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4)
- 2023(15795)
- 2022(13467)
- 2021(12469)
- 2020(10651)
- 2019(24283)
- 2018(23976)
- 2017(47131)
- 2016(25706)
- 2015(29025)
- 2014(29375)
- 2013(29228)
- 2012(27755)
- 2011(25129)
- 2010(25620)
- 2009(24372)
- 2008(24620)
- 2007(22356)
- 2006(20027)
- 2005(18653)
- 学科
- 济(119391)
- 经济(119252)
- 管理(80878)
- 业(74574)
- 企(61091)
- 企业(61091)
- 方法(46935)
- 数学(41477)
- 数学方法(41043)
- 财(40768)
- 中国(32415)
- 农(30158)
- 制(28484)
- 地方(25696)
- 业经(23827)
- 学(23141)
- 务(22215)
- 财务(22166)
- 财务管理(22100)
- 银(21125)
- 银行(21090)
- 企业财务(21022)
- 贸(20989)
- 贸易(20977)
- 易(20387)
- 行(20103)
- 融(19355)
- 金融(19351)
- 农业(19086)
- 体(18985)
- 机构
- 大学(379326)
- 学院(378945)
- 济(168694)
- 经济(165171)
- 管理(141005)
- 研究(132218)
- 理学(119571)
- 理学院(118266)
- 管理学(116383)
- 管理学院(115665)
- 中国(103429)
- 财(88155)
- 京(79452)
- 科学(76494)
- 所(68168)
- 财经(65721)
- 农(60644)
- 研究所(60573)
- 中心(59781)
- 江(59775)
- 经(59279)
- 经济学(53517)
- 业大(51472)
- 北京(50638)
- 财经大学(48166)
- 经济学院(47933)
- 范(47390)
- 农业(47295)
- 师范(46962)
- 院(46759)
- 基金
- 项目(234210)
- 科学(184246)
- 研究(173410)
- 基金(170441)
- 家(147213)
- 国家(145985)
- 科学基金(124410)
- 社会(111557)
- 社会科(105779)
- 社会科学(105750)
- 省(90314)
- 基金项目(88575)
- 教育(79805)
- 自然(77857)
- 自然科(76000)
- 自然科学(75972)
- 划(75748)
- 自然科学基金(74627)
- 资助(71244)
- 编号(70181)
- 成果(59795)
- 部(53459)
- 重点(52966)
- 发(50724)
- 课题(49123)
- 创(47938)
- 性(46575)
- 制(46508)
- 国家社会(46330)
- 教育部(46169)
- 期刊
- 济(197227)
- 经济(197227)
- 研究(122539)
- 中国(78901)
- 财(73159)
- 学报(55647)
- 农(55432)
- 管理(53820)
- 科学(50861)
- 大学(42885)
- 融(42509)
- 金融(42509)
- 学学(40563)
- 教育(36430)
- 农业(36355)
- 财经(34607)
- 经济研究(32837)
- 技术(31918)
- 经(29728)
- 业经(29329)
- 问题(25721)
- 贸(22107)
- 技术经济(20044)
- 统计(19020)
- 理论(18821)
- 国际(18797)
- 业(18347)
- 世界(17369)
- 版(17339)
- 商业(17158)
共检索到595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通过对我国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的有效度量,文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线性回归模型对两者关联性进行的研究表明: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互扰性;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波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并成为我国自1994年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向调节力度较小,并具有明显的时滞,而相机抉择机制引致的财政收支外生变化对经济的反向调节虽然时滞较短,但工具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失灵;财政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扩张性政策较紧缩性政策好,相机抉择机制较自动稳定机制好。
关键词:
波动 引致效应 “软扩张”效应 稳定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友 丛树海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政策运行轨迹的历史考察 ,认为我国的相机财政政策不管是收入政策还是支出政策抑或是综合预算政策 ,都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 ,且各项政策周期内波动幅度都不是很大 ,除了极个别的年份外 ,基本上保持在 2个百分点以内。就收支政策的波动来看 ,两者的波动保持了较高的相似性。 1995年前 ,两者都位于均衡水平之下运行 ,1995年后 ,两者又都位于均衡水平之上运行。但就稳定职能来说 ,财政支出政策明显地要好于财政收入政策 ,综合预算政策基本上与稳定职能保持一致。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 自动稳定 周期波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周达军
财政政策应如何在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之间进行有效权衡,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内生的制度缺陷,自动稳定器无法单独胜任稳定经济的角色;而缺乏约束的自由裁量行为又使得相机抉择具有较大的赤字和政治周期风险;尽管一些经济体采取了一些财政规则,但经验证据并没有表明规则约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反,在一些经济体,财政规则反而引致了更大的隐性财政风险。鉴于两种机制各自的优弊,为在提高财政政策稳定绩效的同时保持市场尽可能高的效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应首先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相机抉择的灵活性以弥补自动稳定器的不足。为提高相机抉择的有效性,必须采取过程控制,而非目前被...
