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6067)
2022(5351)
2021(4772)
2020(4136)
2019(9553)
2018(9702)
2017(20418)
2016(10775)
2015(12404)
2014(12873)
2013(13449)
2012(13040)
2011(12125)
2010(12794)
2009(12409)
2008(12210)
2007(11251)
2006(10688)
2005(10292)
2004(9107)
作者
(33104)
(27731)
(27351)
(26557)
(17531)
(12860)
(12658)
(10586)
(10283)
(10061)
(9616)
(8981)
(8941)
(8938)
(8671)
(8528)
(8073)
(7928)
(7921)
(7600)
(7275)
(6793)
(6718)
(6371)
(6367)
(6322)
(6050)
(5999)
(5691)
(5299)
学科
(71586)
经济(71527)
管理(30571)
(27618)
方法(22483)
(20389)
企业(20389)
数学(19849)
数学方法(19646)
中国(18747)
地方(17384)
(15047)
(13591)
(13487)
地方经济(12642)
业经(12241)
(11900)
(11178)
银行(11169)
(10777)
(10589)
贸易(10580)
(10294)
金融(10294)
(10217)
农业(9969)
(9396)
(9388)
税收(8889)
(8828)
机构
大学(175560)
学院(173916)
(88071)
经济(86331)
研究(64309)
管理(62670)
中国(52013)
理学(51750)
理学院(51157)
管理学(50472)
管理学院(50134)
(43306)
(37540)
科学(33648)
(33436)
财经(33025)
(29644)
研究所(29076)
经济学(28865)
中心(27953)
(27453)
经济学院(25689)
北京(25290)
财经大学(24105)
(22648)
(22526)
师范(22404)
(21999)
(21796)
业大(18873)
基金
项目(93389)
科学(72727)
研究(72077)
基金(67379)
(56596)
国家(56138)
社会(47647)
科学基金(46960)
社会科(45165)
社会科学(45151)
(34542)
基金项目(34491)
教育(32208)
编号(29256)
资助(29053)
(28849)
自然(26614)
成果(26256)
自然科(25869)
自然科学(25861)
自然科学基金(25363)
(22075)
(21927)
重点(20938)
课题(20672)
国家社会(19732)
(19426)
教育部(19237)
人文(18848)
发展(18784)
期刊
(113599)
经济(113599)
研究(65846)
中国(34160)
(32335)
管理(26448)
(22512)
金融(22512)
(21416)
学报(20040)
科学(19852)
经济研究(19166)
财经(17640)
业经(15932)
大学(15861)
教育(15624)
问题(15574)
(15411)
技术(15309)
学学(14745)
农业(13908)
(13076)
国际(11362)
技术经济(11019)
统计(10107)
经济问题(9659)
理论(9503)
商业(9282)
经济管理(9093)
世界(9037)
共检索到293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晓明  管英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讨论综述郭晓明,管英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理论学界就如何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现将各种论点综述如下: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与问题不少学者认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中期阶段,具备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立英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以来,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界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和困难;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综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投入、低效率,从而不时引发高通货膨胀,不得不进行调整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因此,最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玉梅  
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与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于1995年11月28日联合召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讨会,来自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求是杂志社、中国财经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及首都各界近40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幼平  
关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的综述林幼平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经济跨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实转变,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是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一转变牵动经济全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牛福增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贯彻落实中央这一重大的战略决策,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东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综述杨万东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粗放性、数量扩张型、资源消耗型为其特征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其弊端已日渐明显,并已威胁到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于是,在进一步地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成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研讨综述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秘书处一、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大家普遍认识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是根据我国现阶段改革和发展中内在的深层次矛盾而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如果不实现这两个转变,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术讨论会综述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省谊信农业发展总公司联合主办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1月17日~19日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经济研究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与全国一样,仍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起来,向政企二元化、组织集团化、结构高度化等八大方向转变,并为此提出六条对策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彦林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依据邹彦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历了长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建国初期,面临的是十分严重的经济短缺,为快速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必须大规模推进工业化进程。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言,工业化就是高效率,就是对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建彬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另一方面却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值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中央及时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为我们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指明了方向。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已无庸讳言,笔者认为目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涛  
“两个转变”的决策,既重视制度前提,又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充分肯定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理顺了“两个转变”相互作用的关系,极具科学性与战略眼光。从改革制度缺陷入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定能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一、制度缺陷、技术滞后: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原因 1.制度缺陷是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主要成因 我国在建国之礼,曾面临如何在缺少外援和贸易条件下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历史选择。以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出发,中国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带动整个经济建设,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为筹集发展重工业的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书茂  李通屏  
通过建国后人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从中国人口国情出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思考和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