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0)
- 2023(8019)
- 2022(6805)
- 2021(6194)
- 2020(5180)
- 2019(11879)
- 2018(11823)
- 2017(24602)
- 2016(12923)
- 2015(14566)
- 2014(14893)
- 2013(15085)
- 2012(14511)
- 2011(13470)
- 2010(14091)
- 2009(13766)
- 2008(13399)
- 2007(12191)
- 2006(11578)
- 2005(10831)
- 学科
- 济(78933)
- 经济(78875)
- 管理(37468)
- 业(34665)
- 企(25704)
- 企业(25704)
- 方法(25542)
- 数学(23242)
- 数学方法(23032)
- 中国(20740)
- 地方(19084)
- 农(18081)
- 财(15371)
- 制(14674)
- 业经(13615)
- 地方经济(13303)
- 贸(12470)
- 银(12461)
- 贸易(12458)
- 银行(12453)
- 学(12258)
- 行(12096)
- 易(12093)
- 农业(11898)
- 融(11420)
- 金融(11420)
- 策(11362)
- 税(10521)
- 税收(10137)
- 收(10074)
- 机构
- 学院(200767)
- 大学(199492)
- 济(102253)
- 经济(100316)
- 管理(75240)
- 研究(72835)
- 理学(63009)
- 理学院(62381)
- 管理学(61613)
- 管理学院(61220)
- 中国(58175)
- 财(49148)
- 京(41473)
- 科学(37833)
- 财经(37610)
- 所(36593)
- 经(33877)
- 经济学(33127)
- 研究所(32231)
- 中心(31860)
- 江(31322)
- 经济学院(29493)
- 财经大学(27449)
- 北京(27289)
- 农(26204)
- 院(25473)
- 范(24967)
- 师范(24812)
- 州(24551)
- 业大(22379)
- 基金
- 项目(114215)
- 科学(90473)
- 研究(88762)
- 基金(83079)
- 家(69826)
- 国家(69233)
- 科学基金(59084)
- 社会(58891)
- 社会科(55930)
- 社会科学(55918)
- 省(42920)
- 基金项目(41951)
- 教育(40040)
- 编号(36026)
- 资助(35996)
- 划(35738)
- 自然(34135)
- 自然科(33265)
- 自然科学(33257)
- 自然科学基金(32658)
- 成果(31317)
- 发(26896)
- 部(26876)
- 课题(25620)
- 重点(25427)
- 国家社会(24420)
- 性(23642)
- 教育部(23628)
- 人文(23134)
- 发展(23073)
- 期刊
- 济(125883)
- 经济(125883)
- 研究(73532)
- 中国(37917)
- 财(35610)
- 管理(30488)
- 融(26413)
- 金融(26413)
- 农(24395)
- 科学(22698)
- 经济研究(21998)
- 学报(21793)
- 财经(19880)
- 业经(18402)
- 教育(17878)
- 技术(17829)
- 大学(17758)
- 经(17267)
- 学学(16755)
- 问题(16707)
- 农业(16009)
- 贸(14483)
- 国际(12728)
- 技术经济(12423)
- 统计(11609)
- 世界(10696)
- 经济问题(10530)
- 商业(10503)
- 理论(10480)
- 经济管理(10194)
共检索到328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桂田
本文认为,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多重转型阶段,即经济运行机制转型、支撑经济增长的要素转型、市场形态转型(买方市场形态的形成)和经济周期的转型,与此同时,在本轮周期的收缩阶段正好与因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世界性经济收缩叠加在一起,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转型和调整期。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的宏观政策不宜注重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而应倾力于经济调整,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期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汝银
一、两种不同的改革路径一个人之所以要赞成和支持经济改革,是因为根据他的预期,改革可使他的境况得到改善。当存在着多种改革路径时,尽管“条条道路通罗马”,但理性的人们不会舍近求远或舍快求慢,而会极其现实地选择一条预期净收益最大的路径,选择一条最能使自身境况不断得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2004年在宏观调控下高速增长,是"有惊无险",2005年看似无险,但"外部冲击"来的比2004年更为猛烈,宏观调控保持高度的紧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应对"外部冲击"成为今年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稳定最为关注的主线。 "外部冲击"是指开放的宏观经济中国际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国内经济产生的波动性影响(《现代经济词典》)。全球比较突出的例子是石油价格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和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世锦
对一个依然处在快速增长期的经济来说,结构变化往往比总量变化更重要。理解这些产业的特征和增长机制,对理解某些新的宏观经济现象有着特殊意义。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特征,对此不宜简单套用历史经验来解释。相应地,政府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也应有必要调整。
关键词:
新经济发展阶段 宏观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师旭辉 吴华
经过3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在向这一阶段转换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形势在渐进地发生着变化,国际上很多国家由于没能采取有效对策而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特征,才能科学把握合理的宏观政策取向,实现高效稳定发展。
关键词:
中等收入阶段 经济社会特征 宏观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宜航
