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9)
- 2023(15240)
- 2022(12700)
- 2021(11669)
- 2020(9504)
- 2019(21347)
- 2018(20967)
- 2017(39884)
- 2016(21341)
- 2015(23945)
- 2014(23556)
- 2013(23104)
- 2012(21903)
- 2011(19769)
- 2010(20625)
- 2009(19687)
- 2008(18832)
- 2007(17156)
- 2006(15660)
- 2005(14719)
- 学科
- 济(87049)
- 经济(86925)
- 管理(68767)
- 业(66810)
- 企(55476)
- 企业(55476)
- 中国(35054)
- 融(28754)
- 金融(28752)
- 方法(28513)
- 银(28207)
- 银行(28182)
- 行(27330)
- 财(25658)
- 农(25432)
- 制(25244)
- 地方(24345)
- 数学(24068)
- 数学方法(23826)
- 业经(23117)
- 技术(20558)
- 农业(17030)
- 贸(16355)
- 贸易(16331)
- 体(16317)
- 易(15865)
- 务(15278)
- 财务(15238)
- 财务管理(15201)
- 理论(14768)
- 机构
- 学院(301587)
- 大学(298386)
- 济(128623)
- 经济(125772)
- 管理(112528)
- 研究(104482)
- 理学(94147)
- 理学院(93124)
- 管理学(91806)
- 管理学院(91236)
- 中国(87599)
- 财(66142)
- 京(63908)
- 科学(58319)
- 所(51786)
- 财经(49992)
- 中心(49016)
- 江(48780)
- 研究所(45701)
- 经(45076)
- 农(44423)
- 北京(41589)
- 经济学(39784)
- 州(39631)
- 范(39576)
- 师范(39183)
- 业大(38305)
- 院(37971)
- 财经大学(36857)
- 经济学院(35648)
- 基金
- 项目(186441)
- 科学(147375)
- 研究(144507)
- 基金(132035)
- 家(112619)
- 国家(111549)
- 科学基金(96142)
- 社会(92456)
- 社会科(87784)
- 社会科学(87766)
- 省(75545)
- 基金项目(69002)
- 教育(66816)
- 划(61867)
- 编号(59011)
- 自然(57273)
- 自然科(55921)
- 自然科学(55909)
- 自然科学基金(54920)
- 资助(52781)
- 成果(49786)
- 发(45356)
- 创(44423)
- 课题(43175)
- 重点(42431)
- 部(41114)
- 创新(40724)
- 制(40135)
- 国家社会(38082)
- 发展(37321)
- 期刊
- 济(155128)
- 经济(155128)
- 研究(101434)
- 中国(73557)
- 财(51293)
- 管理(47826)
- 融(47118)
- 金融(47118)
- 农(42747)
- 教育(40957)
- 学报(39195)
- 科学(38502)
- 大学(31492)
- 学学(29222)
- 技术(28729)
- 农业(28087)
- 业经(26270)
- 财经(25424)
- 经济研究(24652)
- 经(21909)
- 问题(20070)
- 贸(16495)
- 技术经济(15339)
- 科技(15195)
- 理论(15038)
- 国际(14973)
- 业(14822)
- 坛(14532)
- 论坛(14532)
- 商业(14468)
共检索到494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詹小颖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着"金融"本质与"绿色"社会责任、理论上的"市场驱动"与实践上的"政府主导"等两大悖谬,以及绿色金融面临供给主体单一、环保政策监管约束力不足、绿色资金市场定价机制难以形成、有效制度供给与保障缺失、绿色投资者群体亟待培育等诸多现实困境。基于此,必须完善环保监管约束机制,构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探索适配于绿色金融的商业模式,促进绿色资金市场化价格机制形成,引导绿色消费,培育多元化的绿色投资者等。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社会责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詹小颖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着"金融"本质与"绿色"社会责任、理论上"市场驱动"与实践上"政府主导"两大矛盾悖像。在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当中,主要面临以下四个困境:一是绿色金融领域资金价格信号扭曲,市场化定价机制难以形成;二是绿色金融制度有效供给与保障缺失,绿色投资者群体尚待培育;三是环保政策的监管约束力不强,绿色金融有效需求亟待转化;四是绿色金融供给主体较为单一,供需缺口较大。为此,要探索适合于绿色金融特点的商业模式,促进绿色金融领域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要构建绿色认证、环境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等绿色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章毅
把绿色金融作为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新趋势、把握绿色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一项战略性业务,在新时期的发展转型中寻找到一条更广阔的路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银行业务的发展必须围绕宏观大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堂 张钰 梁夏
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与碳金融体系相辅相成,碳金融体系是低碳经济模式下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种新的金融体系。未来碳金融市场良性发展需要建立在"自愿性"碳金融交易的基础之上,对此,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从产品服务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完善碳金融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堂 张钰 梁夏
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与碳金融体系相辅相成,碳金融体系是低碳经济模式下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种新的金融体系。未来碳金融市场良性发展需要建立在"自愿性"碳金融交易的基础之上,对此,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从产品服务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完善碳金融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金融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兴帅 王波
韩国是亚洲最早发行绿色债券的国家,特别是于2008年实施绿色增长国家战略以来,在绿色金融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整理韩国在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上,包括绿色信贷、绿色担保、绿色保险、绿色认证等绿色金融工具的实践创新,以及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方面的先行经验,我国应抛开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健全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强制性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及绿色认证评级制度,加快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市场发展,同时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构建面向个人与企业的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军 李艳姗 朱为利
本文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以数字金融为门槛搭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创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二者及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及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交乘项在样本期内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第二,不同数字金融水平下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三,长期内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均会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动效应逐渐放缓;第四,异质性分析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二,要推动绿色创新政策体制建设,优化绿色创新引领机制,促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效应释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孝武 宗树旺 林永康
文章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算2005—2018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arkov链方法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较为稳定,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且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第三,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俞岚
我国绿色金融理论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创新相对滞后。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和深度,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融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大力推动绿色融资创新的先决条件,在于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同时,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气候融资的国际间合作。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气候融资 碳市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习平 马丽君
基于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采用Moran’s I指数探究空间溢出效应,并建立空间Tobit模型实证研究金融发展、投资水平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总体样本估计表明,金融发展和投资水平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分样本估计表明,金融发展在特大及超大城市、大城市样本中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样本中显著为负。金融发展水平和投资率具有交互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能够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减弱外延型高投资对绿色创新效率的负面冲击。外延型的高投资扩张会对相邻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带来负的外部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玉林 周亚虹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绿色经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于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本文研究了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分专利类型研究发现现阶段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没有显著影响,对企业绿色非发明专利的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绿色创新还处在初期,欠缺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本文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企业创新在不同企业类型、地区存在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活动,本文还发现企业的绿色专利创新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本文为厘清绿色金融对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作用与路径提供线索,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培 陈浩
绿色创新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在明确绿色创新型制度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绿色创新型制度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政策背景,将绿色创新型制度发展划分为主要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78—1999年)、初级阶段(2000—2011年)、形成阶段(2012年—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度变迁下城市绿色创新发展体系的形成过程。绿色创新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为城市经济增长、环境治理、能源转型、生态宜居和高品质生活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培 陈浩
绿色创新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在明确绿色创新型制度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绿色创新型制度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政策背景,将绿色创新型制度发展划分为主要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78—1999年)、初级阶段(2000—2011年)、形成阶段(2012年—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度变迁下城市绿色创新发展体系的形成过程。绿色创新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为城市经济增长、环境治理、能源转型、生态宜居和高品质生活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