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8)
- 2023(12335)
- 2022(10143)
- 2021(9399)
- 2020(7685)
- 2019(17266)
- 2018(16945)
- 2017(33529)
- 2016(17716)
- 2015(19887)
- 2014(19590)
- 2013(19380)
- 2012(18104)
- 2011(16185)
- 2010(16418)
- 2009(16153)
- 2008(15082)
- 2007(13562)
- 2006(12353)
- 2005(11575)
- 学科
- 济(66798)
- 经济(66686)
- 管理(54987)
- 业(50946)
- 企(41606)
- 企业(41606)
- 融(28929)
- 金融(28924)
- 中国(27556)
- 银(27287)
- 银行(27275)
- 行(26244)
- 方法(25804)
- 财(23912)
- 数学(23049)
- 数学方法(22837)
- 制(22746)
- 农(20859)
- 业经(17047)
- 地方(15804)
- 务(15007)
- 财务(14973)
- 财务管理(14933)
- 体(14477)
- 企业财务(14183)
- 农业(13714)
- 贸(13462)
- 贸易(13446)
- 易(13175)
- 环境(12512)
- 机构
- 学院(247113)
- 大学(245485)
- 济(105420)
- 经济(103024)
- 管理(92197)
- 研究(80785)
- 理学(77583)
- 理学院(76773)
- 管理学(75711)
- 管理学院(75248)
- 中国(73695)
- 财(57925)
- 京(51638)
- 财经(44201)
- 科学(43969)
- 中心(40355)
- 经(39881)
- 所(39010)
- 江(38400)
- 农(35449)
- 研究所(34315)
- 经济学(33764)
- 北京(33051)
- 财经大学(32832)
- 州(31438)
- 业大(31137)
- 经济学院(30575)
- 范(30437)
- 师范(30170)
- 银(30143)
- 基金
- 项目(154683)
- 科学(122063)
- 研究(119639)
- 基金(111879)
- 家(94694)
- 国家(93849)
- 科学基金(80964)
- 社会(77234)
- 社会科(73304)
- 社会科学(73284)
- 省(61024)
- 基金项目(59182)
- 教育(54285)
- 划(50402)
- 编号(49378)
- 自然(48679)
- 自然科(47460)
- 自然科学(47451)
- 自然科学基金(46570)
- 资助(44804)
- 成果(41379)
- 制(35298)
- 部(34794)
- 重点(34648)
- 课题(34597)
- 发(34276)
- 创(33129)
- 国家社会(31860)
- 性(31811)
- 创新(31081)
- 期刊
- 济(121385)
- 经济(121385)
- 研究(82427)
- 中国(52013)
- 融(49155)
- 金融(49155)
- 财(46234)
- 管理(34626)
- 农(33364)
- 学报(31275)
- 科学(29894)
- 大学(25291)
- 教育(24862)
- 学学(23760)
- 财经(22540)
- 农业(20522)
- 技术(20069)
- 业经(19966)
- 经济研究(19202)
- 经(19161)
- 问题(16509)
- 理论(14147)
- 贸(13614)
- 实践(12726)
- 践(12726)
- 国际(12085)
- 现代(11821)
- 财会(11376)
- 技术经济(10917)
- 商业(10816)
共检索到39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波 董振南
我国绿色证券、绿色信贷与绿色基金年均业务量增长迅猛,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绿色证券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等方面的问题,考察国外相关制度构造,从完善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促进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尤志婷 彭志浩 黎鹏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向东 周心怡 朱晟君 黄海峰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债券 环境污染 空间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向东 周心怡 朱晟君 黄海峰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债券 环境污染 空间格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溢轩 徐以祥
政府对绿色产业的激励措施中,绿色金融是能够通过较小政府资本投入撬动较大社会资本以实现充分涌流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绿色债券制度为视角,对现行规范及绿色债券市场进行梳理与观察,发现当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存在规范效力等级过低、制度体系碎片化、资格标准规定模糊以及惩戒措施缺乏等问题。结合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特点,通过制度目的分析、社会效果考量、域外经验借鉴等方式对现行规范缺陷进行反思,并提出倡导"负责任投资"理念,完善制度效力等级与体系化,通过制度设计发挥绿色债券的环保性与盈利性,弱化风险性,以及建立违规行为惩戒制度等一系列完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玉华
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当前,在国际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理念相当普及,诸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保险、二氧化碳抵押贷款和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余燕 李升
建立健全绿色政府债券制度,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对我国绿色政府债券相关探索与现存问题进行梳理,并借鉴国际上绿色政府债券发展经验,从绿色政府债券标准、评级认证、法定分类、发行、基准利率功能、绩效评价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寻求我国绿色政府债券制度设计的突破点。
关键词:
绿色政府债券 高质量发展 制度设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舒
我国发展绿色债券还面临一些基础性制度缺失问题,包括绿色债券没有第三方认证、债券增信和资金投后管理等配套法规缺乏,缺乏专业的责任投资者等境外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要求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满足绿色发展的投融资需求,欧洲投资银行(EIB)发行了第一只绿色债券。2013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出现爆发式增长,年发行110.42亿美元。2014年进一步达到365.93亿美元,这两年发行量之和占从2007年起累计发行量的80%。2015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424亿美元。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NEF)的预计,2016年全球范围的绿色债券发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刚刚落幕的G20杭州峰会上,我国倡导的绿色金融理念被首次纳入G20议程。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绿色金融列为战略性优先事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探索用更低价格、更长期限、更多元的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不仅是中国在经济转型中的有益经验,也将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雪莹 吴多文 王缘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债券成为国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但“漂绿”风险的存在,使绿色债券是否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和助力企业绿色转型而存疑,为此以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为研究契机,深入研究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后,其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债券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来提升公司的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外部舆论关注强度大、委托代理问题较严重的公司中,绿色债券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后,其绿色投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表现(ESG)都有显著改善。据此建议加快推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培育与建设;多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增强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信息透明度,提升企业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公信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晓英
我国绿色债券的政策支持体系在项目界定的一致性、政策内容的全面性以及认证的专业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均对绿色债券的发行和管理建立了专门的制度框架和运行规则。笔者拟通过对比分析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制度体系的基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媛媛 刘松涛 刘煜珅
近年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推出绿色金融债券,此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企业债券以及绿色公司债券相继问世,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占世界绿色债券发行量的39%。绿色债券的核心内涵在于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能否实现环境目标往往是投资者最为看中的,但受限于技术、信息和专业能力等因素制约,债券投资者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媛媛 刘松涛 刘煜珅
近年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推出绿色金融债券,此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企业债券以及绿色公司债券相继问世,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占世界绿色债券发行量的39%。绿色债券的核心内涵在于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能否实现环境目标往往是投资者最为看中的,但受限于技术、信息和专业能力等因素制约,债券投资者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智勇
近年来,绿色、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补短板"和"促发展"的新引擎。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拥抱"绿色"主题,也是一件值得金融业同仁认真思考的必答题。传统金融业务的开展首先考虑的是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再审查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其他要求,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基础上,从合规性角度考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易会满
金融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创建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牢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将其融入金融业的"血脉"和文化,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早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广泛共识。本专题从金融业及政府等不同角度,对绿色金融作出了深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