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0)
2023(5399)
2022(4482)
2021(3959)
2020(3389)
2019(7695)
2018(7799)
2017(15779)
2016(8267)
2015(9462)
2014(9789)
2013(10069)
2012(9797)
2011(9378)
2010(9729)
2009(9549)
2008(9108)
2007(8252)
2006(7938)
2005(7402)
作者
(25964)
(21717)
(21350)
(20657)
(13621)
(10006)
(9789)
(8282)
(8051)
(7639)
(7445)
(6982)
(6955)
(6905)
(6724)
(6607)
(6346)
(6262)
(6202)
(5921)
(5794)
(5241)
(5188)
(5019)
(5018)
(4814)
(4648)
(4463)
(4399)
(4177)
学科
(62315)
经济(62279)
管理(22193)
方法(18922)
(18039)
数学(17488)
数学方法(17344)
地方(15759)
中国(15459)
(12860)
企业(12860)
地方经济(12090)
(10553)
(10064)
业经(9740)
(9622)
(8613)
(8495)
银行(8489)
(8276)
(8147)
贸易(8139)
(8014)
金融(8014)
(7835)
环境(7401)
(7392)
经济学(6991)
(6708)
农业(6681)
机构
学院(137230)
大学(137198)
(71835)
经济(70546)
研究(50731)
管理(48308)
理学(40390)
理学院(39945)
中国(39882)
管理学(39370)
管理学院(39115)
(33274)
(28555)
科学(26958)
财经(26055)
(25958)
经济学(24190)
(23382)
研究所(22958)
经济学院(21490)
中心(21258)
(20255)
北京(19058)
财经大学(19026)
(17609)
(17084)
(16873)
师范(16774)
(16321)
业大(15225)
基金
项目(76361)
科学(59493)
研究(57263)
基金(55274)
(47056)
国家(46709)
科学基金(38981)
社会(38572)
社会科(36662)
社会科学(36651)
(28650)
基金项目(28116)
教育(25307)
资助(23897)
(23666)
编号(22668)
自然(22349)
自然科(21720)
自然科学(21714)
自然科学基金(21298)
成果(19292)
(18387)
(17477)
重点(17164)
国家社会(16356)
课题(16198)
发展(15646)
(15481)
(15460)
经济(15333)
期刊
(90701)
经济(90701)
研究(50314)
中国(24116)
(23242)
管理(20391)
经济研究(16554)
学报(16319)
(16196)
金融(16196)
科学(15932)
(15721)
财经(14147)
大学(12968)
业经(12606)
技术(12586)
学学(12426)
(12346)
问题(12340)
农业(10525)
(10168)
技术经济(9168)
教育(9042)
国际(8827)
统计(8677)
商业(8040)
经济问题(7669)
理论(7510)
改革(7295)
(7295)
共检索到223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宝通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采取过两种战略和布局。50~70年代,区域平衡发展的战略居主导地位,并按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区布局经济。80年代,区域倾斜发展的战略居主导地位,并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布局经济。从实践的情况看,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由于内地和沿海差距较大,按六大区布局经济,追求平衡目标,势必把建设的目标放在内地。这样的布局经济,虽然使内地经济迅速发展,并改变了近现代生产力偏于高海一隅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云昌  
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经济布局(本文以工业布局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是我国经济布局模式的较优选择。依据城市的规模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同,经济布局可细化为: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分散式带状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布局;以中等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布局。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对经济布局的上述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产业结构在时序更替和空间分布上呈现三元结构特征,少数以传统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达城市,在完善其原材料工业的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覃思  陆江源  周乐  
中国经济已逐渐从工业化和制造业驱动转变为城市化和现代服务业驱动,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只有通过国家顶层设计的改革才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这也使得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战略调整意义重大。本文从分析国有企业行业分布现状入手,发现工业国有企业盈利下降、负债较高,承担较大的就业、税负贡献责任等;而国有经济布局虽然快速转向现代服务业等,但社会责任依旧主要由工业承担,造成国有经济分布、盈利和社会责任上的不匹配。这种不匹配正是国有企业行业调整的障碍。在供给侧改革下,国有企业既要合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航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经济规模稳步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国有经济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但国有经济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脱虚向实""大而不强"、区域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今后国有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需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在改革中切实增强国有经济调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要深化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并完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滕越  伍凌智  王勇  
国有经济是我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发挥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在关键领域发挥其支撑和引领作用,有助于推动国有经济创新力提升。本文通过经验研究发现:国有经济在科研资本投入和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均发挥着带头作用,但也存在研发产业不聚焦、科研人才密度偏低、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鉴于此,应优化国有经济在科研领域、产业分工和产业链等关键环节的布局,同时借助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国有经济创新力,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原磊   白培军   杨耀武  
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行业分布逐渐从基础性产业向商贸服务行业调整,区域布局依托于地方经济实力向西部倾斜,同时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增长快于中央企业,但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新征程上,国有经济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国有经济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新要求。为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需用好引导机制、整合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从产业、区域、企业三个层面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政策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强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使命担当;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三是更好发挥“两类公司”平台作用;四是适应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五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六是健全部际协同联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昊炜  熊晓琳  
双循环格局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宏观规模、质量;中观区域、产业;微观企业运行三维度联立分析国有经济运行现状特点。并从规模、质量、社会功能等角度出发选取并构建国有经济省域、行业布局效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国有经济省域及行业间布局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经分析发现,当前国有经济布局存在宏观布局标准不清晰,中央、地方发展不均衡;中观区域布局分化明显,行业布局转型"两难"抉择凸显;微观"竞争中立"趋势下,布局优化面临国内外双重挑战等问题。对此,应在宏观上坚持"底线思维",做到中央地方一盘棋;中观上空间布局动态调整,资源整合进退有序;微观上分类混改有的放矢,资本运营提质增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志电  
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布局的作用、条件、主要内容及模式。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其布局模式也不尽相同,各地区应根据本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选择能促进本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庆  黄明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体系的发育,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战略性特征的经济布局的运行机制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经济布局的运行体制及实现这种运行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 投资主体的变动及其对经济布局的影响1.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是最主要的经济利益主体,国民经济的运行,包括经济布局主要是通过中央计划,以行政命令安排的。企业只是政府的一个附属部门,而非独立的经济主体,缺乏独立的区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学勇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此项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建议抓紧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其为抓手深入推进国有资本的优化调整,建立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明洪  
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寻求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途径及解决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问题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弥补“市场缺陷”、“市场残缺”和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建立国有经济的依据,并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具体原则。最后,文章指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在调整方式上要从行政调整转向市场调整,要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造与加强科学管理相结合,并在深化社会保障制度、财政金融改革以及加强下岗职工培训上下功夫。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重基  
一、国有经济布局进行空间区域的 调整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国有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它既涉及到国有经济的宏观调整,也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整和改组,是一个涉及到国民经济改革发展全局性的问题。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涉及到行业布局,也涉及到区域布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常修泽  
文章认为 ,当前我国的国有经济在产业布局、企业布局、地区布局和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位 ,亟待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 ,其核心是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与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是做好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 ;四是调整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的布局 ;五是要处理好政府行为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春霖  
国内经济学界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吴敬琏等,1997)。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确定“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今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10年的改革时更具体地提出,在完成国有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