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9)
2023(12090)
2022(10373)
2021(9607)
2020(7820)
2019(17840)
2018(17692)
2017(33167)
2016(17475)
2015(19967)
2014(20078)
2013(20343)
2012(19824)
2011(18206)
2010(19034)
2009(18150)
2008(17973)
2007(16173)
2006(15099)
2005(14370)
作者
(52192)
(43325)
(43187)
(40960)
(27692)
(20478)
(19607)
(16579)
(16357)
(15642)
(14896)
(14440)
(14060)
(14030)
(13378)
(13323)
(12796)
(12500)
(12350)
(12118)
(11329)
(10614)
(10424)
(10105)
(9857)
(9809)
(9623)
(9557)
(8770)
(8525)
学科
(95915)
经济(95829)
管理(53829)
(51960)
(41329)
企业(41329)
中国(31124)
方法(28653)
地方(26721)
数学(24462)
数学方法(24215)
(23480)
业经(20824)
技术(19566)
(18788)
(18707)
(17482)
银行(17469)
(17000)
(16603)
金融(16603)
地方经济(16265)
(16136)
农业(15807)
(15569)
贸易(15550)
(14979)
(13879)
技术管理(13388)
环境(13028)
机构
学院(264272)
大学(263561)
(122634)
经济(120132)
研究(98180)
管理(97531)
理学(80681)
理学院(79708)
中国(79423)
管理学(78637)
管理学院(78100)
(58956)
(57162)
科学(53975)
(50138)
财经(44351)
中心(44157)
研究所(43791)
(42965)
(39869)
北京(38230)
经济学(38061)
(37164)
(36412)
师范(36158)
(34812)
(34666)
经济学院(33785)
财经大学(32360)
业大(30925)
基金
项目(153456)
科学(121352)
研究(119572)
基金(108657)
(92166)
国家(91310)
科学基金(77847)
社会(77814)
社会科(73830)
社会科学(73818)
(61065)
基金项目(56637)
教育(54103)
(50486)
编号(48261)
自然(45015)
自然科(43903)
自然科学(43892)
资助(43833)
自然科学基金(43109)
成果(41608)
(39730)
(36908)
课题(35523)
重点(34910)
(34193)
创新(33647)
发展(33195)
(32666)
国家社会(31868)
期刊
(156577)
经济(156577)
研究(96397)
中国(65228)
(44165)
管理(42488)
(35984)
(34369)
金融(34369)
教育(33914)
科学(32990)
学报(32193)
大学(25611)
技术(25584)
经济研究(25444)
业经(24757)
农业(24254)
学学(23388)
财经(23202)
问题(20461)
(20227)
(17716)
技术经济(16252)
国际(16173)
世界(13998)
理论(13639)
商业(13513)
(13173)
论坛(13173)
图书(13166)
共检索到453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华详  
中国特色经济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3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经济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法在始终坚持更好地为保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服务中,自身也突破了对调整能力的传统认识,区分了经济法与行政法,明确了经济法的正确定位,创新了经济法的发展观,提出了"经济法主体"概念,冲破了公法与私法的界限,形成了与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学研究格局。今后,经济法的发展还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华详  
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基础性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并用,横向经济关系与纵向经济关系的平衡结合,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公法与私法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渗透融合,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国人立足于国情研究本土经济法的发展路径。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还要大发展、大突破,为之保驾护航的经济法必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全面、综合、系统、平衡、适度调控与规范"两只手"的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兆敏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众所周知,不论是对外经贸还是国民生产均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笔者认为,在相当程度上应归功于涉外经济法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本文将概要介绍我国涉外经济法的框架,新近的发展趋势,以及简要展望它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一、我国涉外经济法的框架 1979年,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立法。至今为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了100多项法律,国务院制定颁布了600多项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局以及地方人大和政府部门也颁布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菽  
作者认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 ,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地变化。为此 ,必须从 10个方面关注产业发展趋势 :( 1)能源 ;( 2 )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产业 ;( 3 )基础设施建设 ;( 4 )与人口变化相关的产业 ;( 5 )房地产业与汽车业 ;( 6)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相关产业 ;( 7)金融证券业 ;( 8)高科技产业 ;( 9)机械装备工业 ;( 10 )国际贸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松年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值此创刊30周年之际,《经济管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从2009年第1期起,正式整合恢复为月刊。这是经管刊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内外经管人关注的一件大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雷朝滋  
在国家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必须转段、升级、换打法。教育部正在组织高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珠峰计划""五五计划",实现重大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不断奋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刚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这是中共90多年历史中,党的领导人第一次专门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作的系统讲话。"5·17讲话"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来说,既明确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前行方向,提出了目标、任务和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又切中时弊地点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并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角度讲清了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5·17讲话"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读,从推进中国经济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刚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这是中共90多年历史中,党的领导人第一次专门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作的系统讲话。"5·17讲话"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来说,既明确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前行方向,提出了目标、任务和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又切中时弊地点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并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角度讲清了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5·17讲话"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读,从推进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发展看,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丽君   石汉卿  
高职专业认证作为保障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含一定的逻辑并形成嵌套。高职专业认证既具有正向价值,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隐忧,主要表现为:专业认证的导向性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矛盾、认证标准的可操作性需求与职业人才全面发展的矛盾、认证结果的功利化运用与专业内涵建设的矛盾。因此,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高职专业认证补弊兴利的平衡点,一要构建稳定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多元治理机制,二要构建通用性与补充性并举的认证标准体系,三要制定基础性与创新性并重的学生能力发展评估办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诗白  
当前,西部旅游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西部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西部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潜力,应在全面提升西部旅游经济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优势作用,促使西部旅游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宋剑斌  
本文以杭州银行为案例,展示如何通过融合科技金融与文创金融的方式,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并进一步助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科技金融与文创金融的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的立足点是经济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婵蓉  徐向阳  
对冲基金的发展既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减少了市场的低效率,也对银行机构和金融市场带来了威胁。随着我国对冲基金陆续推出,监管部门有必要审慎进行对冲基金的风险评估和监管。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开展了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承训  
五大发展理念既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新内容,对于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方位综合发展生产力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摆在首位的是创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理念中,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崇尚创新应当认识和驾驭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牵住"牛鼻子"的一系列方略,创新生产方式和经济业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中国成为创新强国,从发挥后发优势嬗变到先发优势,推动综合国力全面提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蕊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以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才是健康、可持续的增长。2016年,财政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税制改革和相关政策的完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加快创新发展。完善所得税政策引导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对创新创业的鼓励导向历来十分明确,近年来通过完善政策、简便管理等,构建起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