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1)
2023(7920)
2022(7141)
2021(6636)
2020(6129)
2019(14417)
2018(14479)
2017(28922)
2016(16088)
2015(18631)
2014(19028)
2013(19283)
2012(18265)
2011(16756)
2010(17231)
2009(16527)
2008(16706)
2007(15336)
2006(13481)
2005(12080)
作者
(50168)
(42357)
(41853)
(39982)
(26709)
(20344)
(19455)
(16557)
(15669)
(15112)
(14365)
(14182)
(13385)
(13376)
(13201)
(13037)
(13024)
(12316)
(12230)
(12199)
(10598)
(10585)
(10359)
(9572)
(9506)
(9504)
(9474)
(9438)
(8682)
(8564)
学科
(70724)
经济(70652)
管理(46754)
(45021)
方法(36044)
(35838)
企业(35838)
数学(32246)
数学方法(31935)
(19575)
中国(18494)
(18335)
(15423)
(14628)
(13957)
贸易(13953)
(13570)
业经(13408)
农业(12626)
地方(12610)
(11744)
银行(11710)
(11402)
(11124)
环境(10966)
(10915)
财务(10890)
财务管理(10856)
(10400)
金融(10397)
机构
大学(251478)
学院(248400)
(101980)
经济(99752)
管理(94909)
研究(84151)
理学(81418)
理学院(80449)
管理学(79105)
管理学院(78639)
中国(64042)
(53904)
科学(53332)
(48714)
(45314)
(44808)
研究所(40753)
业大(38763)
财经(38757)
中心(38424)
(37511)
农业(36145)
(34878)
北京(34161)
(33129)
师范(32812)
经济学(31241)
(29662)
(29559)
经济学院(28509)
基金
项目(158275)
科学(123009)
基金(113948)
研究(113183)
(99704)
国家(98920)
科学基金(82740)
社会(70656)
社会科(66879)
社会科学(66852)
(62003)
基金项目(60923)
自然(53849)
(52758)
教育(52577)
自然科(52475)
自然科学(52452)
自然科学基金(51494)
资助(47564)
编号(46472)
成果(38682)
(36271)
重点(36187)
(33954)
课题(32227)
(32023)
科研(30906)
教育部(30398)
创新(30077)
计划(29574)
期刊
(111506)
经济(111506)
研究(71359)
中国(44371)
学报(40597)
(39954)
(37471)
科学(37370)
管理(31590)
大学(29581)
学学(27866)
农业(27111)
教育(22576)
(22044)
金融(22044)
技术(20403)
财经(19069)
业经(18433)
经济研究(17613)
(16335)
问题(16046)
(14686)
技术经济(13644)
统计(13594)
(13307)
理论(12624)
商业(12394)
资源(12303)
(12163)
(12111)
共检索到362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泽斌  刘卫东  罗文斌  汪友结  
在界定耕地保护绩效内涵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建立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协调度计算函数建构评价模型,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样本,对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保护PSR系统的协调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的"原因-效应-响应"配合程度,可用来度量耕地保护的绩效水平;②耕地保护的PSR系统协调度最高为黑龙江(1.6794),最低为海南(1.4512),平均协调度1.6100。耕地保护绩效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保护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外在压力和耕地资源禀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③在耕地保护制度安排中应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调控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卫  
本文把耕地保护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框架下,运用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原理,构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最优化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的具体测算方法,并粗略估算了我国现状及未来半个世纪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彩林   贺蓉  
基于河南省滑县问卷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建立耕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自发、集体主导、市场参与三种耕地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单一绩效来看,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同为“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农户自发模式”,生态绩效评分排序为“农户自发模式>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综合绩效评价的评分排序与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相同;市场参与模式除生态绩效外,绩效优势明显,集体主导模式次之,农户自发模式除生态绩效占优势外,整体绩效落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彩林   贺蓉  
基于河南省滑县问卷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建立耕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自发、集体主导、市场参与三种耕地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单一绩效来看,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同为“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农户自发模式”,生态绩效评分排序为“农户自发模式>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综合绩效评价的评分排序与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相同;市场参与模式除生态绩效外,绩效优势明显,集体主导模式次之,农户自发模式除生态绩效占优势外,整体绩效落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晓  黄贤金  陈志刚  唐健  赵雲泰  
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评价是我国粮食安全及土地政策调控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德尔菲法量化了耕地保护政策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的耕地、劳动力、化肥、农业机械等传统投入影响因素对粮食总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贡献作用;同时,粮食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农力度、耕地保护政策强度等市场与政策因素也对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贡献作用,并且其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劳动力;其中,耕地保护政策强度每加强1%,则粮食总产量可提高0.023%;但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与粮食价格指数的影响均大于耕地保护政策强度,且粮食价格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刘唱唱  孙雄辉  李忠武  李科  万义良  
