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94)
2023(18665)
2022(16045)
2021(15083)
2020(12847)
2019(29547)
2018(29053)
2017(55354)
2016(29974)
2015(33871)
2014(33387)
2013(33031)
2012(30288)
2011(27558)
2010(27322)
2009(25203)
2008(24426)
2007(21260)
2006(18640)
2005(16266)
作者
(88657)
(73734)
(73092)
(69600)
(46537)
(35262)
(33297)
(29017)
(27980)
(26034)
(24954)
(24764)
(23235)
(23158)
(22739)
(22434)
(22178)
(21890)
(21170)
(21043)
(18217)
(18015)
(17785)
(16660)
(16488)
(16275)
(16148)
(16090)
(14818)
(14514)
学科
(117874)
经济(117728)
管理(83788)
(80211)
(64169)
企业(64169)
方法(56530)
数学(49973)
数学方法(49371)
中国(35227)
(33234)
(30225)
业经(25783)
(25487)
(24795)
贸易(24781)
(24206)
(23071)
农业(21788)
地方(20502)
(19625)
银行(19555)
(18742)
(18625)
财务(18554)
财务管理(18518)
环境(18353)
技术(18334)
(17993)
(17930)
机构
大学(433479)
学院(429159)
(175036)
经济(171603)
管理(167839)
研究(146662)
理学(146366)
理学院(144708)
管理学(142082)
管理学院(141308)
中国(110774)
(92540)
科学(91977)
(79167)
(75233)
(73852)
研究所(67877)
业大(67861)
中心(66466)
财经(64686)
(59951)
农业(59487)
(59118)
北京(58580)
(54921)
师范(54280)
经济学(53548)
(52865)
经济学院(48530)
(48477)
基金
项目(298257)
科学(233461)
基金(217979)
研究(212138)
(193022)
国家(191466)
科学基金(162726)
社会(134715)
社会科(127657)
社会科学(127623)
基金项目(115222)
(113676)
自然(107400)
自然科(104944)
自然科学(104909)
自然科学基金(103041)
(97585)
教育(97333)
资助(90384)
编号(85017)
成果(68273)
重点(67090)
(66121)
(62867)
(61478)
课题(57951)
科研(57864)
创新(57517)
国家社会(56304)
教育部(56283)
期刊
(181805)
经济(181805)
研究(123828)
中国(77096)
学报(74596)
(67366)
科学(66082)
管理(59859)
(57769)
大学(55999)
学学(52926)
农业(46456)
教育(42682)
(36552)
金融(36552)
技术(34874)
财经(31228)
经济研究(30729)
业经(29660)
(26777)
问题(24492)
(24210)
图书(21715)
(21147)
科技(20927)
(20643)
理论(20001)
统计(19898)
技术经济(19897)
业大(19164)
共检索到616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谢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供给结构恶化以及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增大等问题越加严峻。为应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与政界建议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政策形式。我国老年人的退休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此问题的答案是制定有效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为此,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probi 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经济类及经济类因素对我国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经济类因素中教育水平对老年人退休的影响最为明显,经济类影响因素中家庭净收入对老年人退休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且,城市和农村老年人退休行为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雨婷  水钰杰  李晓萍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年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Probit回归,实证探究不同养老期望对我国城乡居民退休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养老与我国城乡居民的无休止劳动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相对于选择个人养老主体,选择子女养老主体的退休意愿倾向于"活到老,干到老"。进一步基于教育和性别的视角进行分阶段回归后结果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我国选择子女养老或仅从事农业工作的中老年群体的劳作意愿。研究建议将鼓励子女养老与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相结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春平  葛莹玉  
文章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为基础,通过构建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运用分组的广义结构方程模型(GSEM)分析代际支持的三个方面和老年人个体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健康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可以提高代际经济支持效果;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门的资源,农村地区子女照料效果相对较差,农村社区养老设施和人员、养老机构建设、专业护理、医疗设施和人员的规划投入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会增加个体遭受到的相对剥夺,而人口老龄化是否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取决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以村内其他居民为参照组构建相对剥夺测量指标,考察相对剥夺对中国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多层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较强程度相对剥夺的农村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精神抑郁程度较高,且这种影响在以不同指标来测量相对剥夺的情况下均存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客观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且相对剥夺对健康状况的不利影响主要作用于45~60岁的中年人、男性和来自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中老年人。收入不平等引致的相对剥夺给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农村中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本文研究为深化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相对剥夺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关系视角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一凡  易定红  赵依兰  
