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4)
2023(13760)
2022(11988)
2021(11280)
2020(9605)
2019(22322)
2018(22183)
2017(44516)
2016(23299)
2015(26439)
2014(26342)
2013(26391)
2012(24293)
2011(22008)
2010(22041)
2009(20419)
2008(20154)
2007(17849)
2006(15892)
2005(14238)
作者
(67311)
(55395)
(55298)
(52630)
(35519)
(26645)
(25304)
(21790)
(21205)
(20070)
(19109)
(18718)
(17581)
(17496)
(17334)
(17019)
(16627)
(16297)
(16099)
(15876)
(13661)
(13509)
(13405)
(12569)
(12549)
(12361)
(12298)
(12244)
(11133)
(10740)
学科
(95420)
经济(95313)
管理(67711)
(67333)
(53831)
企业(53831)
方法(48291)
数学(42979)
数学方法(42634)
中国(28186)
(26744)
(24939)
银行(24792)
(24487)
(24303)
(23402)
贸易(23388)
(23302)
(22693)
业经(20328)
(19528)
金融(19527)
地方(17642)
(17326)
(16397)
财务(16336)
财务管理(16292)
农业(16144)
企业财务(15434)
技术(14701)
机构
大学(338619)
学院(334326)
(140595)
经济(137649)
管理(137451)
理学(118365)
理学院(117192)
管理学(115496)
管理学院(114893)
研究(106260)
中国(90445)
(71398)
(69419)
科学(61828)
财经(55809)
(51683)
(50852)
中心(50508)
(49989)
(48237)
研究所(46640)
业大(46557)
北京(45527)
经济学(43990)
财经大学(41965)
(40785)
师范(40436)
经济学院(40183)
(39940)
农业(39241)
基金
项目(224118)
科学(176909)
研究(165440)
基金(165185)
(141700)
国家(140583)
科学基金(122122)
社会(106079)
社会科(100746)
社会科学(100724)
基金项目(87741)
(85005)
自然(78614)
自然科(76782)
自然科学(76766)
教育(75546)
自然科学基金(75413)
(71433)
资助(69426)
编号(67370)
成果(54121)
(51083)
重点(48957)
(46281)
(46187)
课题(44782)
教育部(44589)
国家社会(43842)
人文(43712)
创新(43061)
期刊
(147394)
经济(147394)
研究(107543)
中国(58776)
(50629)
管理(49402)
(49322)
金融(49322)
学报(47947)
科学(44217)
(44073)
大学(37068)
学学(34873)
教育(31144)
农业(28739)
财经(27521)
技术(27340)
经济研究(24497)
业经(23928)
(23221)
问题(19903)
理论(19478)
(18078)
实践(17861)
(17861)
技术经济(16517)
图书(16469)
商业(16126)
现代(15118)
国际(15075)
共检索到498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韦起  张强  
首先,本文分析我国网贷平台对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网贷平台综合利率波动水平的金融时间序列特征,构建GARCH-GPD模型估计变量的边缘分布,进而用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求得网贷平台综合利率和股票指数之间的整体相关系数和尾部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网贷平台对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主要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与传统银行市场相比,利好消息对网贷市场行为的影响更大,网贷平台中信息的隐含度更高,市场消化信息所需要的时间更长;相比较于其他金融机构,网贷平台的风险更容易向传统商业银行溢出,且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巍  刘俊奇  
本文以上市的商业银行和代表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Co Va R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部影子银行和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考虑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后,商业银行的风险值将明显增大,而且各影子银行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风险溢出强度尤为显著,对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的风险溢出强度较小。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存在正向的贡献性,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对商业银行风险存在负向的贡献性,不良贷款率却与商业银行破产风险成正相关,而且影响程度较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向华  黄蓓琳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规模逐步扩大,给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带来潜在风险。本文利用2007—2016年数据建立GARCH-t-Copula-CoVaR模型,衡量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的是信托业,其次是证券业,最后是其他类型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的溢出风险最高,其次为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最低的是国有银行。总体而言,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体系的风险溢出程度不大,各类型商业银行都具有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蔚  石涛  
基于2017—2020年12家沪深上市城市商业银行863个交易日的面板数据,利用广义方差分解法,分析上市城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关联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商业银行间的风险溢出显著双向关联且存在风险溢出性,外部冲击对城市商业银行间的冲击具有异质性,但是银行间的风险外溢及风险净溢出效应具有一定差异。城市商业银行间的风险具有动态溢出效应,金融风险具有周期波动性且极端事件的外部冲击较为明显。城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部分银行的网络溢出效应较为突出。为此,需要强化地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监管、增强造血能力、建立风险联席处置机制,以不断降低其金融风险及风险传染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健  王鑫  
选取2011~2018中国16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位数回归ΔCoVaR模型构建银行风险溢出矩阵,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风险溢出关联网络研究银行风险溢出的网络关联效应,研究发现:银行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性和方向性,相对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发展银行对其它银行风险溢出以及遭受其它银行风险溢出程度更显著;银行风险溢出网络具有"小世界"现象,也具有时变特征,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近几年在不断增加;同时银行网络关联度与风险溢出效应呈正比,银行自身财务指标能够影响风险溢出效应,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银行间的风险溢出程度减少。建议金融监管当局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关注银行间风险溢出的网络关联性,着重管理风险溢出中占重要地位的银行,防范风险溢出网络关联性上升引发系统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麟  
本文以我国15家商业银行2007年1月4日—2016年11月10日股票市场的每日收盘价作为样本,构建了风险溢出效应的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计算及比较15家商业银行Va R、Co Va R值,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一旦受到危机冲击,会发生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Co VAR与Va R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在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针对上述问题,应改革当前分业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强微观监管的同时完善宏观审慎监管,重视风险辨识,深化风险度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培文  白雪  杨育婷  
