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9)
- 2023(10755)
- 2022(8944)
- 2021(8323)
- 2020(6662)
- 2019(14859)
- 2018(14738)
- 2017(29211)
- 2016(15924)
- 2015(17680)
- 2014(17727)
- 2013(17462)
- 2012(16370)
- 2011(14863)
- 2010(15242)
- 2009(14903)
- 2008(14622)
- 2007(13538)
- 2006(12444)
- 2005(11642)
- 学科
- 济(60158)
- 经济(60065)
- 管理(52897)
- 业(47392)
- 企(38428)
- 企业(38428)
- 方法(22030)
- 财(20647)
- 农(20374)
- 中国(20353)
- 制(20186)
- 数学(19374)
- 数学方法(19122)
- 业经(15335)
- 银(14382)
- 银行(14364)
- 行(13751)
- 贸(13393)
- 贸易(13384)
- 易(13150)
- 体(12814)
- 农业(12669)
- 融(12516)
- 金融(12513)
- 策(12185)
- 环境(12135)
- 务(11453)
- 财务(11422)
- 财务管理(11390)
- 地方(11075)
- 机构
- 学院(230263)
- 大学(227072)
- 济(99720)
- 经济(97451)
- 管理(87036)
- 研究(77739)
- 理学(72915)
- 理学院(72221)
- 管理学(71267)
- 管理学院(70825)
- 中国(64128)
- 财(53835)
- 京(47428)
- 科学(41992)
- 财经(40308)
- 所(38363)
- 江(37227)
- 中心(36444)
- 经(36307)
- 农(34872)
- 研究所(33685)
- 经济学(30788)
- 北京(30579)
- 财经大学(29576)
- 业大(29500)
- 州(29372)
- 范(28283)
- 院(28281)
- 师范(28057)
- 经济学院(27711)
- 基金
- 项目(140338)
- 科学(110935)
- 研究(109667)
- 基金(100598)
- 家(85419)
- 国家(84659)
- 科学基金(72426)
- 社会(70171)
- 社会科(66551)
- 社会科学(66538)
- 省(55085)
- 基金项目(51757)
- 教育(50450)
- 划(46068)
- 编号(45552)
- 自然(43298)
- 自然科(42204)
- 自然科学(42189)
- 自然科学基金(41395)
- 资助(41228)
- 成果(39170)
- 制(33050)
- 课题(32759)
- 部(32225)
- 重点(31589)
- 发(31371)
- 创(29783)
- 性(29493)
- 国家社会(28560)
- 教育部(28046)
- 期刊
- 济(120333)
- 经济(120333)
- 研究(77422)
- 中国(49132)
- 财(41615)
- 管理(34483)
- 融(34047)
- 金融(34047)
- 农(33940)
- 学报(29041)
- 科学(27822)
- 教育(26874)
- 大学(23390)
- 学学(22006)
- 农业(21817)
- 业经(20437)
- 财经(20433)
- 技术(19720)
- 经济研究(18873)
- 经(17503)
- 问题(15951)
- 贸(14048)
- 理论(12325)
- 国际(12110)
- 现代(11285)
- 实践(11000)
- 践(11000)
- 技术经济(10883)
- 商业(10458)
- 改革(10047)
共检索到368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立铭 郭丽华 张伟伟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已改变了过去单一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开始意识到自身应当承担的相应社会责任并付之行动,但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同行。在发展绿色经济领域上,我国不仅仅要在技术上加以投入,更要在金融上予以全力支持,积蓄国家综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应主导建立并完善绿色信贷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在一种生态监管机制下,自主、有效地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只有让商业银行将经济利益与社会职责统一起来,才能提升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国际竞争优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 尹菁
绿色信贷政策旨在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为研究该政策实施能否以及如何影响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总体上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效率,特别是对过度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不足;第二,在作用机制上,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通过调整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及降低代理成本影响重污染企业的投资效率;第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替代性融资能力及所处区域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使政策实施对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论文从微观层面验证了绿色信贷政策提高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为绿色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蔡海静
本文针对我国2007年7月实施绿色信贷以来的效果进行经验检验,结果发现,银行对于长期借款的审批更多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绿色信贷政策仅体现在企业的短期借款行为上。在考虑金融危机因素后,绿色信贷政策对短期借款行为的效果在金融危机后出现,信贷市场就出现了供少于求的局面,银行在选择信贷对象时除了会考虑偿债能力等必要的财务指标外,也会更加关注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不仅符合绿色信贷政策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需求,更符合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而短期信贷的利息率较低,且差异并不显著,绿色信贷的效果并未体现在借款成本上。
关键词:
绿色信贷 银行借款 借款成本 金融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燕娥
绿色信贷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宁金辉 苑泽明 王晓祺
本文从企业投资的角度考察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抑制重污染企业过度投资;相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环境规制地区企业,绿色信贷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低环境规制地区企业更为显著。作用机理检验表明:绿色信贷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影响企业过度投资。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呈递增的时间趋势。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过度投资 代理问题 重污染企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劲松 鲁珊珊
文章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PSM-DID模型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可以显著提升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可以提高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宁金辉 史方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的现实需求,以2012年银监会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这一外生冲击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且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作用路径分析还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通过缩小贷款规模,来降低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去杠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妍妍 俞毛毛 岳中刚