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和老年人就业问题是需要关注的焦点。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养老保障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降低其就业的概率,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不同类别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享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就业概率,而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会提高就业概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东部地区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显著降低其就业概率。老年人对社会的心理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养老保障对就业概率的抑制作用。政策启示是适当完善养老金发放机制,在保障老年人生活福祉的同时,合理运用老年人力资本,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金燕  张倩倩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4次追踪数据,采用潜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效应模型,考察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动轨迹及个体差异,并从动态角度探讨社会参与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抑郁情绪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并具有个体差异化特征;(2)随着社会参与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抑郁水平上升速度减缓,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3)社会参与能够预防和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但抑郁情绪的增长和社会参与初始水平无关,只有持续的社会参与才能延缓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增长。文章建议,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老年人口异质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参与促进政策,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机制,增进老年人持续性参与,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明霞  仇春涓  
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挑战,如何通过医疗保险实现"老有所医"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1~2012年基线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参加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特征与过去一年住院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从住院行为、住院支出以及住院自付费用比例三个方面进行医疗保险的绩效评价。其中对住院行为和支出分别建立两部模型和样本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医疗保险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群的住院率和住院支出,并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相对于城镇居民和新农合而言,提高的比例更大。对自付比例建立OLS进行实证,基本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群住院医疗费用的自付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子鹏  周韵晨  夏蕾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13、2015年两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商业健康保险的健康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商业健康保险总体上改善了参保人群的健康水平。此外,区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来看,农村和城镇参保人群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得到提升,但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评价健康水平的不同维度方面具有不同表现。本文不仅实证检验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健康绩效,同时也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及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重点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建军  胡继连  
农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对农民收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农地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反事实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对我国农民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构建多元Probit模型计算倾向值,依据倾向值分别对租入与未流转、租出与未流转两组农户进行匹配,得出每一个流转户的反事实收入,利用反事实收入研究发现,农地租入与农地租出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对比流转前后农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发现,整体而言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亮  柳建坤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了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的强度对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对其自评身体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精神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不同的效应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处理样本选择效应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第二,隔代照料的效应存在性别、年龄、两代同住、城乡居住安排的异质性,即隔代照料对女性和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与子女不同住的老人和小于70岁的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第三,子女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和人际互动是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上述机制在精神健康的路径中没有得到验证。本文从照料补贴、社区建设等角度提出改善老年群体健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西国  赵莹  
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和2015年全国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法,实证检验了家人照料对我国失能老人幸福感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家人照料总体上降低了被照料失能老人的幸福感;这种不利影响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失能老人更为明显。其影响机理是我国缺少对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使其承担了过多的机会成本和身心压力,增加了老人的内疚感。建议完善失能老人的照料补贴制度,完善照料者的国家福利支持系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生龙  郎晓娟  
文章基于2010、2012和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中国退休政策在男女退休年龄上的规定,使用断点回归设计,探讨退休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检验退休影响健康的机制。研究发现,退休对男性的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对女性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的影响,主要原因是退休后女性增加了锻炼的频率;虽然男性的锻炼频率在退休后也有所增加,但退休后男性超重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锻炼的健康效应。文章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前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以应对人口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光  李放  黄俊辉  
基于2008年和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浙江、甘肃两省数据,运用倍差法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民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农民比例较低,2012年转出过土地的农民占总人数的15.04%,转入土地的农民仅占总人数的10.05%。但新农保的引入对于土地流转无论是在土地转出还是土地转入方面,都是有积极的正向作用,表明新农保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促进是十分有效的。2×2方格分析法得出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在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方面的净影响仅在0.0306和0.0542的水平上,幅度仍比较小,说明当前新农保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