为宏观把握耕地流转绩效及区域差异,从我国农业大省湖南省四大异质经济板块中选取5个有梯度的典型农业大县、强县,构建耕地流转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判标准,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区域耕地流转绩效。结果表明:①从评价等级来看,浏阳市、湘潭县耕地流转的经济和社会绩效较好,汉寿县耕地流转的社会和环境绩效较好,3县(市)耕地流转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绩效,耒阳市耕地流转的环境绩效较好,但经济和社会绩效不高,耕地流转综合绩效一般,龙山县耕地流转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均较低,耕地流转综合绩效较差;②从综合得分来看,浏阳市、湘潭县、汉寿县、耒阳市和龙山县耕地流转绩效得分依次递减,综合绩效基本呈现出由长株潭城市群向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南丘陵山区、大湘西地区逐步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③经济发展水平、宏观区位条件、劳动力转移状况、耕地资源禀赋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等是引起耕地流转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提高耕地流转率的同时,针对差异及问题,分类施策,有利于全面提升耕地流转的综合绩效,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全景  欧名豪  王万茂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省际差异,探讨耕地保护绩效的可提升潜力空间,以期为该项制度的坚持与完善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虚拟变量模型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运用虚拟变量模型,采用基本建设投资作为变量因子,定量研究了土地用途管制在全国尺度的耕地保护绩效;构建耕地保护绩效系数ICLPE,据此定量分析了耕地保护绩效的省际差异;依据综合指标对中国30个省区的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4级分级。研究结论: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有效阻滞了建设占用耕地的速度,对于缓解人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有积极作用,值得充分肯定,应长期坚持;耕地保护绩效表现出明显的省际差异,应继续完善该项制度,进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雪君  黄忠华  
论文利用1999—2006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因资料所限,不包括台湾省及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普通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等来分析我国土地财政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财政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相互反馈作用;②土地财政是导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其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1;③土地财政对耕地保护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土地财政刺激地方政府形成城市扩张冲动,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带来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大幅增加,降低耕地减少速度;④经济、人口和城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我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灿  张凤荣  
耕地保护主体具有基于逐利驱动下的理性思考,从而直接影响耕地保护的效果。在耕地保护行为过程中,地方政府掌握耕地的实际支配权,主导耕地的规划布局,而农民对待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则受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现行制度框架下,耕地保护政策具有"委托-代理"关系、政策公平偏好、信息不对称、投入产出不对等、多方面利益干扰等特征。转型时期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容易凸显,应理性地正视耕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但耕地保护的力度不容放松,需加强制度建设和耕地管理方式的创新,深化国家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卫  
本文以我国耕地紧缺的实际为背景,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耕地保护对提高农业投资效率和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与耕地紧缺相适应的耕地保护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对策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吉献  秦明周  张启珍  卢红岩  
概括了制度环境的变化与耕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特点,指出了耕地保护制度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总结了现行制度的被动性、镶嵌式、地方政府主导征用收益、违法占用耕地与地方政府GDP冲动及官员的政绩追求密切相关等特点。评估内在制度的柔性对刚性制度的化解与冲突,提出了诚信与合作意识、用地观念、计划意识与强势主导等3类因子的影响。分析了未来耕地保护制度的供需及其主体,指出耕地保护作为我国重要的管理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作为唯一的制度供给主体的行为、地方政府作为制度执行主体及农民作为耕地保护的最终执行主体耕地保护的行为与利益诉求。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改革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坤鹏  牛海鹏  
[目的]支付方式的科学设置对CVM在耕地保护外部性评估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CVM不同支付方式视角,以焦作市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为例,剖析不同支付方式的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支付卡式CVM。[结果](1)"出钱"、"义务劳动"、"出钱和义务劳动"不同支付方式下的年户均耕地保护支付意愿(WTP)差异性是产生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性差异的根本原因;(2)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文化程度、与耕地的关联程度、耕地生态社会效益认知程度、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劳动力成本及农产品成本收益等是造成不同支付方式的城镇居民和农户耕地保护WTP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与基于单边界二分式的焦作市耕地保护居民WTP测度结果对比表明,在科学设置支付区间和假想市场情景、合理进行假想偏差规避下,基于支付卡式综合计算整理的"出钱和义务劳动"方式的居民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和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最终选取"出钱和义务劳动"方式下的1 624.9元/(hm~2·年)作为焦作市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该结果可作为现实条件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农户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成效。论文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来研究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及其障碍因子的诊断方法,可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决策依据。选取在全国创新探索农田生态补偿的上海市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和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为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典型地区,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张家港市和上海市闵行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农户评价的绩效值分别为0.529、0.494和0.461,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和较差,农户满意度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万坷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转移支付;生态足迹;生态服务价值;优先序
关键词: F301.2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杰  张安录  
文章从耕地保护外部性出发,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界定分析。分析认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耕地保护外部性类型划分、供体与受体界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补偿机制构建的基础;耕地保护外部效益的内部化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测度能够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提供依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弹性区间及其动态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实施的渐进性。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①应尽快构建区内和区际补偿一体化的动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补偿体系;②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和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③应将耕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