“双碳”背景下,通过金融手段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类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绿色声誉,是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政策文件为外生冲击,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污染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绿色信贷政策抑制了重污染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绿色信贷政策通过“遵循成本”机制,降低企业要素的边际产出,抑制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张;纳入融资约束的三重差分模型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出口规模的抑制作用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规模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研究为绿色金融政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钰 张卓 宋敬
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背景下,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企及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分样本中这种正向关系更为显著,同时绿色信贷政策在较长时间序列中均保持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第三,吸收能力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效应。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澜飚 任可歆
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我们研究了《绿色信贷指引》发布所引起的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相对于不受绿色信贷限制的行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对绿色信贷限制性行业的绿色创新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指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主要渠道包括降低融资约束以及提升企业环保关注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处于环境规制力度较大地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加。因此,政府应提高环境规制力度与知识产权保护成本,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以此营造能够引导企业进行高质量绿色创新的金融市场环境,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馨 王营
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双重背景下,本文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了《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前后、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相对于非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的绿色创新表现,以此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相对于非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的绿色创新表现更加活跃,但绿色创新质量提升不明显。这得益于绿色信贷政策的代理成本降低作用和投资效率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地区环境执法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的作用增强。最后,绿色创新既能够显著提升环境和社会绩效,也能够显著提升财务绩效,但对后者的改善具有迟滞性。如何更好地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的有效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本文最直接的政策含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永平 王中和
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健全我国绿色金融运行机制,是实现绿色金融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层面界定绿色金融运行机制涵义,分析绿色金融运行机制构成,包括监督管理与组织运行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信息披露与共享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市场交易机制、评价与服务机制等六个方面,讨论我国绿色金融运行机制建设进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绿色金融运行机制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运行机制 涵义界定 建设对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余怒涛 苗瑞晨 王佳妮
绿色信贷在改善企业环境治理行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审计定价视角出发,探讨绿色信贷政策引致的溢出效应。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显著降低受限企业的审计收费。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引导受限企业进行绿色转型、降低其环境风险以及环境治理中的代理成本,进而降低其审计费用。企业层面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降低审计费用的正面效应在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以及信息质量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地区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效用在银行业竞争更激烈、市场化程度更高以及政府环境规制更强的地区更为明显。结论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从环境规制视角拓展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尘永魁 关健 田冬冬
本文以2012年原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投融资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政策的出台,重污染企业投资和负债规模均明显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说明绿色信贷政策的惩罚效应和波特效应得到了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该项政策提高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到抑制。异质性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所有制和企业规模不同,绿色信贷政策影响效果也存在差异。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所有制为国有且规模较大的重污染企业,《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对投融资的惩罚效应更加明显,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