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1)
2023(16155)
2022(13754)
2021(12758)
2020(10564)
2019(24346)
2018(24229)
2017(46632)
2016(25233)
2015(28526)
2014(28554)
2013(28515)
2012(26639)
2011(24316)
2010(24788)
2009(23186)
2008(21859)
2007(19414)
2006(17554)
2005(15971)
作者
(75195)
(61980)
(61798)
(58408)
(39306)
(29661)
(28196)
(24272)
(23641)
(22328)
(21190)
(20982)
(19675)
(19633)
(19160)
(18999)
(18362)
(18300)
(17749)
(17738)
(15581)
(15286)
(14872)
(14029)
(13991)
(13855)
(13819)
(13808)
(12560)
(12255)
学科
(106113)
经济(106007)
管理(70526)
(69788)
(55663)
企业(55663)
方法(43532)
数学(37674)
数学方法(37292)
中国(36577)
(30032)
(28762)
金融(28761)
(28171)
银行(28120)
地方(27705)
(27219)
(25713)
业经(24728)
(22586)
(21672)
农业(20445)
(19701)
贸易(19681)
(19079)
环境(17869)
理论(17095)
技术(16884)
(16304)
(15962)
机构
大学(364162)
学院(363492)
(147239)
经济(143899)
管理(141012)
研究(126005)
理学(120723)
理学院(119333)
管理学(117413)
管理学院(116760)
中国(99745)
(79110)
科学(77027)
(69194)
(63974)
(60815)
研究所(57936)
中心(57787)
财经(54657)
业大(54117)
(54044)
北京(50949)
(49492)
(49045)
师范(48572)
农业(47490)
(45228)
(44682)
经济学(43964)
财经大学(40546)
基金
项目(239908)
科学(187609)
研究(177345)
基金(171615)
(149009)
国家(147693)
科学基金(125995)
社会(110381)
社会科(104705)
社会科学(104675)
(94732)
基金项目(91408)
教育(80874)
自然(80767)
(79492)
自然科(78813)
自然科学(78796)
自然科学基金(77349)
编号(73472)
资助(70804)
成果(60386)
(54982)
重点(53674)
(52422)
课题(51028)
(49873)
创新(46530)
科研(45380)
项目编号(44966)
教育部(44737)
期刊
(166779)
经济(166779)
研究(113227)
中国(73828)
学报(56405)
(55861)
管理(52291)
科学(51886)
(49782)
(46612)
金融(46612)
教育(42824)
大学(42567)
学学(39863)
农业(38327)
技术(31215)
业经(28334)
财经(26335)
经济研究(26290)
(22441)
问题(22165)
图书(19633)
(19164)
理论(19125)
技术经济(17683)
实践(17470)
(17470)
科技(17373)
商业(16861)
现代(16855)
共检索到554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静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和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课题。追求长期价值增长、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绿色金融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和更多重视。政府制定的国家绿色金融发展路线、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公众观念的转变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而融资缺口的存在,需要更多地借助市场的力量,最终形成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资本合作的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柏建成   张利霞   严翔   邹晨  
基于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考虑环境约束的超效率DDFDEA模型,测度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网络,剖析网络关联结构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间的绿色金融发展普遍存在溢出关系,节点连接数逐年增多,网络关系日趋紧密,地区间互动增强,但网络结构存在极化现象,四大网络板块间存在明显的梯度溢出传导路径。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资源禀赋、绿色发展环境和地理邻接关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的关系网络格局。进一步指出,不能仅从本地属性视角求发展,更应从整体上把握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结构及其关系溢出路径,将地区发展置于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的“一盘棋”中,准确定位自身的关系网络角色,是实现全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纳  唐微风  欧阳胜银  
推动农村绿色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绿色基础、绿色资源、绿色环境和绿色技术四个方面综合测算了2011—2019年的农村绿色发展指数,发现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地区间的差异十分明显。从发展水平来看,甘肃、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内蒙古、山东和黑龙江等省份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则相对较高;从驱动路径来看,金融发展能显著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相比金融广度和金融效率,金融深度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为了有效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应当积极制定有区域差异性的农村绿色发展策略,持续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深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冰  
化工产业能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各种产品和原材料,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指引下,在“双碳”背景下,目前我国化工产业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不得不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之际。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将研究重心聚焦于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这一热点问题,在评述优秀学术论文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化工产业绿色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可能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冰  
化工产业能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各种产品和原材料,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指引下,在“双碳”背景下,目前我国化工产业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不得不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之际。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将研究重心聚焦于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这一热点问题,在评述优秀学术论文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化工产业绿色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可能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良  肖华茂  刘红峰  