关键词:
自动稳定器 相机抉择 权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学英 白文周
市场信心变化是否会造成经济波动,如何选择财政调控策略稳定市场信心进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文章利用矢量自回归模型和季度数据,在控制相关变量基础上对此进行的研究表明,市场信心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滞后影响非常显著,其中企业信心变化与消费者信心变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路径存在明显差异,虽自1999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用效果在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差异明显。紧缩性财政收入政策虽对市场信心具有反向抑制效应,但并不显著,扩张性支出政策虽在经济低迷时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成效在不同支出项目
关键词:
市场信心 经济波动 反馈效应 调控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文 曹建海 程灵沛
文章选用我国1978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H-P滤波估计我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通过建立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我国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财政政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财政收入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对称性,且财政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反应并不敏感。因此,需要改变财政支出的刚性特征,同时调整财政收入结构,以增强财政政策平稳经济波动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产出缺口 财政支出 财政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文富 赵玲
文章在利用Muller and Robert方法估计的实际预算余额的结构性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性预算余额、私人消费和实际GDP三变量的SVAR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方法得出我国现行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的长期贡献率为9.38%,私人消费对产出的贡献远高于财政支出(结构性预算余额)对产出的贡献。文章首先将实际预算余额分成结构性预算余额和周期性预算余额两部分,同时利用估算出的潜在产出对实际预算余额进行了估计,其次检验了结构性预算余额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以及产出的影响,最后实证分析我国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产出和私人消费的影响,即都存在正向关系。
关键词:
结构性预算余额 私人消费 SVAR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文富 赵玲
文章在利用Muller and Robert方法估计的实际预算余额的结构性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性预算余额、私人消费和实际GDP三变量的SVAR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方法得出我国现行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的长期贡献率为9.38%,私人消费对产出的贡献远高于财政支出(结构性预算余额)对产出的贡献。文章首先将实际预算余额分成结构性预算余额和周期性预算余额两部分,同时利用估算出的潜在产出对实际预算余额进行了估计,其次检验了结构性预算余额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以及产出的影响,最后实证分
关键词:
结构性预算余额 私人消费 SVAR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付一平 刘金全 梁冰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需求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判断我国财政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联,描述结构VAR模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我们发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机选择性和对经济周期阶段的依赖性,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软扩张”的经济周期态势下,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内产出的作用方向。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周期 冲击反应函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金全 梁冰
财政政策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并在需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定量描述和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相依性,在结构VAR模型中刻画了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操作的相机选择性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在目前我国进入新经济周期的态势下,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作用,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周期 传导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勇 李富强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产出效应、通货膨胀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产出效应还是通货膨胀效应,我国财政政策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明显大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并且其对产出的影响也更为持久,而在通货膨胀或价格效应方面也是如此,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价格的影响远比紧缩性财政政策大且深远。对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可从价格和工资黏性的角度进行解释,而对于财政政策产出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可从公众预期、政府政策实践和消费者信用市场不发达等方面寻找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馨 康锋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每次波动,中国政府都实施了相机抉择型财政政策。1998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改变了中国财政政策的运作模式,使之从被动型赤字财政政策转到主动型上来了,大大加强了相机抉择型财政政策运作的分量,取得了一定的甚至很大的效果,但负作用也显而易见,增强了经济运行对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性的依赖。这就需要对中国的财政政策实践重新进行思考。本文运用时间一致性理论,对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其结论为:财政政策中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中的相机抉择部分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关键原因;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既有看法是似是而非的;政府必须选择规则型的财政政...
关键词:
时间一致性 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 规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永刚 郭长林
在经济发生波动时,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尤其如此。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以产出和通货膨胀为反应变量的财政支出规则,本文分析了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引入财政支出规则后,除了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财政政策还能够通过居民预期改变其消费行为。不仅如此,财政政策的预期效应取决于其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反应程度,只有当反应程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预期效应才会显现,反应程度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财富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导致财政政策扩张挤出居民消费。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国1996Q1—2011Q4的季度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发现,财政支出在样本期内对产出具有明显的反馈。...
关键词:
财政政策规则 预期 居民消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潘超 程均丽
本文基于1981~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了一个包括家庭借贷约束与政府支出冲击的真实商业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本文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以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的效应、家庭借贷约束的敏感性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研究发现:第一,调整财政支出冲击参数的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和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产出效应强于挤出效应;第二,调整借贷约束参数的结果显示,家庭部门受到的借贷约束越强,财政支出冲击对有效消费和债务水平的正向影响会越弱,即越倾向于降低家庭杠杆率。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政府财政支出应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政府应给予家庭和企业部门相对较强的借贷约束,同时配合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避免触发"债务-通缩"风险而陷入蓬齐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