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7)
- 2023(14987)
- 2022(12978)
- 2021(11940)
- 2020(10242)
- 2019(23262)
- 2018(22938)
- 2017(45160)
- 2016(24646)
- 2015(27423)
- 2014(27368)
- 2013(27054)
- 2012(25324)
- 2011(22916)
- 2010(23283)
- 2009(22056)
- 2008(22118)
- 2007(19981)
- 2006(17582)
- 2005(16117)
- 学科
- 济(101849)
- 经济(101749)
- 管理(71410)
- 业(67783)
- 企(54720)
- 企业(54720)
- 方法(44936)
- 数学(39817)
- 数学方法(39326)
- 财(29933)
- 农(28414)
- 中国(28185)
- 制(22077)
- 贸(21513)
- 贸易(21500)
- 地方(21471)
- 易(20923)
- 业经(20793)
- 学(20237)
- 务(18706)
- 银(18684)
- 财务(18658)
- 银行(18654)
- 财务管理(18615)
- 农业(18254)
- 行(17797)
- 企业财务(17653)
- 融(17099)
- 金融(17097)
- 策(14965)
- 机构
- 学院(352471)
- 大学(350965)
- 济(147585)
- 经济(144401)
- 管理(132149)
- 研究(120284)
- 理学(112794)
- 理学院(111521)
- 管理学(109519)
- 管理学院(108856)
- 中国(94490)
- 京(74068)
- 财(73301)
- 科学(72255)
- 所(62163)
- 农(58413)
- 财经(57182)
- 研究所(55810)
- 中心(55600)
- 江(54135)
- 经(51760)
- 业大(49928)
- 北京(46839)
- 农业(46083)
- 经济学(45908)
- 范(45898)
- 师范(45473)
- 州(43495)
- 院(43005)
- 财经大学(42356)
- 基金
- 项目(225510)
- 科学(177545)
- 研究(165471)
- 基金(163594)
- 家(142327)
- 国家(141166)
- 科学基金(120261)
- 社会(104714)
- 社会科(99349)
- 社会科学(99323)
- 省(88027)
- 基金项目(85331)
- 自然(77147)
- 教育(76869)
- 自然科(75354)
- 自然科学(75327)
- 划(74565)
- 自然科学基金(73985)
- 资助(68353)
- 编号(67990)
- 成果(56478)
- 重点(51521)
- 部(50669)
- 发(49161)
- 课题(47403)
- 创(46476)
- 性(43588)
- 科研(43564)
- 创新(43540)
- 教育部(43321)
- 期刊
- 济(164271)
- 经济(164271)
- 研究(107410)
- 中国(68695)
- 财(57743)
- 学报(53479)
- 农(52918)
- 科学(48856)
- 管理(48340)
- 大学(40218)
- 融(39551)
- 金融(39551)
- 学学(37823)
- 教育(37180)
- 农业(35448)
- 技术(29582)
- 财经(28332)
- 经济研究(27948)
- 业经(27159)
- 经(24328)
- 问题(21787)
- 贸(20044)
- 业(18751)
- 统计(17422)
- 技术经济(17305)
- 理论(17261)
- 商业(16958)
- 国际(16951)
- 版(16532)
- 策(15850)
共检索到534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丽娜
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张,外汇占款取代再贷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发达区域不仅基础货币投放量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其区域货币乘数也高于其他区域,导致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基础货币变化对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发达区域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区域,对开放程度低的西部不发达区域的影响最小。建议采取适度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缓解区域货币供给的非均衡性,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整体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创 徐曼 汪洋
文章根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利率、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三种货币政策冲击对房价的非对称性影响,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房价调控效果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应不仅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而且各种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冲击影响也都表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FALSTVAR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非对称性 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静
文章运用VECM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纵向和横向非对称性。纵向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消费有非对称性影响,并且长期内消费和投资的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投资的非对称效果明显,消费的非对称性效果不明显。横向非对称性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数据对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明显区别,西部地区效果最差、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效果最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VECM 面板模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袁科 冯邦彦
由于各区域经济结构的异质性,用单一货币政策对其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所得效果不甚显著。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在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区域实行单一货币政策所导致对区域房地产市场非对称的效力问题。最后提出通过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突破原有的线性框架约束,使用非线性方法对我国的货币传导渠道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存在三条,分别是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每一条渠道都有各自的门限值,各条渠道不同的门限值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非对称性特征,同时也形成了每一条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传导 非线性 非对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蔚豪
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三大经济区域产出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中性,短期内具有区域效应,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冲击对各地区经济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而趋于一致。
关键词:
S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金融危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强 张晓峒 司颖华
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论证了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可以弥补VAR模型在宏观经济变量选取方面不足问题,并借助更有效的因子个数确定最小熵方法,从选取的我国35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变量中提取了6个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因子扩展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表明FAVAR模型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中产出变量和价格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能被更完整地反映出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非对称性 FAVAR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丽娜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处于-0.08~-0.05之间。同时,研究得出1998年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为-0.09~-0.03,1998年后为0.002~0.026,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减弱。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因此也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关键词:
信贷配给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阀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韦琪
产业发展状况关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本文对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传导机制进行理论描述,并基于T-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刻画货币政策冲击下三大产业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响应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货币政策与产业发展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门限效应;第二,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动态冲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低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高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第三,相同区制内,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产业的冲击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现象。因此,应结合"区制"差异采用不同的政策工具调控三大产业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门限模型 非对称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赫永达
考虑到核心通货膨胀率是CPI中各商品包含的共同变动趋势,文章基于CPI的8大类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生成了核心通货膨胀率。进而,将核心通货膨胀率作为LSTVAR模型中平滑转换函数的转换变量,利用LST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由核心通货膨胀率确定的不同通胀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高通胀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而低通胀状态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