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6)
2023(10989)
2022(9406)
2021(8431)
2020(7312)
2019(16886)
2018(16621)
2017(32872)
2016(18085)
2015(20697)
2014(21115)
2013(21309)
2012(20551)
2011(18956)
2010(19554)
2009(18634)
2008(18606)
2007(17005)
2006(15295)
2005(14108)
作者
(56753)
(47749)
(47313)
(45502)
(30418)
(22723)
(21726)
(18488)
(17746)
(17047)
(16575)
(15855)
(15353)
(15226)
(14955)
(14919)
(14240)
(14028)
(13866)
(13771)
(12152)
(12017)
(11658)
(10979)
(10855)
(10780)
(10591)
(10450)
(9695)
(9472)
学科
(98264)
经济(98183)
管理(49112)
(46208)
方法(39084)
数学(34914)
(34819)
企业(34819)
数学方法(34623)
中国(24513)
(23198)
地方(21564)
(20616)
(20432)
业经(17455)
(16801)
(16578)
贸易(16566)
(16033)
农业(15589)
(14251)
银行(14204)
地方经济(14013)
(13802)
金融(13799)
(13625)
环境(13065)
(12889)
(11653)
财务(11630)
机构
大学(285427)
学院(282665)
(128347)
经济(125824)
研究(103264)
管理(102515)
理学(87236)
理学院(86150)
管理学(84689)
管理学院(84149)
中国(78386)
科学(62499)
(61081)
(59441)
(54787)
研究所(49554)
(49523)
财经(47027)
中心(45367)
(43547)
(42358)
经济学(41504)
业大(41155)
农业(39158)
北京(39095)
经济学院(37392)
(37260)
师范(36913)
(36255)
财经大学(34497)
基金
项目(175746)
科学(137039)
基金(127523)
研究(126336)
(111774)
国家(110941)
科学基金(92652)
社会(80922)
社会科(76676)
社会科学(76652)
(67407)
基金项目(66904)
自然(58643)
教育(57492)
(57326)
自然科(57173)
自然科学(57150)
自然科学基金(56104)
资助(53502)
编号(50586)
成果(42629)
重点(40564)
(39760)
(39595)
课题(35476)
(34984)
国家社会(33861)
科研(33728)
教育部(33613)
创新(33005)
期刊
(148512)
经济(148512)
研究(89700)
中国(52091)
学报(45498)
(45216)
(44636)
科学(41272)
管理(36921)
大学(33439)
学学(31708)
农业(29906)
(27848)
金融(27848)
经济研究(25168)
教育(24886)
财经(24297)
技术(23411)
业经(21771)
(21010)
问题(20372)
(16856)
技术经济(16178)
统计(16007)
(15567)
国际(14376)
理论(14046)
商业(13825)
世界(13619)
(13514)
共检索到433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思  
文章从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稳定性、持续性与开放性五个方面来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002—2018年30个省份经济增长质量及其五个维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呈东、中、西部递减趋势,但近几年中西部地区提质增速较快,将会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经济效率,而是经济结构与稳定性。经济增长效率与持续性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三大地区持续性指数的差距逐渐增加,将会进一步加剧区域间的不协调不平衡性。经济增长结构指数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稳定性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增长开放性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三大地区该指数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李新华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1997—2016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运用空间变异系数和莫兰指数对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性及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科技与创新和民生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程度最大;各省(市、区)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同省域的增速有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和天津增速最快,而新疆、贵州和甘肃增速最慢;我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差距在不断减少,而且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素生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素生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华英  刘霞辉  苏志庆  
经济增长质量不仅指产出在数量上的增长,也包含产出在种类上的丰富。已有关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量的层面,本文则试图将其扩展到质的层面。研究指出,产业结构变迁是由技术进步和产品种类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二者所驱动的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及效应不同。研究方法方面,在考虑就业率变动的基础上对传统份额变化分析法进行修正,这不仅能够更准确地从量的层面测算产业结构变迁的增长效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从质的层面上揭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2015年之后的结构变迁却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军超  杨文宇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从结构优化、稳健有效、民生共享、资源环境和创新素质等五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GPCA)对2000~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城的经济增长质量时序变化进行量化考察。测度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四城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四城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性差异,但这种差距呈持续缩小的趋势。各城市应因城制宜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在关键着力点上各有侧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本文首先基于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算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一步运用TVTP-MS-FA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质量快速增长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增值税、降低消费税为主,提高教科研支出、降低投资性支出为辅的财政政策利于维持经济质量快速增长;在经济质量适速增长阶段,增加财政支出和税收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增值税和教科研支出为主,降低投资性支出和所得税为辅的财政政策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济新常态下,政策当局应构建"总量调控+结构优化"双轮驱动的财政政策,助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宜航  
本文扩展Rebelo的含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将其导入内生性政府部门,建立了具一般性的混合经济内生增长模型,以探讨混合经济中的政府最优政策选择。分析表明,不论国营教育体制还是民营教育体制,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选择引导经济达到社会性最优增长状态。我们导出了关于征税和财政补贴的最优性条件并探讨了它们的政策含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全胜  
经济发展依赖于生产要素,而世界市场的一体化趋势却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影响着要素,改变着传统增长理论中对要素的非现实性假定,即将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存量观点转变到要素流量的观点上来,从静态要素发展到动态要素。本文通过对要素质量决定要素收益进而影响开放经济增长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动态要素质量与开放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认为通过提升和培育高质量要素及要素的动态质量组合来促进经济增长,是一国在开放经济体系下的必然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外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及各地区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对我国2007年初至2016年末的经济杠杆和经济产出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应用DSGE模型对经济杠杆与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模拟分析,并对我国在"去杠杆"与"稳增长"约束下的政策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经济杠杆和经济产出的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逆周期性,即周期性波动表现为经济杠杆正向波动和经济产出负向波动或者经济杠杆负向波动和经济产出正向波动。分析表明,这种逆周期性与我国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相符合,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模型模拟发现,在"去杠杆"与"稳增长"的约束条件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等我国传统的宏观经济需求管理政策不再有效,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而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去杠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静娟  陈笑  
本文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三方面建立了知识水平指标体系,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综合知识水平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构建的经济系统模糊神经网络,测算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及知识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进一步通过知识对经济贡献率的测度,将我国各地区知识水平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了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秀敏  
文章利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三次产业的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三次产业的TFP进行了协整回归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上定量研究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