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4)
2023(16443)
2022(14028)
2021(12850)
2020(11276)
2019(25637)
2018(25488)
2017(49610)
2016(26506)
2015(29691)
2014(29596)
2013(29401)
2012(27376)
2011(24925)
2010(25016)
2009(23543)
2008(22912)
2007(20474)
2006(17977)
2005(16196)
作者
(79166)
(66355)
(66127)
(62973)
(41946)
(31977)
(30228)
(25974)
(24924)
(23426)
(22502)
(21892)
(21039)
(20883)
(20633)
(20449)
(20051)
(19712)
(19107)
(19049)
(16525)
(16402)
(16188)
(15186)
(15167)
(14764)
(14615)
(14360)
(13415)
(12947)
学科
(127085)
经济(126963)
管理(76514)
(73262)
(59353)
企业(59353)
方法(55032)
数学(48872)
数学方法(48375)
(31652)
中国(30301)
(29388)
(28508)
贸易(28496)
(27644)
地方(25141)
(24025)
业经(24010)
(22649)
(19768)
财务(19721)
财务管理(19677)
农业(19274)
(19243)
金融(19240)
(18998)
银行(18938)
企业财务(18670)
(18105)
环境(17146)
机构
大学(394045)
学院(393030)
(176073)
经济(172883)
管理(150412)
研究(134385)
理学(130204)
理学院(128810)
管理学(126718)
管理学院(126007)
中国(101627)
(80949)
科学(80145)
(79587)
(68445)
(67322)
财经(64098)
研究所(62188)
中心(60649)
业大(59156)
(58100)
(56673)
经济学(55213)
农业(53430)
北京(50706)
经济学院(49821)
(48005)
财经大学(47522)
(47222)
师范(46612)
基金
项目(258906)
科学(203217)
基金(190643)
研究(182427)
(167835)
国家(166513)
科学基金(142014)
社会(118513)
社会科(112627)
社会科学(112593)
基金项目(100925)
(99808)
自然(93131)
自然科(91040)
自然科学(91011)
自然科学基金(89407)
(84564)
教育(83423)
资助(78874)
编号(71425)
重点(58726)
(58044)
成果(56968)
(55881)
(53638)
科研(50732)
创新(50347)
国家社会(49842)
教育部(49710)
课题(48763)
期刊
(192075)
经济(192075)
研究(114417)
中国(65293)
学报(63600)
(61235)
(59217)
科学(56762)
管理(54667)
大学(47588)
学学(45676)
农业(39695)
(37594)
金融(37594)
经济研究(32912)
技术(32705)
财经(32272)
业经(29090)
教育(28341)
(27800)
问题(26184)
(25879)
国际(23855)
技术经济(21004)
(20868)
统计(20692)
商业(19575)
(18446)
世界(18342)
理论(18215)
共检索到576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仲昆  肖继五  
笔者利用SVAR与VEC模型研究发现,通过投资、消费、外贸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进行调节,在短期与长期存在差异性。短期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占比,适当扩大政府消费占比,有效抑制进出口增长速度等方面;长期调整的重点应集中于有效提高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占比上。由于我国消费和外贸结构调整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作用突出,因此,需要通过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国内消费需求来改变消费、投资和外贸结构,以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实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一文对 1 982— 1 999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差额项目进行了分析。它揭示了这一时期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差额的变动趋势 ,阐述了这些主要差额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我国储备资产变动的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石凯  
以贸易收支差额/GDP比率测度的我国相对贸易收支差额与同一时间维度的经济增长率严重背离,说明我国并没有实行重商主义。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加速,相对贸易顺差水平在收缩,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降低,持有对华双边贸易逆差的国家试图以打压中国经济增长的措施来缩减对华贸易逆差的政策无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俞会新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 ,对就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城乡结构、体制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也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增加。要缓解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 ,必须积极推进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对职工的培训 ;大力扶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 ,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平  张燕生  毕吉耀  关秀丽  张一  张哲人  
国际产业转移:重塑国际经济结构的重要机遇在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调整处于核心地位,属于原生性结构调整,起主导支配作用;贸易和资本结构调整是派生性结构,由产业结构调整决定。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了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宁波市国家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学会  
本文在对宁波市企业兼并、改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税收影响的分析,指出税收工作因所有制结构调整而面临的新问题:重组形成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等关联企业出现大量避税现象;企业兼并、破产等产生大量“死欠”(税);不同经济成分的相互渗透使得原来按经济成分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处于尴尬的境地;而对随股份制企业发展出现的资本、证券市场,税收却又没能给予应有的调节……为此,文章提出应通过尽快制定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中涉税问题的法规、改按经济成分实行税收优惠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实行税收优惠、核销“死欠”等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欢子  
新西兰是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将其列入24个高收入国家。1993年新西兰人均GNP为12600美元,为美国的64.8%,几乎与统一前的联邦德国相接近。 但是,从新西兰经济的某些方面看,它与许多发达国家不一样。新西兰第一产业的生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志伟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我国经济自身周期性调整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及时加强宏观调控,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平稳发展的态势。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把握有利时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并使之成为我国今后的一项长期战略。在结构调整问题上,首先要从长远出发,把经济重心放到满足内需上,降低我国产业和产品对国外需求的依赖性,提高抵御危机冲击的能力。其次,要进一步调整对外经济结构,将比较优势原理与竞争优势原理结合起来,将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经济贸易战略与风险防范意识结合起来,将区域化战略与全球化战略结合起来。其三,要进一步调整对内经济结构,促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昭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它主要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动为核心。二是区域结构变动。从空间类型看,区域结构变动主要体现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在全国经济总体中的变动情况。三是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主要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通过分析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程度,能够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依赖程度,从而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熙保  陈志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是简单的商业周期,而是涉及世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将面临重大结构性调整。犹如一面镜子,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也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外贸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在后危机时期,基于世界经济增长、生产和贸易格局等方面的重大结构性调整,迫切需要加快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稳定和拓展对外贸易规模,调整与优化外贸空间结构,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促进外贸协调和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春杰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体制和政策问题是导致结构性矛盾产生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以何种机制进行调整,在于政府能否摆正位置,正确地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潮  
将经济体分为ICT生产部门I、CT使用部门和非ICT使用部门三个部门,假设经济处于均衡增长路径和用于生产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劳动力不变,对三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后发现,劳动力从TFP最高的ICT生产部门流向TFP较低的ICT使用部门,而TFP最低的非ICT使用部门成为劳动力转入最多的部门,劳动力在三部门间的流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研究结果显示,就业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关系可以充分解释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大丰  
我国的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建立在碳生产率基础上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可以降低碳排放,但是由于经济系统存在复杂的产业关联,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构成较大的冲击。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既要考虑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又要考虑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力。运用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碳排放的影响力系数,综合考虑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碳排放的影响力,指出既可以降低碳排放、又可以保持经济增长稳定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