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4)
2023(7035)
2022(6066)
2021(5403)
2020(4684)
2019(10566)
2018(10673)
2017(21616)
2016(11343)
2015(12821)
2014(12889)
2013(13210)
2012(12733)
2011(11847)
2010(12236)
2009(11707)
2008(11042)
2007(10215)
2006(9580)
2005(8880)
作者
(35095)
(29491)
(29095)
(28029)
(18545)
(13833)
(13381)
(11251)
(10952)
(10371)
(10164)
(9606)
(9502)
(9317)
(9029)
(8995)
(8586)
(8468)
(8426)
(8262)
(7634)
(7111)
(7084)
(6816)
(6705)
(6623)
(6371)
(6301)
(5954)
(5685)
学科
(74871)
经济(74826)
管理(29692)
(27316)
方法(26731)
数学(24763)
数学方法(24629)
(18803)
企业(18803)
中国(17982)
地方(17002)
(15267)
地方经济(12575)
(12228)
(12220)
业经(11913)
(11460)
(10950)
贸易(10942)
(10593)
农业(10421)
(9794)
银行(9769)
环境(9528)
(9480)
(9203)
金融(9203)
(8398)
(8159)
(8098)
机构
大学(181361)
学院(180034)
(92025)
经济(90465)
研究(66516)
管理(65269)
理学(55516)
理学院(54865)
管理学(54039)
管理学院(53683)
中国(51243)
(41486)
(37984)
科学(36971)
(34179)
财经(32860)
经济学(30903)
研究所(30602)
(29673)
中心(28502)
(27948)
经济学院(27787)
(26617)
北京(24660)
财经大学(24155)
业大(23900)
(23330)
(22266)
师范(22068)
农业(21831)
基金
项目(108384)
科学(85254)
基金(79791)
研究(79317)
(69266)
国家(68761)
科学基金(57684)
社会(53535)
社会科(50964)
社会科学(50951)
基金项目(41222)
(40611)
教育(35559)
自然(34524)
(34188)
资助(33865)
自然科(33656)
自然科学(33647)
自然科学基金(33036)
编号(30567)
成果(25485)
(25323)
(25184)
重点(24636)
国家社会(23203)
教育部(21738)
(21538)
课题(21447)
人文(21070)
发展(20962)
期刊
(108059)
经济(108059)
研究(62391)
中国(32494)
(29619)
管理(25033)
学报(24902)
(24432)
科学(23708)
经济研究(19650)
大学(19229)
(19080)
金融(19080)
学学(18343)
财经(17360)
农业(16411)
技术(15366)
(15154)
业经(14962)
问题(14797)
教育(12979)
统计(12099)
(12077)
技术经济(11854)
国际(10368)
(9952)
决策(9320)
商业(9296)
经济问题(9195)
世界(8962)
共检索到281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春  
文章使用改进型的变弹性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各要素产出弹性和我国各要素潜在增长率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驱动型和工业增长型;以需求侧为核心的扩张性政策难以更为持久的维持经济高位运行;尽管全国层面各类要素潜在增长率出现变化,但不同区域仍存较大差异。现阶段经济政策调整仍需根据各地实际差异进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毛培  
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毛培  
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带来的资本投入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3)虽然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下降趋势,但区域层面则呈现出增长率分化的趋势。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各地区同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基于长期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震荡的状况,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豫媚  陈彦斌  
本文使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对1979-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79-202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计算结果显示2012-2014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放缓,但下降幅度有限,这表明当前经济增长的放缓主要是周期性放缓。但是,由于中国面临潜在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只能谨慎使用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下行风险。本文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至6.3%的低位。由于中长期内现实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会保持一致,所以宽松货币政策难以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故不应持续使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冉光和  钟德华  
根据估算的省区生产函数,测定28个省区资本存量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并考察它们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发现省区间经济增长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边际生产率角度实现省区间经济增长收敛,应着手完善地区间投资融资协调机制,构建地区间产业聚集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区域教育发展公平化机制,优化劳动力城乡区域配置,构建服务型政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卫星  房林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可持续性和潜在增长率估算三方面的理论综述,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尚需改进的空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构建了一个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劳动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一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特征,并估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潜在增长率下降,主要由资本存量增速下降所导致,但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减缓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实际增长率变化主要受潜在增长率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减缓,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所致,未来政策重心应从需求管理过渡到供给管理,着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棕伟  盛磊  陈垚彤  
生产率是影响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全周期和子周期两种视角,利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预测了未来的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对经济的贡献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呈现科技与资本双轮驱动特征;未来我国将跨越上中等收入阶段,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预测结果显示:2036-205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将更加接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阶段"战略目标,更加适应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谭灵芝  
采用生产函数法,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产生的碳排放量纳入到碳排放总量增长框架中,借助年度省级面板数据对2000—2016年各要素碳排放产出弹性进行计算,估算我国潜在碳排放量增长率,并预测分省潜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量增长仍是投资驱动型和工业增长型;从供给侧角度看,潜在碳排放量增长率的下降,主要源于投资结构向好,净出口向中高端延伸所引致。但需求侧管理所产生的消费领域碳排放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投资和净出口碳排放量的减少;根据预测结果,经济在三种发展情境下(基准、乐观、悲观),碳排量变化差异都不大;分省预测结果可知,不同区域潜在碳减排率仍存较大差异。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鸿武  
一、研究意义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分析宏观经济态势以相机抉择的重要参考工具。潜在产出通常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在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Levy,1963);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建伟  
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已从总量基本平衡转向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不断下降。预计我国人口规模在2022年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和劳动力供给规模将持续下降。我国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内在规律性,未来劳动生产率还将保持提升幅度逐年递减的平缓上升走势。未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呈逐年下调走势,预计将从2019年的6.2%逐步下调到2025年的5.4%、2035年的3.9%和2050年的0.2%。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及早调整生育政策、就业政策,尽快落实延迟退休年龄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模式转换,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幅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陆旸  
我们根据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趋势,对投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一定假设之后,估计了中国GDP的潜在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见图1及表1)。我们采用的增长核算方程及其对中国潜在GDP增长率进行的估计,基于一定的外生假定条件,这些假设锁定了中国未来潜在GDP增长率和其他相关变量的发展轨迹。下面我们分别论述这些假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华川  白仲林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同比数据的优势、准确反映和及时调控宏观经济,本文提出一种估计同比数据混频近似因子模型的EM算法,并得到了我国月度GDP同比增长率的估计,然后利用此指标分析了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研究发现,月度数据的局部极差大于季度数据,尤其在宏观经济经历严重外部冲击时期,月度和季度GDP增长率数据相差较大,即季度GDP平滑了经济的波动性,低估了外部冲击效应。另外,月度GDP增长率数据能够更加精确、及时确定经济周期的转折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