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7)
- 2023(7877)
- 2022(6696)
- 2021(5954)
- 2020(5329)
- 2019(11994)
- 2018(11924)
- 2017(24895)
- 2016(12896)
- 2015(14871)
- 2014(15120)
- 2013(15444)
- 2012(14872)
- 2011(13978)
- 2010(14232)
- 2009(13823)
- 2008(13505)
- 2007(12175)
- 2006(11176)
- 2005(10207)
- 学科
- 济(86893)
- 经济(86821)
- 管理(38599)
- 业(37806)
- 方法(37093)
- 数学(34584)
- 数学方法(34414)
- 企(28500)
- 企业(28500)
- 中国(21558)
- 地方(18096)
- 财(17156)
- 农(15290)
- 制(15045)
- 银(14198)
- 银行(14195)
- 行(13551)
- 业经(13393)
- 融(13249)
- 金融(13249)
- 地方经济(12765)
- 贸(12348)
- 贸易(12340)
- 易(11928)
- 学(11114)
- 险(11030)
- 保险(10938)
- 农业(10054)
- 务(9969)
- 体(9968)
- 机构
- 大学(208620)
- 学院(206283)
- 济(106079)
- 经济(104279)
- 管理(81680)
- 理学(69170)
- 理学院(68544)
- 研究(68167)
- 管理学(67822)
- 管理学院(67439)
- 中国(57888)
- 财(51571)
- 京(42384)
- 财经(40952)
- 经(37082)
- 经济学(35670)
- 科学(34562)
- 所(33151)
- 经济学院(32153)
- 中心(30899)
- 财经大学(30451)
- 江(29700)
- 研究所(29221)
- 北京(27577)
- 农(24399)
- 院(23960)
- 州(23665)
- 商学(23237)
- 业大(23156)
- 范(23127)
- 基金
- 项目(123097)
- 科学(98226)
- 研究(92525)
- 基金(92104)
- 家(77081)
- 国家(76504)
- 科学基金(66517)
- 社会(63763)
- 社会科(60714)
- 社会科学(60697)
- 基金项目(47680)
- 省(45680)
- 教育(41961)
- 资助(40186)
- 自然(39313)
- 自然科(38363)
- 自然科学(38351)
- 划(37847)
- 自然科学基金(37679)
- 编号(35904)
- 部(29701)
- 成果(29609)
- 国家社会(27123)
- 重点(26997)
- 发(26832)
- 教育部(26520)
- 人文(25954)
- 课题(24735)
- 创(24360)
- 社科(24155)
- 期刊
- 济(120431)
- 经济(120431)
- 研究(72185)
- 财(37912)
- 中国(34318)
- 管理(30370)
- 融(29428)
- 金融(29428)
- 科学(22739)
- 学报(22652)
- 财经(22217)
- 经济研究(21317)
- 农(20698)
- 经(19019)
- 大学(18607)
- 学学(17798)
- 技术(17759)
- 问题(16232)
- 业经(16222)
- 统计(13989)
- 贸(13861)
- 技术经济(13603)
- 农业(13505)
- 策(11990)
- 教育(11845)
- 国际(11629)
- 理论(11538)
- 决策(11296)
- 商业(10988)
- 经济问题(10081)
共检索到319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华
本文以筛选调控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为出发点,利用非线性STR模型对1952—2010年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诸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滞胀风险评价模型对历年经济的滞胀风险进行定量评价。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非线性STR模型 需求拉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汤凤林 甘行琼
近期我国经济呈增速趋缓、物价攀升的边际滞胀态势。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是人口红利减少、储蓄—投资转化率低和制度不完善,引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企业成本上涨和公众的高通胀预期。借鉴国内外有关滞胀治理的理论研究,我国应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劳动的收入份额,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保投入,实行结构性减税,完善科技投入体制,完善产权、户籍、社保和行政法律制度,明确货币政策的币值稳定目标,合理引导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滞胀的成因,发现:从经济基本面看,导致滞胀的因素主要有负向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影响以及劳动生产率下滑和实际工资刚性;从政策面看,导致滞胀的因素主要是货币波动与价格管制。以此来分析中国,我们认为: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近期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很小,但中长期面临增速放缓与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因此,在政策面上要妥善应对,谨防政策不当引致的滞胀风险。
关键词:
滞胀 总供给冲击 政策风险 供给面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志敏 王良健
我国经济的深层隐忧不仅是通胀问题,而且是通胀与停滞并存的"滞胀"问题。"滞胀"风险的根源在于技术创新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防止通胀问题,又要避免因政策过分紧缩导致经济增长过快下滑,陷入经济停滞的困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迎联
我国经济的深层隐患不仅是通胀问题,更是通胀、停滞与失业并存的"滞胀"问题。相关分析表明,滞胀的风险来自于"投资拉动、出口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货币超经济发行、流动性过剩、收入分配失衡、外部输入性以及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叠加作用。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内生型增长是今后我国宏观政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滞胀风险 宏观政策 内生型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力 李沂 肖继五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和扩散,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已远低于潜在增长率;而由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显现。在外需短期无法恢复、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滞胀的风险在逐步加大。VEC模型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共同决定我国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现阶段应在有效监控经济景气程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以便提高政策搭配效果,有效化解风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汤铎铎
