
- 教育部(36593)
- 期刊
- 济(123637)
- 经济(123637)
- 研究(88250)
- 中国(53058)
- 学报(43727)
- 管理(42917)
- 财(41347)
- 科学(40160)
- 农(38489)
- 大学(33007)
- 教育(32455)
- 学学(30771)
- 融(27402)
- 金融(27402)
- 农业(27372)
- 技术(24687)
- 财经(20794)
- 业经(20364)
- 经济研究(19592)
- 经(17486)
- 问题(16440)
- 理论(16236)
- 图书(16233)
- 实践(14987)
- 践(14987)
- 技术经济(13908)
- 业(13630)
- 科技(13412)
- 现代(13389)
- 商业(12959)
共检索到422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蚌蚌 孔祥斌 郧文聚 朱道林 郝晋珉 张凤荣 黄元仿 朱德海
通过对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耕地质量与监控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必须加强与耕地资源多功能需求、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生态效应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围绕耕地质量因素与过程、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耕地多功能诊断与评价、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
耕地 质量 监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华甫 吴克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在结构、布局方面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因管控体系建设缺失等原因,耕地质量管控能力还需加强。这就需要从宏观上科学谋划耕地结构布局规划,微观上构建覆盖面广、多层次布设的质量监测网络,为进一步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
文章提出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应用于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和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划定的方法,并在阐述确定耕地等别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耕地限制类型与中低产田改造类型进行对应,制定了"最大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第二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最小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系数"的耕地等别限制因素组合命名规则,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成果按此规则命名表达,在划定耕地质量重点提升区的同时,方便把握耕地质量改造方向和时序安排。耕地质量重点保护区的划定方法是,提取监测成果中高等别耕地、等别提升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重合的部分提取出来,删去其与规划为非农用地重叠部分,将其集中连片的部分,其与土地整治规划区一起划为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毅 高尚 刘希霖 安萍莉
耕地质量和数量的保护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如何科学有效地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监测县进行监测,从而能够实时掌握各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是实现耕地质量保护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文章以西部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对耕地质量监测县的选取进行了探讨。从影响西部耕地质量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出发,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各区县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分析各二级区的耕地质量变化特征,并辅以空间地统计学技术,探讨了有关耕地质量监测县选取方法。最终确立了以102个基准县、89个突变县为监测代表的西部地区耕地质量监测县节点网络,经检验,该网络能够较好地反应西部地区的整体耕地质量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韩璟
研究目的:对当前国内外海外耕地投资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介绍了海外耕地投资的产生与进展,并从海外耕地投资的起源与发展、海外耕地投资的发生机制、海外耕地投资的风险收益、海外耕地投资的投资模式、海外耕地投资的价值评判、海外耕地投资的规范与管理6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海外耕地投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结论:在当前国际发展背景和粮食安全现实下,海外耕地投资研究已经从农业投资研究中裂生出来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领域也将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莹 穆怀中
我国耕地价值核算的相关研究,经历了由单一的生产养育功能核算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综合价值核算的发展过程。这种关注的转变,源于学者们对耕地价值外部性及征收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关注。由于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的复杂性,用以核算耕地价值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收益还原法和替代法仍是主流的耕地价值核算方法。对于未来研究而言,如何依据环境的转变及时更新耕地资源的价值体系、进一步拓展耕地资源价值的核算方法以及探索耕地价值的补偿途径应得到学者们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耕地资源 价值构成 价值核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赵瑞 赵华甫
为了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把耕地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并通过《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规章来规范耕地的利用与管理。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是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护的基础。2017年,中央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建立健全耕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熊冬洋
耕地质量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当前在影响耕地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农业生产造成的对耕地的污染和城镇化过程中对优质耕地的占用是导致耕地整体质量进一步下降的两大主要因素,而现行的财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污染的控制起到逆向调节作用,同时也更易引发城镇化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占优补劣"情况的发生。因此,进一步完善现行财税政策,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抑制城镇化耕地占用中的"占优补劣"现象,对于保护耕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耕地占用税 农业补贴 农业污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诚 林晨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是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针对苏南地区耕地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整合农用地分等定级、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侵蚀等相关研究资料,重构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加权综合和聚类分析方法,根据耕地基础地力、耕地健康和耕地外部环境的空间分异和组合特征,识别优先保护、地力提升、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等耕地类型,分类讨论耕地保护与整治路径。分析表明:苏南地区现状耕地中,优质耕地占比不足65%,近30%的耕地基础地力较差,超过5%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威胁。其中,优质耕地集中于茅山以东的太湖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区,茅山以西地区基础地力相对较差,宁镇沿江、太湖东北岸部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亚丽 白云丽 辛良杰
土地流转程度低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本文利用2017年对黑龙江、吉林两省12个行政村调研收集的312份农户问卷与1527个地块信息,采用OLS和Probit模型探讨了地块尺度上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耕地质量与地块转入及转出均有显著的相关作用。面积大、坡度平缓、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转入的概率更高,而面积小和通勤距离远的地块转出概率较低。②非农收入越高,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越大。③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较大;家庭农业固定资产数量越大,农户越不愿意转出土地;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越小。因此,建议吸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土地,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与质量改善;同时,提高土地流转程度较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景宽 卢晓姣 李永涛 孔祥斌 赵永志
为构建我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法律体系框架,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其他国家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立法的分析,找出我国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我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明确和评价标准不清晰的问题。制定以耕地质量保护制度、耕地质量建设制度、耕地质量监测制度以及耕地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为主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条例,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是提高我国耕地质量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
耕地 耕地质量 质量建设 立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赵华甫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是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护的重要技术依托。本文以河南温县吨粮田为例,选用因素整合分析法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探讨了整合成果在划分耕地质量监测区与监测类型中的应用思路。依据耕地自然禀赋、利用状况、经营水平、环境健康因素和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情况,运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出自然质量分区、利用水平分区、收益水平分区和健康质量分区。基于此,运用比较判断和综合制图法,将耕地划分为5个相对同质的监测类型。研究结果表明,5个监测类型的耕地综合质量变化特征大体呈现自然质量逐渐优越,利用水平逐渐增强,收益水平逐渐提高,环境健康质量逐渐变差,评价...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志国 章毓晋
监控视频在社会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该文对经典和新兴的监控视频异常检测算法进行分类和总结。首先,依据算法的3个属性,算法的发展阶段、算法的模型类型、算法的异常判别标准,将算法分类并逐类概述。然后,将不同类别的算法进行关联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优缺点以及聚类判别与重构判别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最后,提炼了领域内常用的模型假设与相关知识、汇总了不同算法的异常检测效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博士 吴克宁#教授 赵华甫#副教授 许妍#博士 周子健#硕士
针对以县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技术需求,该文构建了包括指标体系、网络体系、评价体系以及组织体系的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其中,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开放性可选择的监测指标的构成及其监测周期;监测网络体系则由监测控制区、监测样区和监测样点构成;监测评价体系包括耕地生产性评价、保护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环境健康性评价、等别变化评价。重点阐述了根据耕地等别限制因素及限制系数划分耕地等别类型的方法、监测控制区划定的方法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监测评价的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艳 陈兰康 尹秋月 段正松 尹晋磊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对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合理确定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是当前土地工作者的一个难点。文章以扶绥县为例,将时序比较法引入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的确定,通过对一定时间段的耕地质量分等因素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的主导因素分布范围作为监测渐变分布范围,并与组合类型法比较,分析两种方法优劣,以期为优化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将时序比较法引入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得到了精度较高的监测渐变分布范围。该方法较组合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