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0)
2023(7943)
2022(6971)
2021(6275)
2020(5649)
2019(13173)
2018(13301)
2017(27398)
2016(14638)
2015(16582)
2014(16962)
2013(17296)
2012(16721)
2011(15636)
2010(16045)
2009(15527)
2008(15393)
2007(14156)
2006(12759)
2005(11791)
作者
(44458)
(37428)
(37099)
(35832)
(23739)
(17711)
(17192)
(14548)
(13838)
(13285)
(12819)
(12230)
(11901)
(11891)
(11726)
(11595)
(11272)
(10997)
(10786)
(10739)
(9522)
(9276)
(9075)
(8616)
(8499)
(8426)
(8166)
(8147)
(7594)
(7309)
学科
(86521)
经济(86456)
管理(38616)
(35924)
方法(33089)
数学(29923)
数学方法(29752)
(26801)
企业(26801)
中国(20913)
地方(19294)
(19099)
(16350)
(15290)
(15079)
业经(14466)
(13755)
贸易(13748)
(13290)
地方经济(13236)
(12367)
银行(12345)
农业(12256)
(11878)
(11674)
金融(11672)
环境(10691)
(10689)
(10560)
(8934)
机构
大学(229689)
学院(228642)
(109739)
经济(107607)
管理(84000)
研究(81318)
理学(71119)
理学院(70322)
管理学(69344)
管理学院(68907)
中国(62788)
(50016)
(48197)
科学(46648)
(42404)
财经(39544)
研究所(38026)
(36825)
中心(36108)
经济学(35772)
(35508)
(34718)
经济学院(32173)
北京(31169)
业大(30985)
农业(29021)
财经大学(28904)
(28763)
师范(28533)
(27907)
基金
项目(136007)
科学(105682)
研究(101009)
基金(97768)
(83879)
国家(83198)
科学基金(69623)
社会(65206)
社会科(61780)
社会科学(61760)
(52450)
基金项目(51424)
教育(45551)
(43872)
自然(42002)
编号(41529)
资助(41080)
自然科(40900)
自然科学(40884)
自然科学基金(40141)
成果(34884)
(31284)
(31204)
重点(30750)
课题(28436)
(27299)
国家社会(26983)
教育部(26752)
(26023)
人文(26022)
期刊
(129455)
经济(129455)
研究(74349)
中国(40500)
(37814)
(33574)
学报(32301)
管理(30226)
科学(29836)
大学(24199)
(24112)
金融(24112)
学学(22951)
经济研究(22187)
农业(22119)
财经(20881)
技术(19648)
业经(19255)
(18092)
教育(17895)
问题(17882)
(14632)
技术经济(13991)
统计(12948)
理论(12328)
商业(12303)
国际(12167)
经济问题(11334)
世界(11030)
(11009)
共检索到352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行信  
本文论述 ,如要提高居民消费 ,扩大总需求 ,先要提高国民收入。提高国民收入又得先提高总供给。要提高总供给 ,首先要使产品生产过剩的产业感到抓管理降成本的压力 ,促使产业总体水平提高 ,降低价格以扩大总需求。另外又要使产品处于短缺状态的产业吸收生产要素 ,扩大生产能力 ,进而扩大供给 ,来拉动经济。总供给“瓶颈”的拆除 ,将引起总供给量的增加。同时又为劳动和资本实现其价值提供了市场空间 ,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再上一个台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京英  尹晓静  王强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formation demand and meaning for supply,studies their concepts,characters and their development factors influencing demand and suppl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formation as well as influence each other.On this basis,analyses the gap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formation,discusses how to narrow the gap,how to increas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upply,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meeting the leaders’need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and people of various circles in our society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formation demand.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相对城市而言严重不足 ,但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基层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却存在严重的财政困难 ,其原因即在于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违背了公共品供给的受益原则、公平原则和最优原则。我国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来优化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皮立波  李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刘琨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刘易斯拐点等的冲击,中国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总需求调整受到越来越多制约。外需无法回至危机前;消费需求短期也难以大幅提升;投资需求爱前期房价高企及金融危机后融资条件等约束,刺激空间也明显缩小。因此,单靠传统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彻底破解中国经济的困局。本文在总供给—总需求(AD-AS)的系统性分析框架下,借鉴供给学派的部分主张,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避免走过度依赖投货币、上项目的老路,实现更加合意的经济均衡:一方面应继续坚持逆周期的总需求调控,但要格外注重追求投资效率、把握刺激力度,充分考虑物价对总需求扩张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应试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华  
