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1)
2023(4155)
2022(3662)
2021(3556)
2020(3279)
2019(7535)
2018(7705)
2017(16502)
2016(8392)
2015(9677)
2014(9738)
2013(9916)
2012(9326)
2011(8407)
2010(8576)
2009(8446)
2008(8627)
2007(7996)
2006(7420)
2005(7115)
作者
(24216)
(19785)
(19442)
(18799)
(12501)
(9276)
(9266)
(7504)
(7462)
(7156)
(6680)
(6595)
(6393)
(6197)
(6117)
(5967)
(5922)
(5794)
(5787)
(5512)
(4997)
(4943)
(4627)
(4606)
(4590)
(4406)
(4369)
(4347)
(3910)
(3845)
学科
(30829)
经济(30788)
(25201)
管理(23799)
(20685)
银行(20540)
(19273)
企业(19273)
(19185)
(18090)
方法(16232)
数学(14797)
数学方法(14716)
中国(13527)
(12916)
金融(12915)
(11264)
制度(11261)
(10982)
保险(10891)
业务(10668)
(10523)
银行制(9103)
(8289)
贸易(8279)
(8187)
(7807)
(7672)
体制(7094)
业经(6557)
机构
大学(123710)
学院(120991)
(53508)
经济(52225)
管理(49204)
中国(42081)
理学(40089)
理学院(39737)
管理学(39304)
管理学院(39062)
研究(36526)
(32914)
(26288)
财经(25174)
(23197)
(22821)
银行(22123)
(20469)
中心(19271)
财经大学(19107)
(18685)
科学(18123)
(17995)
金融(17719)
(17665)
北京(17649)
经济学(17193)
(15873)
经济学院(15712)
研究所(15283)
基金
项目(67458)
科学(53353)
研究(51130)
基金(50803)
(42335)
国家(42033)
科学基金(36576)
社会(33522)
社会科(31731)
社会科学(31724)
基金项目(26520)
(23733)
教育(23241)
自然(22730)
自然科(22216)
自然科学(22210)
资助(22189)
自然科学基金(21850)
编号(21318)
(20517)
成果(18379)
(16446)
教育部(14655)
重点(14305)
人文(14151)
项目编号(13860)
(13845)
国家社会(13801)
课题(13696)
(13490)
期刊
(58584)
经济(58584)
研究(45909)
(35442)
金融(35442)
(24066)
中国(23626)
管理(18079)
学报(13287)
(13038)
财经(12898)
科学(12880)
大学(10745)
(10727)
学学(10110)
理论(9964)
经济研究(9888)
实践(9201)
(9201)
业经(9029)
技术(8729)
教育(8111)
问题(8083)
(7956)
国际(7680)
农业(7031)
商业(6418)
统计(6248)
技术经济(6029)
现代(5967)
共检索到203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喆  吴育华  
在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方针和原则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框架内容、框架模型、网络银行风险预警系统以及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构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庄恳民  
网络银行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但作为银行业务的又一渠道,接踵而来的是基于该渠道所隐含的风险。综观当前国际金融界可以发现,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已从单纯追求利润增长转变成更为强调风险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银行自身特有的风险不仅威胁着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于一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广大金融服务消费者的利益安全都构成极大的威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文远  
一、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网络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需求随利率或汇率等市场因素变化而变动所引起的风险。网络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比普通银行的风险要复杂。影响网络银行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相关金融资产价格(包括汇率、利率)等的变动,社会经济周期,国家的经济制度变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德  
网络银行的发展使监管复杂化,监管当局要适应这一变化。各国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分两个层次:企业级监管和行业级监管;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形成了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少剑  王小虎  杜罡剑  
网络银行的出现 ,改变了我国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 ,但同时也造成了新的风险。本文认真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特殊风险 ,并详细论述了我国实施网络银行监管的目标、监管的方法和监管的内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媛  
网络银行是金融业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而进行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当今世界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网络银行及其风险,讨论了在传统银行监管模式下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权威组织在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方面的制度实践和具体做法,最后从监管主体之间协调合作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客户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并完善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制度法规,提高网络金融的技术水平,规范网络银行的经营行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祁永忠  栾福茂  
近年来,由于信贷融资的高门槛,大量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中国影子银行呈现平台井喷式发展。影子银行满足了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的金融需求。但影子银行产品的批发业务模式、投资标的高风险性、资金池的运作方式等特点,最终可能产生影子银行产品的违约风险,通过影子银行产品的关联交易和信用链条传播,这种违约风险可能扩散为金融风险。为防范影子银行大规模扩展所产生的金融风险,提出规范影子银行业务,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玉峰  陈鹏  
本文运用3SLS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年净资本监管新规以来我国上市投行的在净资本监管约束下的资本调整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发现,上市投行按照"风险-资本"相适应的总体原则开展经营活动,总量性净资本监管指标对投资银行风险管理起到了正面的引导作用,但结构性指标却与政策预期相反,资本相对不足的投行通过承担较大的风险获取较高收益的形式来增加资本。因此,监管层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净资本监管指标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双婧  张颖薇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体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在我国,一些已具备"影子银行"特征的金融业务,尚游离于监管之外,其发展壮大的同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不良影响,亟需加强引导和规范。本文介绍了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其风险,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存在监管真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金融监管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规范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大伟  
在宏观环境变化导致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商业银行自身升级转型要求的双重驱动下,银行业与互联网开启了深层次的融合,互联网银行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虽然互联网银行经营模式存在诸多风险,但这种创新金融模式确实对于降低金融门槛、服务"小微"、提升金融交易效率、有效支持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有裨益。鉴于此,有必要在梳理互联网银行风险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构建和完善互联网银行监管框架,进一步发挥其"服务小微、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岱松  蔡利初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控制与实施对于银行业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随着"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显现、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竞争加剧,同时,伴随着网络等高科技的发展,银行业的风险量化管理、全面管理等前沿理论逐渐被提出并付之实践,这将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路与理念产生较大影响。传统的合规性监管向审慎性监管、试行风险量化式监管、风险预约选择/承诺制监管等前沿性理论的转变必将对我国银行业监管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精神,建立科学、严密、高效的治理制度和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以风险意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待以推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星  
本文在Merton(1974)假设资产价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入银行的监管机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银行面对高低两种不同类型风险的资产组合进行选择时,银行的监管强度对银行风险策略选择的相互影响关系。在VaR监管约束下,银行监管当局的审查强度和强加的银行关闭阈值使银行承担风险的激励弱化,通过引入恐慌因子,使银行资本要求变得更为风险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