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9)
2023(10201)
2022(8582)
2021(7675)
2020(6329)
2019(14418)
2018(14431)
2017(28238)
2016(15039)
2015(17233)
2014(17248)
2013(17582)
2012(17448)
2011(16313)
2010(16897)
2009(16106)
2008(15611)
2007(14193)
2006(13420)
2005(12772)
作者
(47756)
(39665)
(39463)
(37565)
(25389)
(18885)
(17959)
(15231)
(15141)
(14319)
(13706)
(13062)
(13056)
(12994)
(12593)
(12348)
(11771)
(11591)
(11576)
(11243)
(10412)
(9916)
(9779)
(9306)
(9146)
(8919)
(8873)
(8834)
(8223)
(7861)
学科
(88919)
经济(88837)
管理(37198)
(35024)
方法(27009)
中国(26953)
地方(25052)
(24973)
企业(24973)
数学(23460)
数学方法(23307)
(20256)
业经(17282)
(16212)
(15897)
金融(15897)
地方经济(15753)
(15661)
(15634)
(15551)
贸易(15537)
(15294)
银行(15264)
(14988)
(14964)
农业(13746)
(13018)
环境(11929)
(10749)
(10737)
机构
大学(235321)
学院(234280)
(111516)
经济(109320)
研究(93577)
管理(80278)
中国(72727)
理学(66291)
理学院(65450)
管理学(64532)
管理学院(64102)
科学(53604)
(52333)
(51482)
(49469)
研究所(44144)
中心(39940)
(39845)
财经(39281)
(37050)
经济学(36236)
(35459)
北京(34858)
(33191)
经济学院(32308)
(31676)
师范(31328)
农业(31089)
业大(31017)
(29743)
基金
项目(137264)
科学(106299)
研究(101837)
基金(97530)
(85317)
国家(84596)
科学基金(69584)
社会(65683)
社会科(62321)
社会科学(62305)
(52916)
基金项目(49807)
教育(45248)
(45138)
自然(41498)
资助(41448)
自然科(40400)
自然科学(40385)
编号(40198)
自然科学基金(39661)
(36935)
成果(34886)
重点(31755)
(30738)
发展(30185)
课题(30076)
(29708)
(27616)
国家社会(27524)
教育部(26119)
期刊
(140562)
经济(140562)
研究(84245)
中国(52768)
(37831)
(36057)
学报(35221)
管理(33535)
科学(32786)
(30090)
金融(30090)
大学(26746)
农业(25920)
学学(25091)
教育(25069)
经济研究(24180)
业经(21183)
财经(20717)
技术(20209)
问题(18974)
(18063)
(17147)
国际(16974)
世界(13936)
(13311)
技术经济(13233)
商业(12122)
经济问题(11647)
理论(11471)
统计(11437)
共检索到393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芳东  
本文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存在的困难。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凸显,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任重而道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十九大报告中对外开放相关论述的学习体会,其中包括: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开放格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理念,以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理论上的创新。文章提出我国世界经济研究要高度关注这些重点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志培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家先后出台很多政策文件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并对战略新兴产业下大力度进行培育,使之逐步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强有力的产业支持力量,本文通过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国外经验研究,提出了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的全面升级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丹  陈志昂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的、高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持续经常项目顺差。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并将最终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本文通过分析5种储备货币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的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但是这种影响却很微弱;对美元国际地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衡量网络外部性的变量,这意味着人们的习惯是决定美元国际地位的最主要因素。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美国当前的经常项目逆差还不足以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大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持续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和国际资本净流入的不稳定状态促使美元不断贬值;国际金融机制的变迁降低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强势美元的意识形态基础也日渐销蚀。而欧元依托日益强大的欧盟,逐步提升其国际货币的地位;亚洲的货币整合也在逐步推进。展望未来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国只有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才能在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中保持相对优势,但无论如何,单一货币主导的货币格局将一去不复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钢  王罗汉  
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实证分析了不同所有制对省际经济收敛的影响。利用加权变异系数法,研究得出第二产业对省际间经济差距影响最大的结论,直到2010年仍占到80%以上。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经济重心方法同时,对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区域差距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国有经济正在推动中国工业经济重心向西部移动,为解决中国东西部经济差距缩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研究发现,整体上讲,地区间经济差距已呈收敛态势。通过所有制结构分解表明,尽管国有经济在不同地区间也存在差距,但没有非国有经济明显;非国有经济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2011年不同省份工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书维  丘俭裕  
OFDI是中国进行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手段。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技术的研发利用和数字商品服务的供需关系,使得目前各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和距离。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国与国之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会引起国际投资和贸易领域的相对优劣。文章基于中国OFDI截面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数字经济差距对中国OFDI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国际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对中国OFDI产生抑制性影响的结论;而后使用调节效应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差距通过市场消费能力、劳动力资源禀赋和知识技术水平影响OFDI。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赤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恩锋  陈士才  
人民币国际化与日元有诸多的相似背景,因此人民币是否会重复日元的轨迹值得探讨。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地位进行了三种假设,并进行相应分析,就如何避免重复日元的轨迹提供了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光碧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失衡、环境破坏、尤其是地区间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之间的差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尽快有效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开忠  顾芸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南北经济分化加剧,平衡南北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深入考察了我国新时代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趋势。文章首先通过偏离-份额法分析得出2015-2020年北方经济趋弱的原因在于其三次产业差异性竞争力均处于劣势地位、失去了第二产业结构性竞争优势;其次,进一步将差异性因素划分为区位性、机制性两方面,选取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检验了“区位性-结构性-机制性”三大经济影响因素;另外,面向形成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北方区位将迎来发挥优势的契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和发展动力转型是北方结构转型的重点;南北平衡发展更亟待制度和战略创新;最后,提出加快北方发展、促进南北均衡的若干对策建议。文章试图为挖掘缩小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可能因素提供科学分析框架,期望对平衡南北发展有所助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来运  郑鑫  周平  李拓  
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发展的不平衡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从区域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南快北慢"的新特征,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主要表现,从区域、生产、需求3个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的差距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各类因素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南北经济差距表现在多个层面,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北方经济增长困难较多,主要受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慢、工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北方资本积累速度较慢,而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数量减少等也是重要原因。此外,研究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增长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左停  余蕾  齐顾波  
本文运用二阶段泰尔系数,根据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人口等区域经济指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聚类、程度、趋势、来源和构成。同时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区域差距总体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区域差距的持续上升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的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差距对全国的整体差距贡献率最高,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西部地区虽然对总差距的贡献率相对东部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区域内各省内部差距状况来说,对总体区域差距贡献率最高为省内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福祥  江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东、中、西部经济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与此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这一问题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付加锋  郑林昌  程晓凌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哥本哈根艰难谈判,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催生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作为世界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各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必要加以全面认识。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在省域层面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取一些关键性指标与国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我国地区低碳发展水平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②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局部跳跃"的格局;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今后我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逐步加强低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