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7)
- 2023(8989)
- 2022(7590)
- 2021(7068)
- 2020(5922)
- 2019(13456)
- 2018(13691)
- 2017(26011)
- 2016(14593)
- 2015(16757)
- 2014(17177)
- 2013(16821)
- 2012(15584)
- 2011(13913)
- 2010(14438)
- 2009(13804)
- 2008(14308)
- 2007(13072)
- 2006(11700)
- 2005(10902)
- 学科
- 管理(51030)
- 济(50862)
- 经济(50768)
- 业(43466)
- 企(37217)
- 企业(37217)
- 财(21905)
- 方法(20293)
- 制(18110)
- 中国(17693)
- 数学(17038)
- 数学方法(16830)
- 农(14795)
- 务(14343)
- 财务(14313)
- 财务管理(14258)
- 企业财务(13299)
- 业经(12759)
- 银(12521)
- 银行(12506)
- 体(11789)
- 行(11679)
- 学(11150)
- 环境(11018)
- 贸(10604)
- 贸易(10595)
- 易(10385)
- 融(10148)
- 金融(10144)
- 体制(9805)
- 机构
- 学院(210523)
- 大学(206822)
- 济(83327)
- 经济(81284)
- 管理(76717)
- 研究(65325)
- 理学(64010)
- 理学院(63367)
- 管理学(62351)
- 管理学院(61983)
- 中国(54014)
- 财(50589)
- 京(43682)
- 财经(37066)
- 科学(36982)
- 江(34462)
- 所(33199)
- 经(32992)
- 中心(30530)
- 农(28460)
- 研究所(28445)
- 北京(28061)
- 州(27666)
- 财经大学(26839)
- 业大(26261)
- 范(26022)
- 师范(25763)
- 经济学(25558)
- 院(23854)
- 经济学院(23029)
- 基金
- 项目(123312)
- 研究(96077)
- 科学(95484)
- 基金(86166)
- 家(73010)
- 国家(72337)
- 科学基金(61715)
- 社会(59432)
- 社会科(56231)
- 社会科学(56215)
- 省(49575)
- 教育(45468)
- 基金项目(45242)
- 编号(41583)
- 划(40458)
- 自然(37108)
- 成果(36163)
- 自然科(36124)
- 自然科学(36115)
- 自然科学基金(35443)
- 资助(35160)
- 课题(29544)
- 制(28584)
- 重点(27882)
- 部(27568)
- 性(26213)
- 发(26037)
- 创(25910)
- 项目编号(25806)
- 创新(24280)
共检索到336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庆海 梁新潮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人类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财富,但是也可能出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行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牛文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海红 刘金章
"绿色保险"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形象称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以企业发生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保险;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制度,并已被许多国家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的市场机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严湘桃
我国是环境事件高发国家,借鉴国外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做法和经验,建立我国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在研究国外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环境污染保险制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尽快依法建立强制性保险为主,任意性保险为辅的绿色保险制度;逐步扩大承保范围,适时开办新险种;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险费率;开展绿色保险再保险配套立法;加大政府推进和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 绿色保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光忠
本文讨论和分析了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及原因。提出了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议和建立中国政府会计核算制度的设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金国 丁玲 施松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英华 刘彻
绿色财政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政策碎片化、协调性较弱及资金撬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的问题。构建绿色预算具有政治、战略、经济、社会、财政多层面的现实意义。绿色预算将绿色低碳理念内化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全过程之中,全图景和全导向地体现了中国政府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对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财政支持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从整体流程出发,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实国情,以理性化、效率化、科学化和拓展化为要求,构建绿色预算制度。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姜太平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了绿色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对绿色制度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强调指出制度安排要综合考虑制度因素的组合和搭配,任何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并首次将绿色制度创新界定为对制度因素进行新的组合使之较原有组合能创造更多的产出(价值)即能够使创新者(组织)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最后,对绿色制度创新的动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创新理论 绿色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张思纯 孙兴华
会计要素的正确计量,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而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核算项目,由于存在非交易因素,难以计量。因此,如何正确计量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要素,特别是非排他性自然资源,已成为实施环境会计的一个重要结点。本文以绿色会计环境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围绕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核算内容,阐释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计量方法之间的矛盾,尝试了以资源定价模型建立一种全新的绿色会计测度方法。
关键词:
环境成本 环境资产 环境负债 会计计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玮
绿色会计就是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根据会计要求对企业永远的环境资源进行适当的货币计量和重要性判断,并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纪录企业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绿色会计 人力资源 环境资源 绿色资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毓烨
目前我国绿色税收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建立了第一部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环保税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及与绿色税收配套的环保收费项目,进展显著。但由于这一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故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环保税设定的税率偏低,不利于刺激企业节能减污;现行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有悖实际,调控力度小;征管环节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计税依据难确定,税费结合出现困境等挑战。在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契机下,确定税制构建的基本原则、确立环保税的主体地位、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强化征税管理、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等形式应当成为今后我国绿色税收制度构建的基本方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阳露昭 姜渊
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央行、银监会联合推出的有关绿色信贷的意见及地方环保部门与金融监管机构出台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比较粗疏,存在制度性和技术性障碍,无法有效发挥信贷手段引导促进环境保护行为、规制约束环境违规行为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从法律层面系统研究与绿色信贷有关的制度,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提供融资。具体而言,应当完善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制度,建立贷款项目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分类标准,实行贷款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完善银行监管,逐步构建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商业银行 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国斌
新《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全面实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不断健全,国家治理方式、目标及国家制度的推进带来政府预算审计工作模式的变化,预算审计的内容、方式、范围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及扩展。目前在政府预算审计环节中的预算执行、决算等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文从政府会计的概念为切入点,分别从审计、法律、决算等方面开展讨论,通过对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及政府预算执行审计及决算审计,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优化对策。
关键词:
新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预算 审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研究》课题组
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改革开放以来,预算会计制度适应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改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仍然面临着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珍红 周守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预算会计制度的变迁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伴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变而进行的。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变迁,分为基于客体认识的工具理性完善阶段与基于主体意识的价值理性完善阶段。这种会计制度的变迁,在获取了巨大进步性的同时,也使工业理性与价值理性获得了充分完善,促进了国家治理基础的完善,保障了资源配置的公平正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