【目的】研究并构建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研判基于绿色视域的乡村振兴发展趋势,探索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素,为乡村振兴路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态文明与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为切入点,构筑农业绿色发展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水平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测度指标体系,体系包括5大子系统(即乡村振兴5个主旨内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3个评价维度,34个测度指标。采用熵权与灰色关联法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出我国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接续在13个评价维度中遴选出与“绿色”“发展”两大主题相关的6个驱动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整体较低,乡村振兴水平地区间差异显著,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自2013—2021年以来呈稳定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上升速率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从驱动因素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农业大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低,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从业人员收入较低,乡村生态保护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据此提出激活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驱动因素、制订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差异化发展策略、构筑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晓彤  赵林  贾建琦  
通过构建包容性绿色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对2006—2019年山东省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6—2019年山东省包容性绿色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类型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地市间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山东省包容性绿色发展呈由低水平集聚向高水平双核结构演变的格局特征,形成以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为核心的高水平集聚区,呈现出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的空间特征;科技创新水平、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行政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对包容性绿色发展具有驱动作用,其中科技创新水平起主导驱动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叙   柳潇明   刘文婷   余万林  
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利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黄河流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2010—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由濒临失调阶段上升为勉强协调阶段,空间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呈现扩大态势。(2)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关联特征不强,空间外溢效应较弱。耦合协调度“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下游地区,“高—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3)绿色技术创新对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对黄河流域上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人力资本水平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松林  张欠  李梦洁  
基于2008—2018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间的动态关系。其次,采用SYS-GMM模型探讨了影响两者关系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山东半岛各个城市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变化差异很大。具体而言,在17个城市中,仅个别城市实现了绿色发展水平增速显著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优状态,约1/3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还有近半数城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绿色发展水平出现下降。(2)人口聚集和产业结构水平虽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抑制了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不仅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且推动了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松林  张欠  李梦洁  
基于2008—2018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间的动态关系。其次,采用SYS-GMM模型探讨了影响两者关系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山东半岛各个城市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变化差异很大。具体而言,在17个城市中,仅个别城市实现了绿色发展水平增速显著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优状态,约1/3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还有近半数城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绿色发展水平出现下降。(2)人口聚集和产业结构水平虽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抑制了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不仅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且推动了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任丹妮  
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法测算了2012~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水平,在此基础之上,首次较为全面地检验了政策推动、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四大类因素对各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分别对2012~2014年、2015~2017年两个时间段子样本,以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子样本进行了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地方专门政策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推动我国各地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变量,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稳定,且有赖于地方政策的实施;从时间上看,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策推动分别是2015年前后我国各地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2015年后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金融发展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分区域看,由金融发展水平主导的、自下而上的绿色金融创新在东部地区更为活跃,而西部地区则更有赖于地方政策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魏巍  
文章使用GML指数构建2011—2020年黄河流域86个城市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指数,并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各城市制造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合作强度,同时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法(QAP)对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合作强度逐渐增强,表现出“马太效应”和“高高—低低”集聚现象;同时合作网络的密度逐渐提升,中上游地区制造业的绿色发展依赖于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2)青岛、济南、郑州、西安、鄂尔多斯等城市作为合作网络中的“领导者”和“中心行动者”,影响着制造业合作网络的构建,进而带动其他城市制造业的绿色发展。(3)根据对外依存性将城市划分为外向型、均衡型和内聚型;权力层次上分为核心领导者、次核心领导者、一般合作者和边缘合作者。(4)空间关系、经济效益、政策法规和地区制造业承载力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显著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