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5)
2023(6965)
2022(5926)
2021(5299)
2019(10300)
2018(10325)
2017(21528)
2016(11234)
2015(13116)
2014(13410)
2013(13848)
2012(13452)
2011(12409)
2010(13152)
2009(12903)
2008(12563)
2007(11679)
2006(11236)
2005(10770)
2004(9581)
作者
(35120)
(29251)
(28927)
(27955)
(18431)
(13729)
(13265)
(11112)
(10960)
(10602)
(10188)
(9533)
(9429)
(9403)
(8995)
(8958)
(8465)
(8407)
(8351)
(7900)
(7723)
(7138)
(7048)
(6676)
(6664)
(6588)
(6365)
(6282)
(5882)
(5614)
学科
(74623)
经济(74562)
管理(32193)
(29786)
方法(23082)
(21568)
企业(21568)
数学(20426)
数学方法(20252)
中国(19905)
地方(18520)
(16913)
(14738)
(14593)
业经(13213)
地方经济(13127)
(12005)
银行(11996)
(11874)
(11556)
(11461)
贸易(11452)
农业(11295)
(11070)
(10851)
金融(10851)
(9869)
环境(9548)
(9471)
(9347)
机构
大学(182097)
学院(181993)
(92423)
经济(90549)
研究(67775)
管理(65238)
中国(55787)
理学(53359)
理学院(52787)
管理学(52110)
管理学院(51759)
(45330)
(39213)
科学(35328)
(35194)
财经(34270)
(30738)
研究所(30608)
经济学(30281)
中心(30168)
(29191)
经济学院(26953)
北京(26454)
(24960)
财经大学(24950)
(23316)
(23279)
(23143)
师范(23016)
业大(20348)
基金
项目(98291)
科学(76749)
研究(76182)
基金(70857)
(59759)
国家(59301)
社会(50376)
科学基金(49603)
社会科(47792)
社会科学(47778)
(36803)
基金项目(36042)
教育(33636)
编号(30873)
资助(30527)
(30378)
自然(27856)
成果(27558)
自然科(27089)
自然科学(27083)
自然科学基金(26569)
(23484)
(22737)
重点(22016)
课题(22008)
国家社会(21172)
(20512)
发展(20153)
(19879)
教育部(19833)
期刊
(118867)
经济(118867)
研究(68492)
中国(37590)
(34223)
管理(27162)
(25103)
金融(25103)
(23998)
学报(21008)
科学(20822)
经济研究(20201)
财经(18665)
业经(17168)
大学(16798)
问题(16513)
(16284)
技术(15962)
学学(15749)
教育(15613)
农业(15527)
(13822)
国际(12324)
技术经济(11449)
统计(10453)
经济问题(10284)
理论(10225)
世界(10031)
经济管理(9596)
商业(9412)
共检索到309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斌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同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有资金、人才与技术,还要有市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保持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平衡。中国经济就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而言,在供给方面有三个优势:一是资金供给比较充分。与多数国家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相对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同时也是2021年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中国经济建设不缺资金。二是人才供给比较充分。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和历练,中国目前有数量庞大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三是制度创新优势。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和创新潜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林  田颖  
通过选取我国14个资源型省份1995—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SVAR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Hansen门槛模型,分析资源依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关联效应和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成立;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且对不同地区而言,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不同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勇辉  罗理恒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结构失衡导致经济增长出现"结构性减速",劳动力要素迫切需要调整以推动经济增长。从产业结构转型角度研究劳动力在行业间的配置问题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利用人口红利模型测算表明,目前中国人口红利呈逐步减弱趋势。基于199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1990-2000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2001-2013年,由于劳动力数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因素变化,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技术密集型第二产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由此说明,通过制度改革、市场配置等手段促进劳动力跨行业流动,引导劳动力流向技术密集型第二产业和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常民  
航空工业总公司第610研究所自“八五”以来,进行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的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拼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走上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路子,呈现出经济效益较快增长的势头。近几年来,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罗福凯  
2013年,我国新一届政府为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倍增目标",积极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经济增长战略举措,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此背景下,国内媒体和学界针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还是消费"的命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以企业为主体,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林一晓  
资本间合理配置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基于一个含有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的增长模型,首先对经济增长率同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越偏离稳态,经济增长率越高,在稳态的左(右)侧,经济增长率同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负(正)相关。然后,基于200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两种资本配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率同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更深层次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上升,使得蕴含在设备资本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率降低,从而降低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因此,欲保证未来我国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必须降低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以提高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梦珍  
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很多学者从理论上或通过实证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此作为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依据。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相关性。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消费增长、环境优化及其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模型,得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对单一企业,而且对促进一国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颖  刘林  
文章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并从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出发,考察其对我国资源型省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面板VAR模型(PVAR)对我国26个省份1996—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以分析资源依赖、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交互关系。随后,具体将我国资源型地区划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不同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而技术进步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资源诅咒"现象发生。此外,通过对中部、西部和东部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除技术变化外,技术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缓解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而技术变化则是破解东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关键。进一步对影响技术水平的各变量进行分析后,认为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而对外开放度和外资利用率对东部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江林  
本文从理论上说明“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外贸增长贡献限度及“差异优势”在外贸增长贡献上的持续性,并从实践角度就通过拓展“差异优势”来推动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美顺  
研究目标:探究清洁能源消费对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影响,揭示可持续经济增长策略的内涵。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52015年的时序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3SLS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将分别减少CO_2和SO_2排放0.129%与0.408%,内生地增加GDP的0.024%和外生地减少GDP的0.089%;不同减排措施的减排成本与收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对其甄别选用;20062015年,增加清洁能源消费虽然对CO_2和SO_2减排做出重要贡献,但固定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磊  刘朝明  苏兆国  
新经济增长理论关于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耗竭性资源与环境问题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了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可持续增长不能单方面强调技术进步,对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国光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提出有效消费不足的新命题和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并以稳增长为出发点,提出了开展消费观念革命、推行五大改革、出台七项积极消费政策等建议,以缓解当前中国有效消费不足的状况。为此,必须切实树立"有效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可持续托底"的观念,把消费驱动经济增长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新常态,以此提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把我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会武  
1989年政府开始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实施土地财政以来,地方政府在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引进投资项目,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困扰:土地资源使用项目不合理,房地产供求失衡,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给银行信贷和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环境污染使得经济的有效增长降低。基于土地财政可能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列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劭锋  杨红  
自然资本存量保持基本恒定,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尝试性地将自然资本引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探讨了科技进步、自然资本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发展进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以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以及以一系列大规模生产工业的膨胀为特征的日益显现的动态规模效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资本深化的工业企业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内生制约因素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外生环境制约因素看,资源和能源约束最终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仅有赖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有赖于全社会对消费模式的调节,以及政治文化条件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