本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正受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考验,总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总需求,才能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转变方式,势必存在着宏观经济滞涨的风险,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国际分工中依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鹤  刘金全  顾洪梅  
本文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从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角度,描述和检验了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拉动作用不仅是2003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为此,中国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要将提高和保持国际贸易规模、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目标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敏  李文溥  
基于AD-AS模型,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产出和价格水平的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揭示1996—2005年期间驱动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需力量变化,并发现,近年来的"高增长、低通胀"是在有效供给能力改善的强有力推动下实现的。这意味着,全球化条件下实现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正在从需求转向供给。因此,现阶段的宏观调控应更加重视供给管理,把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能力、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放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首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修春  
内部服务供给的方式和效率对现代公司的竞争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内部市场理论的视角,将经济组织内部各个部门视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在一个内部垄断供给的分析框架中分析了分权化组织中内部服务的供给过程。讨论了转移定价、内部垄断、目标不一致性和组织规模等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内部服务供给效率的一般性解决方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思义  鲁威朝  
一、引言本文试图讨论两个问题:管理会计理论在决定会计实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即这种作用是一个规范性或描述性的指导,还是一种基于对管理实务现象的解释;当前管理会计在实务中运用广泛,却在理论研究发展速度上缓于财务会计理论的原因。针对第一个问题,WattsandZimmerman(1979)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会计理论的供给和需求:市场解释》(Thedemand forand supplyofaccountingtheoryAmarketforexcuses,下称《解释》),首次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支道隆  
一供求失衡的形成.社会产品产值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部门和居民的收入.全社会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每一元货币都代表着可供消费和使用的社会最终产品.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生产额与已经实现的国民收入使用额总是平衡的(撇开进出口因素不谈).但加入了财政和银行信贷因素以后,如果一部分货币没有物资保证(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就会大于生产供应(由于社会总供给的商品价格上涨,实际上也会抵消一部分供求差额).近年来报刊文章常谈到的“国民收入超分配”就是指这种求大于供的情况.此外,信贷本身也可以派生出货币收入,因为接受贷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盛逖  
本文首先基于总供给效率的角度从科技进步速度不快导致科技贡献率不高、税收增长过快且占GDP比重不断提高、最终消费率过低且不断下降三方面分析了此轮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接着,实证研究了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和损失;最后,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转变观念、用粮食直补替代涨价,提高减税幅度、增加居民消费,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迎  张豫军  马淑萍  
一、2000年前我国棉花有效需求总量的分析预测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讨论棉花问题时通常存在着3种不同含义的需求概念:一是与棉纺生产能力相对应的加工需求;二是与棉纺资源平衡相对应的计划需求;三是与棉花消费相对应的实际需求。我们认为,只有实际需求这一概念代表了社会的有效需求,真正与我们所讨论的棉花供需总量相关。故我们在分析中只使用实际需求含义的需求概念。 在棉花需求总量中,棉纱的社会需求量占有绝大份额,且影响因素复杂。我们将以此为重点,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行初步研究分析,预测1995年及2000年棉纱的社会需求总量;进而计算出棉纱折棉量;再加上其他社会用棉,最终预测出我国棉花的总需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杨竹莘  
本文结合江苏省调研数据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与现实需求,探寻优化中小微企业制度供给的可行方法。一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普惠性制度供给不足、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制度创新不足;另一方面扭曲性制度供给过度,成为资源错配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优化制度供给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