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5)
- 2023(9533)
- 2022(8582)
- 2021(8204)
- 2020(6989)
- 2019(16428)
- 2018(16733)
- 2017(33193)
- 2016(17950)
- 2015(20487)
- 2014(20689)
- 2013(20738)
- 2012(19044)
- 2011(17196)
- 2010(17143)
- 2009(15805)
- 2008(15327)
- 2007(13349)
- 2006(11790)
- 2005(10364)
- 学科
- 济(71498)
- 经济(71417)
- 管理(50915)
- 业(49559)
- 企(39238)
- 企业(39238)
- 方法(35308)
- 数学(31005)
- 数学方法(30710)
- 中国(20517)
- 农(20410)
- 财(20065)
- 业经(15173)
- 学(14924)
- 制(13815)
- 贸(13800)
- 贸易(13793)
- 农业(13754)
- 地方(13487)
- 易(13435)
- 银(11852)
- 银行(11820)
- 和(11789)
- 理论(11360)
- 行(11282)
- 环境(11128)
- 技术(11078)
- 务(10688)
- 财务(10630)
- 财务管理(10607)
- 机构
- 大学(261935)
- 学院(259179)
- 管理(106372)
- 济(103556)
- 经济(101257)
- 理学(92531)
- 理学院(91548)
- 管理学(90168)
- 管理学院(89700)
- 研究(83527)
- 中国(61938)
- 京(56159)
- 科学(51515)
- 财(48593)
- 所(41553)
- 财经(39273)
- 农(38147)
- 业大(37845)
- 研究所(37754)
- 中心(36958)
- 北京(36065)
- 经(35625)
- 江(35604)
- 范(33926)
- 师范(33666)
- 经济学(30599)
- 院(30306)
- 农业(29902)
- 州(29627)
- 财经大学(29267)
- 基金
- 项目(175315)
- 科学(137014)
- 研究(130380)
- 基金(126632)
- 家(109071)
- 国家(108163)
- 科学基金(92678)
- 社会(80508)
- 社会科(76200)
- 社会科学(76179)
- 基金项目(68212)
- 省(67478)
- 自然(60170)
- 教育(59273)
- 自然科(58690)
- 自然科学(58676)
- 自然科学基金(57604)
- 划(56962)
- 编号(54702)
- 资助(52499)
- 成果(44614)
- 部(39063)
- 重点(38278)
- 发(36860)
- 课题(36575)
- 创(35996)
- 项目编号(33885)
- 教育部(33525)
- 科研(33497)
- 创新(33493)
- 期刊
- 济(111982)
- 经济(111982)
- 研究(78759)
- 中国(42648)
- 学报(38560)
- 管理(38237)
- 科学(36109)
- 农(34210)
- 财(33925)
- 大学(29153)
- 教育(27806)
- 学学(27274)
- 农业(24306)
- 技术(21787)
- 融(21453)
- 金融(21453)
- 业经(18890)
- 财经(18442)
- 经济研究(17868)
- 经(15509)
- 问题(15506)
- 理论(14838)
- 图书(14741)
- 实践(13746)
- 践(13746)
- 技术经济(12835)
- 科技(12423)
- 现代(12300)
- 商业(12139)
- 业(11385)
共检索到369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红昕
文章介绍了我国老城区低收入群体问题的相关政策和社会背景。通过文献分析和总结,就不同领域对老城区低收入邻里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政策、地域、收入等多方因素均对其造成影响,并以国外研究作为参考,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最后,就改善市民生活现状和城市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城市社区建设需要优化市民的物质条件因素,更要增加其幸福感,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老城区 社区 低收入群体 社区依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龙 雷弢
基于2006年完成的问卷调查和分析,认为当前北京城区居民的邻里关系在总体上呈现表面化和浅层次的特点;邻里之间日常互动的频率相对比较低,而拥有住房产权和不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之间、北京出生和外地出生的居民之间、楼房和平房居民之间在邻里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尽管北京城四区居民的居住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邻里之间仍然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守望相助这一日常的社会支持功能。
关键词:
邻里关系 社会互动 居住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林文盛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巨大转型,居住分异加剧,新城市贫困现象在特定人群和空间集聚,老城衰退邻里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苏州老城区6个典型社区的调查,发现老城区居民居住满意度存在环境类型、空间类型、更新类型和人群分异。居住满意度主要受住房条件、社区环境、配套设施和社会网络影响,其中城市历史社会空间结构奠定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总体格局,具体设施条件受建成时间、维护水平、人口密度和更新机会的影响;城市更新、原住民比例下降和外来人口迁入导致的人口置换过程破坏了原本良好的社会网络,降低了居住满意度,减少了脱贫机会。从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林文盛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巨大转型,居住分异加剧,新城市贫困现象在特定人群和空间集聚,老城衰退邻里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苏州老城区6个典型社区的调查,发现老城区居民居住满意度存在环境类型、空间类型、更新类型和人群分异。居住满意度主要受住房条件、社区环境、配套设施和社会网络影响,其中城市历史社会空间结构奠定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总体格局,具体设施条件受建成时间、维护水平、人口密度和更新机会的影响;城市更新、原住民比例下降和外来人口迁入导致的人口置换过程破坏了原本良好的社会网络,降低了居住满意度,减少了脱贫机会。从微观社区尺度研究老城衰退邻里的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不仅能加深对新城市贫困现象的理解,也有利于未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和扶贫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垩 宋颜群
本文从社区邻里效应视角解释中国当前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收入阶层分化的现状,并为减少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借鉴国外学者做法,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的推广方法来纠正自选择偏差,检验了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纠正自选择偏差后,收入的社区邻里效应显著存在,稳健性检验同样能够证实该结果,即优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积极影响,劣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消极影响;(2)社区平均学历、社区平均收入和社区贫困率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和门槛特征;(3)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大,其可通过社会交互机制影响个体收入,社区邻里环境可解释个体间收入差异的50%以上;(4)社区邻里效应加剧了收入阶层分化现象,使得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集聚在不同档次的社区,且同一社区个体的收入表现出趋同化。未来扶贫工作应当关注社区邻里效应,以此来尝试减少相对贫困,促进不同收入阶层流动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井晓鹏 霍小平
通过对西安老城区内现状建筑色彩的调查与归纳,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指出西安老城区城市色彩体系由灰色系、土黄色系、赭石色系和"灰顶赤柱白墙"色彩组合等四类系列色构成;运用历史文化特性指导西安城市色彩体系控制分区,划定绝对保护区、控制建设区和环境协调区等三类分区。并据此确定了色彩推荐色谱,以实现对西安老城区城市色彩体系的控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倍庆 魏来 张爱华
