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2)
- 2023(10428)
- 2022(9451)
- 2021(9141)
- 2020(7919)
- 2019(17692)
- 2018(18010)
- 2017(35367)
- 2016(19260)
- 2015(21882)
- 2014(22021)
- 2013(21948)
- 2012(20267)
- 2011(18472)
- 2010(18514)
- 2009(17085)
- 2008(16664)
- 2007(14657)
- 2006(13006)
- 2005(11701)
- 学科
- 济(75001)
- 经济(74915)
- 管理(54745)
- 业(52035)
- 企(42764)
- 企业(42764)
- 方法(35959)
- 数学(31047)
- 数学方法(30713)
- 中国(21655)
- 农(20217)
- 财(18385)
- 学(16726)
- 业经(16596)
- 贸(15407)
- 贸易(15399)
- 易(14995)
- 制(14985)
- 地方(14366)
- 理论(13200)
- 农业(13129)
- 和(12944)
- 银(12726)
- 银行(12691)
- 行(12138)
- 技术(12042)
- 环境(11524)
- 务(11369)
- 融(11368)
- 金融(11364)
- 机构
- 大学(282189)
- 学院(278714)
- 管理(112539)
- 济(108507)
- 经济(105950)
- 理学(97459)
- 理学院(96387)
- 管理学(94817)
- 管理学院(94315)
- 研究(91455)
- 中国(67738)
- 京(60872)
- 科学(57073)
- 财(50696)
- 所(46333)
- 农(42278)
- 研究所(42135)
- 财经(41022)
- 中心(40898)
- 业大(40861)
- 北京(39228)
- 江(39219)
- 范(37642)
- 师范(37338)
- 经(37148)
- 农业(33243)
- 院(32931)
- 州(32690)
- 经济学(31502)
- 财经大学(30537)
- 基金
- 项目(185854)
- 科学(144871)
- 研究(137761)
- 基金(133318)
- 家(115302)
- 国家(114339)
- 科学基金(97559)
- 社会(84097)
- 社会科(79481)
- 社会科学(79460)
- 省(72262)
- 基金项目(71637)
- 自然(63960)
- 教育(63131)
- 自然科(62410)
- 自然科学(62396)
- 自然科学基金(61251)
- 划(61173)
- 编号(58044)
- 资助(55395)
- 成果(47808)
- 部(41250)
- 重点(40825)
- 课题(39254)
- 发(39164)
- 创(38445)
- 项目编号(36177)
- 创新(35749)
- 科研(35521)
- 教育部(35192)
- 期刊
- 济(119508)
- 经济(119508)
- 研究(84872)
- 中国(48560)
- 学报(43241)
- 管理(41258)
- 科学(39197)
- 农(37946)
- 财(35339)
- 教育(33008)
- 大学(32225)
- 学学(29842)
- 农业(26997)
- 技术(23490)
- 融(23456)
- 金融(23456)
- 业经(20232)
- 财经(19191)
- 经济研究(18857)
- 图书(18454)
- 经(16186)
- 问题(15933)
- 理论(15732)
- 实践(14498)
- 践(14498)
- 科技(13922)
- 技术经济(13401)
- 业(13069)
- 现代(13003)
- 商业(12958)
共检索到403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亚男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勃兴出现的新生事物,国内对网络舆情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争议。因此,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应用性。[方法/过程]对国内网络舆情研究情况进行多维网络分析,总结归纳出其研究多涉及基础理论、生成与演进、影响作用和应对问题等方面,并对其展开研究性评价。[结论/结果]综合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丰赡了网络舆情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但总体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现实问题分析等方面仍需加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姜 吴鹏 甘利人
以国外SCI、EI、ISTP数据库和国内CNKI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中关于网络舆情建模主题的论文为分析对象,从论文数量和研究方法上对网络舆情建模进行总体概括,根据建模对象的不同将其分为针对网络舆情信息本身的建模方法和针对网民群体的建模方法两大类,并对每大类下面的建模方法进行讨论,指出各类模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并探讨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网民群体 模型方法 述评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波维 曾润喜
[目的/意义]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既是公众参与管理食品安全的重要平台,又是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的风险因素,业界和学界从不同角度展开对食品安全舆情的研究并建构应对路径。[方法/过程]对食品安全的网络舆情研究文献分别按照以不同类型的舆情研究对象为标准和以不同模型为标准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并归纳这些文献好的观点和策略。[结果/结论]指出存在着利益相关者考虑不全,生命周期研究没有观照其特殊性等问题;同时提出未来食品网络舆情研究应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及加强它们间协作,生命周期研究应观照其舆情的复杂性等方面发展。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网络舆情 构成要素 演化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国辉
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酵,对公众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冲击,也对政府管理活动的展开形成了挑战。网络舆情,实际上反映的是公众最为关心的议题,代表的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基本看法。分析网络舆情,对于了解公众的观点意见,以及针对性地优化管理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三农"事业的发展,不仅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也更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但是,如何提高"三农"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三农"网络舆情,旨在对"三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游丹丹 陈福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若能够及时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热点话题,追踪热点话题演变以及预测话题的倾向,对于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对其引导和控制具有较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发现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及分析,归纳其中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方法,同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以期对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热点话题发现 发现模型 综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玉东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切入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以及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机制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左蒙 李昌祖
