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6)
2023(7637)
2022(6618)
2021(6289)
2020(5198)
2019(11866)
2018(11685)
2017(23496)
2016(12969)
2015(14505)
2014(14276)
2013(14123)
2012(13729)
2011(12701)
2010(13289)
2009(12679)
2008(12864)
2007(11742)
2006(11017)
2005(10215)
作者
(37883)
(31536)
(31513)
(29997)
(20224)
(14810)
(14277)
(12005)
(11883)
(11680)
(10822)
(10535)
(10322)
(10206)
(10112)
(9682)
(9191)
(9177)
(9172)
(9151)
(8024)
(7823)
(7753)
(7307)
(7255)
(7137)
(7108)
(6970)
(6342)
(6252)
学科
(50252)
经济(50187)
(38918)
管理(38632)
(30030)
企业(30030)
方法(19217)
(19122)
中国(16794)
数学(16412)
数学方法(16178)
(14841)
(14002)
农业(12206)
(12141)
(11612)
贸易(11605)
业经(11540)
(11374)
(10852)
银行(10836)
(10792)
(10496)
地方(9732)
(9057)
金融(9056)
(8966)
(8613)
及其(8519)
环境(8174)
机构
学院(193682)
大学(192963)
(81196)
经济(79378)
管理(73377)
研究(69744)
理学(61879)
理学院(61165)
管理学(60243)
管理学院(59853)
中国(55050)
(42135)
(41601)
科学(39941)
(35450)
财经(32273)
(32264)
研究所(31753)
中心(30981)
(30415)
(29091)
北京(26851)
(26649)
师范(26470)
业大(25921)
农业(25153)
(25138)
经济学(24186)
(24168)
财经大学(23688)
基金
项目(117121)
科学(92372)
研究(89547)
基金(84869)
(73574)
国家(72923)
科学基金(61067)
社会(56446)
社会科(53379)
社会科学(53364)
(44029)
基金项目(43817)
教育(41044)
(38325)
自然(37840)
编号(37436)
自然科(36848)
自然科学(36834)
自然科学基金(36207)
资助(34990)
成果(32937)
(27314)
重点(26778)
课题(26606)
(25979)
(23997)
(23552)
教育部(23344)
国家社会(22938)
(22829)
期刊
(97869)
经济(97869)
研究(62928)
中国(38616)
(30809)
(29992)
管理(28131)
科学(27634)
学报(26624)
(23673)
金融(23673)
教育(21570)
农业(20887)
大学(20635)
学学(19354)
业经(16788)
财经(15921)
经济研究(15452)
技术(14935)
(13657)
问题(13469)
(12305)
国际(11000)
(10127)
理论(9823)
现代(9815)
技术经济(9115)
商业(9046)
(9017)
世界(8960)
共检索到303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亨明   尹小贝   傅之琦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提升粮食产能以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我国耕地保护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针对耕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质量下降、耕地生态保护任务艰巨、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树立新型耕地保护观、强化耕地科技支撑、提升耕地抗灾能力、提高耕地种粮效益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增强耕地生产能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孔祥斌   关淼   谢恩怡  
本文认为,要确保耕地恢复治理有序实施,应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优化,逐步探索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制度、部门协同机制、基于发展权的地方价值恢复治理机制、林园地收益税收调节机制等,以推动耕地恢复治理目标的有序实现。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晓红   李懿芸   傅琳琳  
粮食安全是关乎民生的战略问题,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以耕地资源稀缺的浙江省为例,在明晰耕地基本现状情况和已有耕地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成果总结了开展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此为资源禀赋条件不足地区的耕地综合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成玉  
耕地数量和质量是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两大根基,而我国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土地实际占用和使用者缺乏对耕地保护的压力、动力和能力。改革方向是建立国有基础上的土地使用权永佃制,在弱化政府征地动机的基础上,构建征地主体与保护主体适当分离、监督与惩罚有力、有效的耕保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伍戈  徐剑  高莉  
信用扩张在资金供需两端都受到一定约束。就资金供给端而言,银行较低的风险偏好对信贷扩张构成掣肘,"压存量、限增量"的基调下表外融资依然承压,信用风险较高使债券融资难以大幅放量。就资金需求端而言,从严调控使得房地产销售及融资需求难以显著回暖,基建投资受债务约束而提升幅度有限。为此,有必要从资金供给端和资金需求端进行政策调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振  
在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非粮化”成为耕地治理的重点。当下的耕地“非粮化”治理面临立法理念冲突、法律禁令模糊、行政执法失范及治理依据存忧等现实困境。耕地“非粮化”的基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权利的“物权”基因意味着“非粮化”属于经济自由权,对其干预应当采取设定法律义务方式,同时对行政机关执法活动进行法律授权。具体来说,在法律约束机制方面,要明确“非粮化”的权利本位、建立效益与安全价值冲突平衡机制、完整列举“非粮化”的义务负担;在激励补偿方面,构建以财政补贴或行政奖励为核心的粮食补偿机制;在执法机制方面,规范“非粮化”执法主体及权限配置,建立“非粮化”行政执法暂停机制,尝试构建“非粮化”行政速裁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军  
