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3)
- 2023(7869)
- 2022(6475)
- 2021(5946)
- 2020(5199)
- 2019(12050)
- 2018(12391)
- 2017(25614)
- 2016(13447)
- 2015(15474)
- 2014(15794)
- 2013(15929)
- 2012(14910)
- 2011(13767)
- 2010(14506)
- 2009(13927)
- 2008(13315)
- 2007(11997)
- 2006(11157)
- 2005(10389)
- 学科
- 济(83412)
- 经济(83355)
- 管理(35739)
- 业(32776)
- 方法(32616)
- 数学(29971)
- 数学方法(29445)
- 企(24845)
- 企业(24845)
- 中国(19762)
- 地方(18019)
- 农(16200)
- 业经(13716)
- 学(13549)
- 财(13385)
- 制(13020)
- 地方经济(12923)
- 贸(12438)
- 贸易(12427)
- 易(12032)
- 银(11305)
- 银行(11291)
- 行(10898)
- 融(10849)
- 金融(10848)
- 农业(10715)
- 理论(9433)
- 环境(9397)
- 体(9367)
- 和(9351)
- 机构
- 大学(209092)
- 学院(208916)
- 济(100645)
- 经济(98778)
- 管理(78242)
- 研究(71907)
- 理学(66595)
- 理学院(65895)
- 管理学(64635)
- 管理学院(64251)
- 中国(56142)
- 财(46086)
- 京(44045)
- 科学(39842)
- 所(36412)
- 财经(36299)
- 经济学(32880)
- 经(32671)
- 研究所(32453)
- 中心(31411)
- 江(30850)
- 经济学院(29344)
- 北京(28729)
- 农(27902)
- 财经大学(26678)
- 业大(26008)
- 范(25713)
- 师范(25494)
- 院(25163)
- 州(24581)
- 基金
- 项目(124633)
- 科学(97659)
- 研究(92292)
- 基金(90225)
- 家(77310)
- 国家(76754)
- 科学基金(65288)
- 社会(60132)
- 社会科(57165)
- 社会科学(57150)
- 省(47729)
- 基金项目(46077)
- 教育(42813)
- 自然(39977)
- 划(39733)
- 资助(39701)
- 自然科(39045)
- 自然科学(39037)
- 自然科学基金(38297)
- 编号(37346)
- 成果(31148)
- 部(28361)
- 发(28174)
- 重点(27935)
- 课题(26158)
- 创(25035)
- 国家社会(25016)
- 教育部(24700)
- 人文(23983)
- 创新(23602)
- 期刊
- 济(118290)
- 经济(118290)
- 研究(69531)
- 中国(37434)
- 财(33512)
- 管理(31556)
- 学报(26365)
- 科学(25528)
- 农(25228)
- 融(21823)
- 金融(21823)
- 经济研究(21242)
- 大学(20874)
- 技术(20294)
- 学学(19804)
- 财经(18872)
- 教育(18796)
- 农业(17101)
- 业经(17079)
- 经(16328)
- 问题(15763)
- 统计(14684)
- 技术经济(13135)
- 贸(12988)
- 策(12514)
- 决策(11655)
- 国际(11325)
- 商业(11144)
- 理论(10580)
- 世界(9991)
共检索到32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泽平 张宝军
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显著成就,以及外向型程度的快速上升,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广泛关注。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和动力源泉,判断一国经济增长模式,一般看两个重要基准:一是看三大需求对一国总需求的贡献,二是看三大需求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对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相关研究表明,在需求主体方面中国以内需为主,在动力结构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双轮驱动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内需 外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9.7%的高速度持续增长了30年,经济体制和开放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保持了社会总体稳定,这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是一个罕见的成功案例①。本文从总需求的角度,提出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并从大国优势、开放优势、发展阶段优势和体制优势4个方面,分析这种模式的特点和可持续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万青 张伦军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出口波动会通过影响投资、消费而放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长期内,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情况,提出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需 外需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杏 刘博
文章通过对中国1978年~2011年的各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采取面板因果关系检验对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来中国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以内部需求贡献为主,但外部需求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之间具有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双驱动典型特征。
关键词:
内部需求 外部需求 经济增长 互动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冬红 赵雪媛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针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从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途径入手 ,通过建立AHP模型 ,分别计算消费、投资、出口三个增长途径的权值以进行分析 ,得出拉动经济增长诸多要素的权值排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层次分析法 AHP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素芳
金融危机削弱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快速健康的增长,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阐述了构建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动因,对增长模式转型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五大机制。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投资 消费需求 转型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学文 卢新海 张蔚文
本文在官员动机多样化的假设与官员集团集体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中国转轨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框架,讨论中央-地方制度规则变化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针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地方政府总会做出最有利于地方利益的行为反应。而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活动中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集体行动的激励基础。无论是分税制前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分税制后以"经营土地"为特征的土地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于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收入的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荣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治龙
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为政府干预和调节市场 ,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开辟了道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窦祥胜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 ,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一个国家选择何种经济增长模式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只有选择适当的增长模式才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济民
1980—1990年期间我国家禽业的生产增长属于主要依靠家禽存栏量增长为主的外延型增长模式。禽肉生产技术进步作用份额已达43%,而禽蛋生产技术进步作用份额只有26%。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星
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型要素式增长模式。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会逐步削弱,这种传统的增长模式局限性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全面措施,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转为更多依赖于中国自身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以及附加值提高的知识投入增长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经济增长模式的划分与我国的选择张先治一、经济增长模式的划分经济增长模式,通常是根据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角度来划分的。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讨论中,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划分方法:1.将经济增长模式划分为数量扩张型模式、过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松 周鑫悦
本文以PPP对实体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PPP模式和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PPP模式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关系层面,PPP模式是实体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不存在互动机制,但会因为发展阶段、回报机制、投资期限和运行方式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影响效应方面,PPP模式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有效推动了我国实体经济增长。但这种支撑效应存在显著的"门槛转换"特征,影响程度"边际递减"。这反映出PPP模式投资存在"最优水平",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在控制变量层面,样本区间内消费水平、金融支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约束实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创新回报机制和强化绩效考核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了增强PPP模式服务实体经济效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艳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本文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考察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之间的动态关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与GDP之间存在二次曲线的关联模式,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的发生数量正处于上升通道;经济增长对劳动争议的发生频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对目前的劳动争议应对和解决机制提出了极大挑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劳动争议 动态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