[目的/意义]通过网络舆情的文献梳理,更加全面和系统地了解网络舆情研究的进展与趋势,以推动网络舆情研究体系的完善,同时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社会机理研究以及社会实践应用现状的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研究成果的学科分布不尽合理、研究内容结构有待优化、实践应用中缺乏权威标准是当前研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纲 陈璟浩
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顾,目前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生命周期、网络舆情技术与系统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控制等方面,研究发现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理论与实践有待进一步融合,缺乏量化分析的体系与框架,微观层面分析有待深入,缺少网民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研究,可视化展示和监测技术将大有作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史伟 薛广聪 何绍义
[目的/意义]基于情感视角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旨在帮助相关领域学者了解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为未来进一步的拓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研究设计/方法]运用词云、CiteSpace对该领域文献数量、关键词、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网络舆情情感分类、情感演化、情感预测和网络舆情治理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对比。[结论/发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和整理,综述了情感视角下的网络舆情研究情况,总结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价值]从网络舆情情感分析的不同阶段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研究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网络舆情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波维 曾润喜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选题,学界从不同视角对网络舆情进行观照,并基于不同视角构建应对舆情的策略和路径。[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已有的网络舆情研究视角进行比较、归类、编码和分析,总结出7个主范畴和5个核心范畴。[结果/结论]由此探究网络舆情视角研究范式,分类分析视角选择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密合度及论证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未来视角研究应从共享和深度协作方面研究网络舆情,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借鉴等。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情研究 扎根理论 舆论生态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李真 丁晟春 王楠
【目的】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方法】通过舆情信息内容、用户关系、用户行为三个方面的4个维度(时间维、用户维、内容维、观点维)的关联,构建微博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模型。【结果】提出包括舆情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抽取及聚类、"用户–所属观点主题"2-模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演化分析4部分的网络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方法体系,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体系可有效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局限】用户属性对观点主题识别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虑。【结论】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利用LDA主题模型,可多方面、多维度地识别网络舆情观点主题。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刘鹏瑞 孙瑞英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舆情引导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舆情引导研究的应对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舆情引导研究的时间分布和作者分布;运用使ABC分类法,分析了我国舆情引导研的期刊分布;运用基于论文产出的基尼系数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舆情引导研究的基金资助情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舆情引导研的主题分布。【结果/结论】我国舆情引导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文数量持续增长,研究关注度不断增强;持续的、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发文机构群尚未形
关键词:
舆情引导 现状分析 应对策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宋全喜 寻其锋 宁祎娜
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同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难以控制等特点,对相关部门进行涉警网络舆情干预和引导带来巨大挑战。目前有关网络舆情引导、管控机制、应对策略研究等成果丰富、但是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演变和干预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之上、定量分析研究相对欠缺。现有网络舆情研究多针对舆情发展某一阶段进行研究,未结合网络舆情发展的多阶段属性展开全生命周期研究,为数不多的网络舆情多阶段干预决策机制研究也比较粗略,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干预决策机制作为支撑。因此,结合网络舆情的多阶段属性、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是未来网络舆情干预决策机制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发展过程的描述,给出一定量的状态表述和行动刻画,构建一个分类多阶段决策模型框架。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干预决策机制 多阶段决策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戴维民 刘轶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信息工作 现状 对策思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兰成 陈立富
通过国内外关于网络舆情演化规律、预警机制和对应评估的文献综述开展深入研究。对网络舆情基本问题进行研究,舆情产生后可有多种演化方式,舆情5维特征决定了舆情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把引发实现行动作为网络舆情的末端不利于应对处理;对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的理论及分类进行研究,主要归纳为基于专题舆情、舆情主体、信息传播和网络行为的网络舆情演化机制研究;对网络舆情预警的理论及技术进行研究,核心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涵盖舆情主题、舆情内容、传播过程、传播媒介、舆情受众的指标体系各有侧重并不完整;对网络舆情应对的理论及评估进行研究,论述网络舆情的应对做法较多,研究系统性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的相对较少。最后针对网络舆情演化、预警和应对理论的研究综述,提出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演化方法 预警技术 应对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