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2)
- 2023(9731)
- 2022(8453)
- 2021(7538)
- 2020(6758)
- 2019(15640)
- 2018(15560)
- 2017(32152)
- 2016(17074)
- 2015(19798)
- 2014(20023)
- 2013(20435)
- 2012(19659)
- 2011(18094)
- 2010(18494)
- 2009(17714)
- 2008(17538)
- 2007(15983)
- 2006(14321)
- 2005(13208)
- 学科
- 济(99564)
- 经济(99479)
- 管理(48803)
- 业(47187)
- 方法(42136)
- 数学(38340)
- 数学方法(38136)
- 企(36089)
- 企业(36089)
- 中国(23569)
- 农(22059)
- 财(21664)
- 地方(20688)
- 制(16949)
- 学(16824)
- 业经(16741)
- 贸(16578)
- 贸易(16570)
- 易(16032)
- 农业(14724)
- 银(14113)
- 银行(14087)
- 地方经济(13774)
- 融(13704)
- 金融(13702)
- 行(13455)
- 务(12599)
- 财务(12582)
- 财务管理(12543)
- 环境(12131)
- 机构
- 大学(269562)
- 学院(267338)
- 济(128133)
- 经济(125728)
- 管理(101121)
- 研究(92423)
- 理学(86311)
- 理学院(85386)
- 管理学(84291)
- 管理学院(83776)
- 中国(71436)
- 财(59569)
- 京(55796)
- 科学(51848)
- 财经(47394)
- 所(47320)
- 经(42844)
- 研究所(42277)
- 经济学(42024)
- 农(41792)
- 中心(41662)
- 江(40100)
- 经济学院(37971)
- 北京(35746)
- 业大(35702)
- 财经大学(34954)
- 农业(32890)
- 范(32816)
- 师范(32546)
- 院(32036)
- 基金
- 项目(163329)
- 科学(128515)
- 研究(120325)
- 基金(119951)
- 家(102996)
- 国家(102188)
- 科学基金(86885)
- 社会(79187)
- 社会科(75222)
- 社会科学(75202)
- 基金项目(62837)
- 省(62055)
- 教育(55197)
- 自然(53355)
- 划(52205)
- 自然科(52076)
- 自然科学(52058)
- 自然科学基金(51160)
- 资助(50760)
- 编号(48250)
- 成果(40258)
- 部(38310)
- 重点(36803)
- 发(36514)
- 国家社会(33336)
- 教育部(33300)
- 课题(33090)
- 创(33028)
- 人文(32222)
- 科研(31202)
- 期刊
- 济(146277)
- 经济(146277)
- 研究(85936)
- 中国(46769)
- 财(45926)
- 学报(37693)
- 农(37333)
- 管理(36498)
- 科学(34666)
- 融(28645)
- 金融(28645)
- 大学(28591)
- 学学(27147)
- 财经(25391)
- 经济研究(25256)
- 农业(24567)
- 技术(22396)
- 经(21894)
- 业经(21394)
- 教育(20506)
- 问题(20090)
- 贸(17211)
- 技术经济(16038)
- 统计(15203)
- 国际(14156)
- 理论(13984)
- 商业(13866)
- 策(12974)
- 世界(12864)
- 经济问题(12557)
共检索到407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化民 李角奇
一直以来,我国没有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相结合,重在机制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证分析 机制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林
经过连续四年国民经济保持14%以上的快速增长,时至今日,上诲经济是以什么增长方式运行,如何进一步推动上海经济集约化增长等许多重要问题,应当认真分析研究和合理判断。否则,就会有是否需要转变和如何转变之疑窦。 一、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经济开始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过“八五”的发展,上海经济已具有一些明显的集约化经济的特点,呈现“高增长、中投入、高效益”的新格局,经济的整体素质正在提高。经济增长方式集粗放型与集约型并举,但仍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石福刚 杨立勋
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构建了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相应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离散系数法对我国过去15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国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年红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然
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但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入的状况却并没有明显改变。已有研究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证检验。笔者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用研发投入强度、市场化指数、人均发电量和霍夫曼系数,对各省(区、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进行分析,证明了市场化指数是决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主要因素。这意味着只要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就能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万红先
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工作部门更多地关注其对优化我国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服务贸易本身,尤其是在服务业的国际"碎片化"生产发展趋势下,其不同环节同样具有"高端"和"低端"之分,服务贸易增长同样也面临着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从服务贸易技术含量角度的分析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方式虽有所转变和优化,但进口技术含量更高,而且出口技术含量与进口技术含量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换言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较之于其他服务贸易强国而言,在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呈滞后状态。因此,实现我国服务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快转变服务贸易增长方式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增长方式 技术含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龙飞
文章对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与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研究发现信息化已经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来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其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随信息化水平提升而不断增强,并且是经济体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途径,这对我国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息化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 面板数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彦林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依据邹彦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历了长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建国初期,面临的是十分严重的经济短缺,为快速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必须大规模推进工业化进程。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言,工业化就是高效率,就是对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涛
“两个转变”的决策,既重视制度前提,又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充分肯定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理顺了“两个转变”相互作用的关系,极具科学性与战略眼光。从改革制度缺陷入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定能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一、制度缺陷、技术滞后: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原因 1.制度缺陷是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主要成因 我国在建国之礼,曾面临如何在缺少外援和贸易条件下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历史选择。以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出发,中国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带动整个经济建设,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为筹集发展重工业的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建彬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另一方面却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值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中央及时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为我们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指明了方向。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已无庸讳言,笔者认为目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书茂 李通屏
通过建国后人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从中国人口国情出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思考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春明
我国经济还没有完全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和投资管理体制;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本为依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国企改革 产业结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