比较了清末(1910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文革"前期(1967年)的南京老城区街道路网,与2014年的城市道路比较,结果显示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制定的《首都计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城市中心由"三山街—大功坊—夫子庙"一带,北移至位于"鼓楼—新街口"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与历版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商贸中心体系的出现,并形成副中心与分区,但新街口主中心的地位并未发生转移。此外,城市南北向拓展的动力也强于东西向。文章基于空间句法分析,从空间构形(Spatial Configuration)视角阐述路网结构对城市活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南京老城区城市形态的演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文俭
老城区发展不仅是老城区本身的问题,而且对整个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关注老城区发展要明确其内容和思路。前者包括:老城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设施发展、生态发展等:后者包括: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保护城区历史文化建筑,提升城区集聚辐射功能,优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城区产业结构,优化改进城区空间结构,实现老城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老城区 发展 城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康雷 张文忠
结合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关于邻里社会环境和幸福感的相关理论,采用2017年北京典型低收入社区的调研数据,设计了邻里社会环境指标,分析邻里社会环境对低收入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社区以及不同社会经济属性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明显,邻里社会环境对低收入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邻里支持、社会参与和邻里认同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发现邻里社会环境对外地户籍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
邻里社会环境 幸福感 低收入社区 北京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爱芹 何疏悦 黄滢
在现今的城市发展中,慢行交通所承担的已不仅是缓解交通压力这一单一功能,人们开始进而关注慢行交通网构建后的城市将会衍生出的一系列社会及生态效应:能更好地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促进社会交流以及发挥邻里守望相助、保障城市安全等作用。老城区景观带作为现阶段各型城市中稀缺的价值生态、人文载体,在维护城市已经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忙碌在都市中的市民提供与大自然亲密交往的机会。慢行交通体系在老城区景观带这一城市特殊区域的推广普及将切实得到市民的认同接纳,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现有的交通压力,更在核心层面上促进未来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与实施。
关键词:
慢行交通 快速交通 城市 老城区景观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云皓 赵丽元
城市通风空间作为风环境优化的场所,亦是热岛效应缓解、居民舒适度提高的重要载体。从供需视角下开展老城区通风空间研究,能够为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适应性与低碳发展策略提供支撑和指引。论文以上海徐汇区、广州荔湾区、南京鼓楼区以及武汉硚口区为例,基于建筑形态数据、遥感数据、POI数据以及常住人口密度数据等多源数据,分别构建通风供给系数(ventilation supply index, VSI)与通风需求系数(ventilation demand index, VDI)评估老城区的通风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同时采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测度通风供给空间与需求空间的匹配关联程度,识别不同类型通风供需区域并划分管控干预优先级。结果表明:(1)老城区整体通风供给能力较低,整体通风需求水平较高,二者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错落异质性,供给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蓝绿空间等开阔场所,需求系数高值区主要集聚在高密度、高开发强度空间。(2)老城区通风供需区域涵盖高供给—高需求、低供给—低需求、高供给—低需求以及低供给—高需求4种类型,其中处于供不应求(低供给—高需求)状态的空间单元比例约占14.9%~19.7%,通风供需匹配情况总体不容乐观,亟需得到管控优化以提升内部通风供给能力。(3)老城区高优先级管控区域分别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徐家汇街道,广州荔湾区的华林、多宝、岭南、沙面、花地街道,南京鼓楼区的华侨路、湖南路、挹江门街道,武汉硚口区的宗关、汉正街道。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婉晖 张尚 冯钧霆
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老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关注重点及改造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过于商业化、失去城市韵味"是苏州老城区改造中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活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是最应关注的重点;"小规模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建"应是最主要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
老城区 改造 更新 基础设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新刚 周丹
街区(有的地方称控制单元)是在总规的基础上进行"总量分解"的基本单位,其目的是为深入到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提供编制和审批依据。关于街区的划分原则,各个地方标准不一,尤其是老城区的划分。本文尝试从历史沿革、现状特征、功能结构的角度划分街区,探讨城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街区划分方法,并针对不同街区的工作重点设定各街区控制指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小云 杨坤
文章基于现代服务业知识密集、技术含量大、新兴性、空间集聚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结合老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的布局条件,包括经济社会基础、技术与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并进一步阐述了老城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与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老城区 现代服务业 空间布局 发展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毛燕翎 王芙蓉 孙玉婷 王树魁
以演变中的南京老城区用地结构和道路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明朝、清朝、民国和现代(2008)四个时期节点,基于空间句法并兼顾传统的统计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南京老城区用地结构的变化与城市系统通达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南京老城区2020年城市规划空间结构的通达性,验证南京老城区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