本文利用AR-GARCH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信息进行分离,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滚动时间窗口的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银行间市场迅猛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较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排序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中小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逐渐上升。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柴正猛  陈彦冰  
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表现在融资平台还款不及时、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给信贷授信主体的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为了研究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对策,本文以部分地方商业银行信贷数据为例,利用计量的分析方法,建立政府融资平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模型,来揭示政府融资平台过多的信贷额度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并以此提出缓解融资平台债务膨胀、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志芳  
为补偿风险资产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要计提风险拨备,这一行为与资本监管、财务绩效、信贷周期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商业银行风险拨备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性质。通过选用2005~2010年我国7家样本银行的相关数据,建立风险拨备率与相关变量之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行为与资本充足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等变量的相关性较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计提的自觉性较差,风险拨备不能充分反映资产的预期损失,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风险拨备行为的有效性不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宏  王明明  杨志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顶  张宇  
随着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系统在分散风险和促进资金自由流动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的传染性和破坏性。文章采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日度收盘价数据,结合GARCH-混合CopulA-CoVAR模型对其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定量估计。与仅采用单一的CopulA方法相比,混合CopulA更能够捕捉到市场在不同状态下单个机构与金融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横截面维度上,"四大"国有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处于系统重要性地位,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测量结果中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也需要引起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在时间维度上,到2015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出现的剧烈震荡,银行业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婷  马慧子  王向荣  
基于18家互联网货币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指数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二元DCC-GARCH-CoVaR模型以探究互联网货币基金之间及其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与互联网货币基金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大。第二,互联网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互联网货币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溢出更强。第三,银行系、基金系互联网货币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有正的风险溢出效应,这意味着银行系、基金系互联网货币基金能够加剧我国商业银行所受到的风险冲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美喆  胡丕吉  
基于国内3家上市城商行2011~2015年的公开股市市场数据,利用Co Va 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技术对我国城商行系统性风险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城商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整体走高,其中,北京银行对系统性风险平均溢出效应最小,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风险平均溢出效应接近。且城商行对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并不仅仅取决于其资产规模和单体风险,而主要受机构间依赖度、市场关联度、业务复杂度等因素影响。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应将系统性风险监管重点放在机构关联程度和业务复杂性上,并根据各家城商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程度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管和指导,以提高系统性风险防控的效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帅  李治章  
依据2007-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构建动态Copula-CoVaR模型,考量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传统金融市场存在双向净风险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在逐渐增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不对称特征,影子银行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且这种冲击具有滞后效应。鉴此,监管部门应夯实金融体系运行基础,创新影子银行监管工具,完善其协调监管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太峰  肖薇  
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2008—2017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公司治理机制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的风险偏好与其他股东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国有持股会增加银行的风险行为;加大董事会规模,有利于集思广益,降低风险,独立董事有利于约束银行的风险行为;高管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均与风险行为成正相关关系,合理设置激励措施有利于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行为。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逐渐放松政府对银行的控制,实现政企分离,强化银行的市场约束。同时完善董事会制度,建立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平稳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