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6)
2023(8141)
2022(6748)
2021(6594)
2020(5760)
2019(13526)
2018(14100)
2017(27811)
2016(14828)
2015(17218)
2014(17413)
2013(16965)
2012(15525)
2011(14098)
2010(14688)
2009(13727)
2008(13240)
2007(12140)
2006(10894)
2005(10059)
作者
(43565)
(35797)
(35730)
(34198)
(22840)
(16921)
(16472)
(13939)
(13551)
(13020)
(12193)
(12072)
(11596)
(11497)
(11236)
(11066)
(10674)
(10620)
(10351)
(10345)
(9205)
(8923)
(8736)
(8235)
(8195)
(8074)
(8062)
(8056)
(7367)
(7108)
学科
(56599)
经济(56534)
管理(41334)
(37191)
(30677)
企业(30677)
方法(27698)
数学(24972)
数学方法(24435)
中国(17985)
(16637)
(15085)
(14442)
(13950)
银行(13929)
(13378)
业经(12187)
(12168)
金融(12161)
(12097)
贸易(12089)
(11778)
(11628)
(11227)
理论(11007)
农业(8990)
地方(8903)
(8653)
体制(8627)
技术(8523)
机构
大学(211246)
学院(211111)
(82744)
管理(81324)
经济(80686)
理学(68666)
研究(68361)
理学院(67949)
管理学(66514)
管理学院(66118)
中国(58202)
(45635)
(43149)
科学(41057)
(34826)
(33578)
财经(33117)
中心(33105)
(32901)
研究所(31160)
(29929)
业大(29653)
北京(29360)
(26866)
(26569)
农业(26349)
师范(26244)
(24957)
经济学(24676)
财经大学(24662)
基金
项目(132793)
科学(103262)
研究(98038)
基金(94567)
(82201)
国家(81577)
科学基金(69349)
社会(59746)
社会科(56514)
社会科学(56500)
(52373)
基金项目(49026)
教育(46730)
自然(44983)
(44088)
自然科(44002)
自然科学(43989)
自然科学基金(43192)
编号(41808)
资助(40648)
成果(35166)
重点(29522)
(29396)
课题(29190)
(27504)
(27253)
项目编号(26058)
创新(25670)
科研(25247)
教育部(25226)
期刊
(92995)
经济(92995)
研究(64527)
中国(44588)
(32400)
管理(31954)
学报(31693)
(30280)
(29284)
金融(29284)
科学(28114)
教育(26679)
大学(24316)
学学(22681)
技术(20886)
农业(19703)
财经(16281)
业经(16201)
经济研究(15648)
(13823)
统计(12379)
问题(12263)
理论(12161)
图书(12057)
实践(11128)
(11128)
(11037)
商业(10563)
(10314)
技术经济(10193)
共检索到328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朋超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模式存在线上交易型、线下交易型等五种类型,多种形态的运行模式共存致使我国对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存在监管主体缺失、缺乏监管手段、监管法规落后等问题。当前监管方式与征信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相应的监管配套制度也相对缺失。加强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征信制度、第三方托管制度、互联网准入制度的联动机制,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主体,实现对网贷利率、资金安全与流动性、网贷平台日常经营网络以及借贷平台的自律监管是促进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在国内外迅速扩散。由于制度和监管缺失,P2P网络借贷这种新生金融形态蕴藏着极大风险。通过对P2P网络借贷概念、现状和运作模式的介绍,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风险,提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的构建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国平  
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在实现"本土化"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异化"模式。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监管缺位,导致网络借贷市场伪劣产品充斥,给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规模和速度全球领先,但制度建设尚不成熟,风险管理技术有待提高。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国内发展现状,一方面完善和提升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和健全外部监管机制,以促进我国以网络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实现真正普惠金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朋超  
我国对网络信贷平台存在监管主体缺失、缺乏监管手段、监管法规落后等问题。应加强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征信制度、第三方托管制度、互联网准入制度的联动机制,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主体,实现对网贷利率、资金安全与流动性、网贷平台日常经营网络以及借贷平台的自律监管是完善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可行进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德旭  王进成  
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可按照现有的制度框架对网络金融平台进行监管,同时要逐步完善制度设计,针对网络借贷平台制定专门的法规,并且还要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将网络借贷平台纳入资本管理办法的范围内比照银行业进行资本管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晓光  曹一  
P2P网络借贷,即在网上实现借贷,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一切认证、记账、清算和交割等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满足了人们对资本便利快捷的需求。本文阐述了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概念、发展情况和积极意义,分析了其业务流程可能引发的风险,认为应将网络借贷纳入监管体系,制定监管原则、模式、内容以及安全与技术指标,引导其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长江  杨金叶  