在耕地资源方面,我国正面临着人地矛盾加剧的困境。推进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摆脱这一困境的必然要求和最终选择。而现行的相关政策制度缺乏激励和保护作用,已经成为我国有效利用耕地资源的主要障碍。因此,调整和改革现行的相关政策制度也就成为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卫国  
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核心因素。针对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普遍面临专业化基础薄弱、政策支持缺失、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明确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是全面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雅兰  
耕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耕地资源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及其现状,从耕地保护制度、经济约束机制、农业技术支撑、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角度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护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正茹  杨剑静  
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度设计、品牌标识、项目载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依然面临发展理念滞后、办学定位模糊、固有路径依赖等现实困境。为破解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了坚持职教属性、坚定办学目标定位,尊重办学积淀、优化办学资源配置,聚焦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服务平台,立足办学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破解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孟  
既有理论观点难以充分解释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困境。耕地占补平衡的困境从根本上看体现了国家能力的不足。基于政策所处的结构和实施过程来看,国家政策的贯彻嵌入在"以县为主"的经济发展体制、"条块纵横"的地方政府组织方式及"项目体制"下的农民参与三个层面。鉴于国家能力的不足,不仅县域经济体往往选择性地执行中央政策,而且政策执行过程本身也因条块分割而面临组织成本的高企,再加上项目制下农民参与和被动员程度的不足,使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陷入诸多困境。因此,需要从国家经济发展体制、政府组织架构、项目制与基层组织建设协同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国家能力建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  
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乡村治理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国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弱化、治理过程异化、治理保障不到位等治理瓶颈。因此,提升与改善乡村治理方式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构建和完善"三治融合"、多元共治、外部保障等机制,破解乡村治理困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霞  周旭海  
日本的耕地撂荒现象是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不同农业地区各类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基于维护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日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撂荒防治工作:一是通过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和农地中间管理事业,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二是通过土地改良事业和鸟兽害防治工作,解决"地可否种"的问题;三是通过农业高附加值化策略和农福联合政策,解决"地怎样种"的问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肖盼晴  
耕地非粮化治理对耕地保护、农民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日本的耕地非粮化治理经历了长期演变。其过程显示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因和环境差异直接决定了治理政策的内容。结构性矛盾引发的非粮化问题可通过农业保护措施解决,但过度保护会阻碍现代化。因此,日本曾引入竞争机制调整趋粮化和非粮化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农业发展局限和市场导向,非粮化问题再次显现。为应对新阶段的挑战,需要从保障政策网络过程的循环能力、提高政府的统筹能力和增强环境客体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出发,调整耕地非粮化治理的相关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彪  张珣  
合作困境是公共品自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有三种治理思路:一是收益结构视角治理,包括扩大全体成员投资与全体成员不投资之间的收益差额、降低个体的贪婪和恐惧倾向两种策略。二是组织视角治理,包括选择性激励、减少自治组织中成员的数量两种策略。三是关系视角治理,包括增加交流、建立长期关系、促进有条件信任、促进成员遵守互惠原则四种策略。上述三种治理思路是相互补充的,通过整合三种治理思路,可以充分发挥行政部门、自治组织和个体在合作困境治理中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公共品自治中的社会合作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