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2)
- 2023(7047)
- 2022(5945)
- 2021(5256)
- 2020(4517)
- 2019(10373)
- 2018(10431)
- 2017(21026)
- 2016(11073)
- 2015(12676)
- 2014(12716)
- 2013(13216)
- 2012(12990)
- 2011(12073)
- 2010(12467)
- 2009(12240)
- 2008(11712)
- 2007(10850)
- 2006(10282)
- 2005(9699)
- 学科
- 济(72820)
- 经济(72767)
- 管理(28907)
- 业(27531)
- 方法(24174)
- 数学(21663)
- 数学方法(21548)
- 中国(19252)
- 企(18976)
- 企业(18976)
- 地方(17411)
- 农(15773)
- 学(13655)
- 地方经济(12714)
- 业经(12366)
- 制(12160)
- 财(11750)
- 农业(11109)
- 贸(11109)
- 贸易(11098)
- 易(10744)
- 银(10109)
- 银行(10081)
- 行(9788)
- 融(9554)
- 金融(9554)
- 体(8882)
- 环境(8847)
- 和(8336)
- 税(8112)
- 机构
- 大学(181636)
- 学院(179767)
- 济(90133)
- 经济(88548)
- 研究(70359)
- 管理(62701)
- 中国(54160)
- 理学(52537)
- 理学院(51907)
- 管理学(51151)
- 管理学院(50826)
- 财(41149)
- 科学(40443)
- 京(39286)
- 所(37234)
- 研究所(33345)
- 财经(32008)
- 农(30882)
- 经济学(30137)
- 中心(29449)
- 经(28906)
- 江(27818)
- 经济学院(26868)
- 北京(25746)
- 院(24880)
- 业大(24590)
- 农业(24339)
- 财经大学(23566)
- 范(21979)
- 师范(21692)
- 基金
- 项目(105882)
- 科学(82120)
- 基金(77103)
- 研究(75600)
- 家(68203)
- 国家(67681)
- 科学基金(55616)
- 社会(50086)
- 社会科(47512)
- 社会科学(47499)
- 省(39770)
- 基金项目(39477)
- 自然(34146)
- 划(33935)
- 自然科(33252)
- 资助(33239)
- 教育(33237)
- 自然科学(33236)
- 自然科学基金(32646)
- 编号(28837)
- 发(25208)
- 成果(24609)
- 重点(24473)
- 部(24102)
- 国家社会(21486)
- 课题(21066)
- 创(20791)
- 发展(20541)
- 教育部(20394)
- 展(20276)
- 期刊
- 济(109923)
- 经济(109923)
- 研究(63205)
- 中国(35416)
- 财(29582)
- 学报(28612)
- 农(28144)
- 管理(26350)
- 科学(26180)
- 大学(21543)
- 学学(20602)
- 融(20050)
- 金融(20050)
- 经济研究(19637)
- 农业(18916)
- 财经(17459)
- 经(15277)
- 业经(15226)
- 问题(15076)
- 技术(14915)
- 教育(13074)
- 贸(12628)
- 国际(11214)
- 技术经济(11177)
- 统计(10001)
- 世界(9737)
- 业(9376)
- 经济问题(9352)
- 商业(9214)
- 经济管理(9033)
共检索到291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牛犁 张鹏
中长期内,可实现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决定的,并在需求因素的影响下围绕潜在增长率波动。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在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速度。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向效率更高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外向型发展战略、教育水平改善、科技进步、规模经济效应等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由于储蓄率回落、劳动人口下降、劳动力转移效应和对外开放外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新永 张卫华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通过数学模型测算出,广西"十三五"潜在经济增长在8.5%左右,适度区间为7.5%~9.5%,应从深化改革、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升经济增长动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广西区“十三五”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三明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domestic and external situation in several years in the future,thispaper will make use of the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econometric model, seasonal cycle model, ananalysis of the three time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n analysis of thefac...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解三明
在进行模型预测时,要根据我国实际来确定今后20~30年的改革因素、后发优势、投资率变化和外资流入的规模及大小。同时考虑环境治理所占用GDP的份额,以及资本设备利用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综合对未来20~30年的GDP进行预测。在今后13年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仍可保持8.0%左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 经济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乃武 范炳龙
从国际环境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目前世界经济恢复缓慢,但是20世纪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联合应对全球经济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经济全球化将使我国能够继续分享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发展经济。此外,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惠慈 关士来 张后启
本世纪九十年代,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十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周边国家的开放和发展的趋势,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能不能抓住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世锦 刘培林 何建武
近期有学者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以往高速追赶过程中贡献很小,且低于相似阶段的东亚经济体的水平。本报告通过文献梳理、实证研究和国际比较,对中国生产率提升的历史贡献和未来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对高速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进口中间投入品技术含量的提升,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将更加显著;近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呈现放缓趋势,这与成功追赶的经济体类似阶段的经验规律是相吻合的,但与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情形有着根本区别;今后中国生产率的提升,应由过去主要依靠技术追赶和要素跨部门流动,向更加注重原始性创新和部门内部竞争转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追赶 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前景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徕
基于设区市层面数据,第一,本文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适用于中国,且最优金融结构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来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该文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我国实际金融结构偏于最优金融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十分必要。本研究也为衡量金融结构缺口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省际层面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两个层面数据都表现出一致的结论,提高了本文结论可信度。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潜力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T.V.Uskova 陈宁
一、全球经济增长现状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另一场衰退。2011年生产增加量大幅度衰减。联合国在"2012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中预测:2012-2013年间世界经济将出现增长滞缓现象。2012年的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减缓。欧元区经济下降了0.6个百分点,而美国的经济形势相对复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值从3.5%下降到3.3%。亚太地区经济之前表现出良好动态,现在却表现出明显的反向增长趋势。对中国而言,经济增长率也略有降低。中国媒体曾引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的话,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7...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兴芬 张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