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8)
2023(11955)
2022(9578)
2021(8465)
2020(6866)
2019(15316)
2018(15490)
2017(29332)
2016(16216)
2015(18451)
2014(18738)
2013(18601)
2012(17987)
2011(16498)
2010(16859)
2009(15482)
2008(15161)
2007(13983)
2006(12847)
2005(12010)
作者
(50885)
(42311)
(42186)
(39936)
(26663)
(20008)
(19158)
(16580)
(16092)
(15290)
(14519)
(14137)
(13763)
(13636)
(13415)
(12963)
(12599)
(12307)
(12259)
(12116)
(11047)
(10639)
(10442)
(9698)
(9525)
(9518)
(9503)
(9492)
(8691)
(8661)
学科
(75625)
经济(75547)
管理(43688)
(39659)
(29108)
企业(29108)
中国(26609)
地方(23237)
(22990)
方法(22597)
数学(19080)
数学方法(18930)
业经(18448)
(17758)
环境(17648)
(16470)
农业(15119)
(14902)
银行(14868)
(14545)
(14457)
(13989)
金融(13982)
(13540)
地方经济(13277)
(12867)
贸易(12853)
产业(12463)
(12353)
(12168)
机构
学院(241672)
大学(238262)
(100374)
经济(98106)
研究(92093)
管理(84494)
中国(70296)
理学(70120)
理学院(69238)
管理学(68084)
管理学院(67649)
科学(56725)
(53133)
(48473)
(48079)
(44622)
研究所(43635)
中心(40564)
(39851)
财经(36459)
业大(35785)
农业(34794)
北京(34556)
(34328)
师范(33930)
(33769)
(32711)
(31894)
经济学(30490)
(29649)
基金
项目(151702)
科学(117813)
研究(113156)
基金(105329)
(92718)
国家(91918)
科学基金(76199)
社会(70280)
社会科(66657)
社会科学(66646)
(62596)
基金项目(55293)
(52186)
教育(50269)
自然(46580)
编号(46305)
自然科(45326)
自然科学(45312)
自然科学基金(44430)
资助(42194)
(40438)
成果(38385)
重点(35360)
课题(34662)
发展(32577)
(32118)
(32044)
(31621)
创新(29754)
国家社会(28605)
期刊
(124796)
经济(124796)
研究(78938)
中国(56211)
(42519)
学报(39237)
科学(36164)
(33930)
管理(33275)
教育(31214)
大学(29166)
农业(29037)
学学(27400)
(26826)
金融(26826)
业经(22919)
技术(21984)
经济研究(19830)
财经(17790)
问题(17266)
(15498)
(14840)
(13175)
商业(12499)
科技(12062)
技术经济(11917)
现代(11546)
国际(11525)
(11233)
论坛(11233)
共检索到391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伟  
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体系外部市场绿色化趋势和内部生产要素高端化趋势,并通过外部市场需求和内部生产要素的新变化研究了我国产业体系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的规律,以及我国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特征,提出促进我国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圣辉  吴信如  
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税收是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针对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仅有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税种及其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专有税种及税制体系的现状,本文分析提出应建立以环境税和碳税为主体,以资源税、消费税等相关税种及其低碳税收优惠政策为辅助的绿色税制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指臣  张涛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体系中产业、市场、技术、政策等子体系面临的问题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和锁定效应探讨了传统经济体系运行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锁定效应提出了破解经济运行锁定状态的推进路径: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绿色规范的制度环境、全面推进的开放格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完善的经济体制;二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驱动机制、生长机制、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运行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乐君  
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开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企业面临的减排压力逐渐增大,亟待建立高效的碳减排管理机制。作为碳减排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碳预算体系能够促进碳减排管理机制与节能减排目标相结合,进而提高碳减排活动的规范化和管理效率。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角度出发,明确电力企业碳预算的核算基础,构建适用于电力企业的碳预算体系,运用上述体系对案例企业减排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算,对其碳减排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晓玲  支琦  曾省辉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不仅是解决全球性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新举措,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济模式。本文从国内外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和经验入手,深刻指出了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的业态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归纳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引导消费潮流、培育绿色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体系"等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江西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必须在"促进能源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引导绿色消费潮流、营造绿色文化氛围"5个方面发力,从而为江西省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晓玲  支琦  曾省辉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不仅是解决全球性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新举措,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济模式。本文从国内外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和经验入手,深刻指出了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的业态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归纳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引导消费潮流、培育绿色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体系"等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江西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必须在"促进能源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引导绿色消费潮流、营造绿色文化氛围"5个方面发力,从而为江西省产业经济发展指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婷婷  曾绍伦  
发展绿色电力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绿色电力产业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的比较视角,分析了我国绿色电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瓶颈。从倾斜化的金融政策、多元化的金融供给主体、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三个角度构建了绿色电力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小成  
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基于创新主体的多元性,本文从企业、政府、大学与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五个层面指出构建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所面临的问题: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卡脖子”技术瓶颈、技术创新服务能力薄弱、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缺失等。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要求,提出构建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路径:夯实企业地位,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政策,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计划;强化基础研究,激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动力;培育中介机构,优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服务;鼓励公众参与,提升绿色低碳市场消费活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翟柱玉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更进一步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强调经济的绿色增长。通过转变经济活动来管理和改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键,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被纳入基本国策。技术创新是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绿色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宏丹   曹玉昆  
绿色金融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政策,推动绿色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影响绿色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绿色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波  温旭新  
以我国省级工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将因子分析原理运用到省际工业发展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际工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区域内均存在不均衡现象。就区域间来看,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东、中、西的阶梯趋势。就区域内来看,东部地区高水平、中等水平发展均衡,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中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居多,高水平和低水平者甚少,呈现出"橄榄球型"。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最高仅达到中等水平,而且有近一半省份处于低水平阶段,呈现出"水滴形"。针对突出的省际工业发展差距,国家应从设立能源重工产业转型基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及构建东、中、西绿色产业链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