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2)
2023(15274)
2022(13076)
2021(11959)
2020(10474)
2019(24040)
2018(23830)
2017(47204)
2016(25383)
2015(28960)
2014(28983)
2013(29060)
2012(27263)
2011(24955)
2010(25362)
2009(23736)
2008(23442)
2007(20887)
2006(18551)
2005(16741)
作者
(76352)
(64065)
(63903)
(60926)
(40915)
(30772)
(29124)
(24911)
(24230)
(22860)
(21924)
(21576)
(20432)
(20214)
(19955)
(19865)
(18966)
(18783)
(18577)
(18460)
(16064)
(15819)
(15681)
(14724)
(14537)
(14427)
(14187)
(13761)
(13080)
(12680)
学科
(126241)
经济(126113)
管理(71978)
(68084)
方法(54802)
(54237)
企业(54237)
数学(48978)
数学方法(48448)
中国(31914)
(29322)
(29023)
地方(25796)
(25778)
业经(23095)
(21559)
(20839)
贸易(20827)
(20138)
农业(19616)
(17898)
银行(17842)
(17606)
财务(17559)
财务管理(17514)
(17443)
金融(17439)
环境(17218)
(17034)
(16838)
机构
大学(384082)
学院(381316)
(166511)
经济(163108)
管理(144882)
研究(132311)
理学(124586)
理学院(123108)
管理学(120962)
管理学院(120233)
中国(99959)
(81069)
科学(80155)
(77041)
(67740)
(62226)
财经(61727)
研究所(61408)
中心(60049)
(57187)
(55964)
业大(54985)
经济学(52830)
北京(50974)
(49388)
农业(49001)
师范(48896)
经济学院(47552)
(47345)
财经大学(45744)
基金
项目(249553)
科学(197115)
基金(183943)
研究(177647)
(161023)
国家(159805)
科学基金(136651)
社会(114638)
社会科(108693)
社会科学(108664)
基金项目(97143)
(95301)
自然(89270)
自然科(87182)
自然科学(87154)
自然科学基金(85588)
教育(81765)
(81634)
资助(76475)
编号(70281)
成果(57269)
重点(56949)
(56250)
(54012)
(50665)
课题(48680)
科研(48362)
教育部(48127)
国家社会(48046)
创新(47617)
期刊
(184210)
经济(184210)
研究(115076)
中国(66390)
(59439)
学报(59220)
科学(55580)
(54721)
管理(52586)
大学(44535)
学学(42399)
农业(36570)
(35494)
金融(35494)
技术(32559)
教育(31554)
财经(31553)
经济研究(30535)
业经(27366)
(27133)
问题(26134)
统计(20937)
技术经济(20301)
(20277)
(19096)
(18265)
理论(18187)
商业(17583)
(17233)
现代(17132)
共检索到565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文军  葛纯宝  
将Hicks-Moorsteen TFP指数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度量指标,利用24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从总体和城市组两个层面分析2000—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对该指数进行四重分解,进一步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指数的上升不足以抵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的下行,致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恶化之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组合效率指数的上行促成西部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趋于改善,而东、中部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因技术效率指数下降、叠加规模效率或组合效率指数减小,表现出低端化走向;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的明显上升,引致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有显著改善,各分项指数均走低,导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的恶化快于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变化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趋同的主要推动因素;技术效率指数的空间正相关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相互依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文军  葛纯宝  
本文以Hicks-Moorsteen TFP指数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利用2000-2015年24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而运用动态系统GMM法,考察各种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此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阶段性变化中趋于改善;环境规制、城镇化和民营经济发展均明显地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地方政府干预、研发投入、对外开放和金融效率发挥了弱积极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没有发挥积极影响,甚至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各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组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俊松  
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熵指数探讨了城市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根据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集聚经济、城市产业相关性多样化和无关性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城市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都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多样化的作用显著大于专业化的作用;(2)并非所有的多样化都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知识溢出为主要影响机制的相关性多样化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以组合效应为主的无关性多样化不能或尚未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受益于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多样化部门和专业化部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文章验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初始专业化水平与城市间经济收敛的关系以及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始专业化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城市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因素,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也显著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对于各级政府来说,通过影响区域专业化模式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是一条可以实现却又充满风险的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化民  李角奇  
一直以来,我国没有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相结合,重在机制化建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李元剑  张勇如  
地理特征对于城市的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个城市到十大港口的最短公路运输距离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变量,并详细检验了其作为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对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国际贸易量每提高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32%。在分别控制了政治文化、地理和FDI等因素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维今  李凯  
集聚经济产生的外部性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主要是MAR外部性还是Jacobs外部性起主导作用,学术界存在争议。利用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城市规模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外部性与城市产业发展中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均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样化和专业化不是完全对立的;对不同规模的城市来说,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小型城市中,劳动力的影响更显著,而城市规模越大,资本作用表现越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赵庆良  陈聪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路径。研究方法:DEA模型,分组比较法。研究结果:测度了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了效率变化的源泉。研究结论:(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各城市效率值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关系。(2)纯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大部分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城市所处的规模报酬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4)城市土地利用中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严重,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廖明中  
本文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全面探讨1987年的城市初始条件与随后20年城市增长(1987~200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收入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初始条件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但是与城市初始人口规模呈负向关联。同时,本文还证实了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对外开放和财政分权同样是过去20年里促进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增长的关键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