通过基本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变换,探讨增长与通胀的多重可能组合,分析了开放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以及"滞胀"组合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回答中国是否面临"滞胀"风险,以及如何避免出现"滞胀"局面。
关键词:
菲利普斯曲线 滞胀 开放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坤 卢倩倩 许光建
2016年1月以来,随着中国CPI数据回升,关于中国是否出现滞胀危机的讨论不断。本文对OECD国家总体、美国和中国CPI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已经明确的美国滞胀特征进行了总结。本文还从我国价格环境、货币环境、国际环境论证了中国并未出现滞涨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并未出现滞胀,并且未来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很小;中国未来将存在一段“增长速度下降、通胀速度上升”的时期。最后,本文从构建规则型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价格指数体系、疏通价格传导机制、约束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滞胀 石油危机 供给冲击 有效需求不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奇渊 熊婉婷 栾稀
后疫情时代,滞胀和债务危机风险并存,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挑战。本文发现,基准情形下,各国面临的滞胀压力和债务危机风险均有望缓解,但仍需警惕负向的供给冲击进一步持续、各国经济复苏分化加剧、主要经济体逆周期政策退出时点选择不当等风险事件。极端情形下,局部地区乃至更多国家或因上述风险事件陷入滞胀或爆发债务危机。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同时积极加强卫生和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全球经济 滞胀 债务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斌
在充分吸收、借鉴过往应对滞胀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国际社会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滞胀风险近期,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转向,对抑制来自供给侧的通胀作用有限,而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明显上升。这种“高通胀、低增长”特征,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滞胀”时期较为相似,但也存在货币宽松程度远超以往、国际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更加复杂等差异。在充分吸收、
关键词:
滞胀 全球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郑栋才
社会需求与供给的整个经济的总量结构体系,一定要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地向前运动,当它处于当前社会劳动生产率所决定的使社会获最大效用的状态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滞后或偏离此状态都是非均衡的。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已经导致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失衡,必须依靠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才能维持供求平衡。而这种依靠是不能持久的,如果这样的收入分配和经济总结构体系不及时加以调整,经济发展就很有可能出现滞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可兴
此文在大量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经济滞胀的形成机制和产生根源,指出经济滞胀是多种经济关系失衡的综合反映,也是资本主义矛盾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采取的新的爆发形式;滞胀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周期性,但是可能在一定条件下重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今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既要防止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刺激政策过早退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下滑,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好政策调控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与主流经济学的"实物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货币经济"的分析方法,表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滞胀"的危险,提出以16%的名义GDP增长率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调整失衡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货币 通货膨胀 经济周期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炳炎 刘变叶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严重失衡,"滞胀"现象日益显现,及时有效地矫治"滞胀"已成为宏观调控的头等大事。面对新的"滞胀"现象,采取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显然已无力应对,必须改弦更张,即:通过制度创新,运用中国特色分享经济机制的天然功能有效抵御"滞胀",从微观经济组织内生机制入手,探讨解决宏观失衡问题。可以通过全面推进分享制经济形式,运用其产生的反"滞胀"功能,进行彻底矫治,达到治本之目的,并为实现"无滞胀经济发展"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滞胀 分享经济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民 陈卫东
本文通过历史案例分析表明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验告诉我们 ,反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对短期经济状况的调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采取单纯的总量政策和需求政策治理通货紧缩 ,从长期看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的不均衡。总量政策的使用要适度 ,经济调控政策要实现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结合 ,要兼顾微观基础。外部冲击是恶化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原因 ,因此 ,开放经济下的一般均衡分析是现今各国制定治理通货紧缩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有一定的特殊性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经济转轨及体制变革、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微观行为的变化有关系 ,在现阶段 ,进行制度改革和建设更为重要
关键词: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调控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