本文扩展Rebelo的含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将其导入内生性政府部门,建立了具一般性的混合经济内生增长模型,以探讨混合经济中的政府最优政策选择。分析表明,不论国营教育体制还是民营教育体制,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选择引导经济达到社会性最优增长状态。我们导出了关于征税和财政补贴的最优性条件并探讨了它们的政策含意。
关键词:
混合经济 人力资本 宏观政策 教育体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新娟 袁持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波动中逐渐成长,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与背后的动因,是促进未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构建DSGE模型,利用中国数据对模型的参数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了估计,并采用ESS程序进行了参数稳定性检验。研究发现:引起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波动的主要外生冲击中,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的推动只在短时间内有效且具有不稳定性;投资冲击以及需求偏好冲击对经济的推动持续性更长。本文以研究结论为现实指导,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遵义 李飞
1、引言 中国经济在几乎停顿了三年以后,于1992年第二季度又开始了它在1989年6月以前的快速增长的步伐。预计1992年全年的实际GDP的增长率将超过10%,可与80年代达到的最高增长率相比。按GDP的减缩指数计算,1992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将在5%左右。这种大大超过预期的经济加速增长的直接动因,基本上来自于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后者明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维伟 段白鸽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四个维度刻画车险市场发展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视角拓展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不同政策对车险市场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车险条款与费率市场化改革在车险市场发展中影响显著,汽车限购对车险市场发展中市场波动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对于车险保费收入、车险深度和密度尚没有显著的影响。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在制定车险业改革宏观政策中应发挥绿色发展的导向作用,车险服务业应注重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助推绿色交通环境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维伟 段白鸽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四个维度刻画车险市场发展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视角拓展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不同政策对车险市场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车险条款与费率市场化改革在车险市场发展中影响显著,汽车限购对车险市场发展中市场波动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对于车险保费收入、车险深度和密度尚没有显著的影响。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在制定车险业改革宏观政策中应发挥绿色发展的导向作用,车险服务业应注重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助推绿色交通环境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荆林波 张俊伟
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状况,国内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刘迎秋研究员主笔《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一书,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国民经济超高增长过程已终结,次高增长阶段将来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未来3~5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最终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成勋
我国经济经过近20年的超高增长过程之后,在近期内将进入一个怎样的阶段,是一个低增长阶段呢,还是进入一个较高增长阶段?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特别是关系到在21世纪头20年,即到建党100周年时,我们能否建成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因而这是大家不能不关心的一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了《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个问题。这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科研项目的集体成果,由刘迎秋研究员主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志超 张慧玲
在当代推行混合经济制度的国家,其政府一般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辅之以特定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即逆商业周期而动以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目标。这种财政政策虽然能够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也因此否定了被传统财政理论视为健全财政政策的基本标准——保持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收支基本平衡,结果导致政府财政经常性地处于年度收支不平衡状态,而更多的情况则是财政赤字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