2013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速度较快,有效助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P2P网络借贷平台暴露出平台机构风险、融资者风险、投资人风险和监管者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当前,在鼓励P2P网络借贷平台创新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持加强引导、规范和监管理念,采用"行业自律+监管"模式,尽快引入资金第三方存管和平台"去担保"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有效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佳琪  田静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方便快捷、风险分散等优势。引入中国后,由于平台发展背景、社会信用环境、监管体制等因素的差异,运营模式逐渐背离了其最初的形态,呈现多样化。这些变异的"中国特色"模式存在多种潜在的法律风险,分析其成因主要是系统的监管法律体系没有形成、监管主体不明确和缺乏细化、有针对性的监管办法,需要从监管的法律依据、监管主体和监管办法等层面对症下药,逐步引导行业规范、良性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晓男  黄坤  郑春梅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双边市场模型来分析网络借贷平台企业的竞争策略,推导出竞争性网络借贷平台的最优价格水平,并分析交叉网络外部性、服务差异化程度和借款者信誉对网络借贷平台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用户的网络外部性越高,网络借贷平台对其定价越低;用户的差异性越小,网络借贷平台对其定价越低;借款者的信誉度越低,网络借贷平台对出借者的定价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网络借贷平台为何会采取对借款者收取成交服务费而对出借者免费的定价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和平  毛毅翀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有着良好的数字技术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数字金融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与证券、保险、基金等深入融合,中国支付电子化程度明显提升,让更多社会公众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快捷、便利和高效,从而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利用数字技术已渐渐成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网络借贷行业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网络借贷行业乱象丛生,针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问题,构建一个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的博弈模型进行探讨,得出当前网络借贷平台利率水平虚高、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法规导致资金需求者违约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建议,进而为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艳红  安乔治  王艳霞  
P2P网络借贷,最早源于2005年3月英国4个年轻人创办的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2007年6月我国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P2P借贷平台"拍拍贷"上线运营。经过几年的低速发展,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P2P借贷市场开始爆发,平台数量及成交总额均以每年4~5倍的速度增长。据"网贷天眼"统计,截止到2014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国文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一种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由于其方便、快捷、灵活,近几年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如平台性质不清、监管缺位、涉嫌非法集资、资金安全缺乏保障等,严重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规范和引导,本文在对网络借贷性质和P2P网络借贷平台合法性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等,提出一系列监管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敬辉  
P2P网络借贷的参与主体面临着不同的风险,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并确定他们的最优选择,对监管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启示意义。我国相关监管部门要通过整合征信数据,完善征信体系、完善征信信息的披露制度、建立P2P平台产品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制定行业自律要求等措施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雪静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率的上升,P2P网络借贷作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民间借贷形式,国内网络借贷平台目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谁来管,如何管"一直是多方争论的焦点。在借鉴美、英等国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模式的同时,结合目前国内监管现状,对我国规范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宋鹏程  吴志国  赵京  Melissa Guzy  
近年来P2P借贷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架构。本文对P2P借贷的优势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在借鉴英美等国P2P借贷行业监管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的P2P借贷监管应当兼顾投融资效率和投资者保护,在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尽量给P2P借贷平台足够的发展空间;加快民间信贷和隐私保护等立法进程刻不容缓;P2P借贷行业应当由中央银行和银监会联合监管,并需要建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