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5)
2023(10102)
2022(8539)
2021(7768)
2020(6551)
2019(15101)
2018(14920)
2017(30085)
2016(16178)
2015(18526)
2014(18815)
2013(19065)
2012(18202)
2011(16778)
2010(17162)
2009(16603)
2008(16358)
2007(14991)
2006(13544)
2005(12469)
作者
(48895)
(41342)
(40940)
(39549)
(26131)
(19502)
(18835)
(16011)
(15240)
(14591)
(14159)
(13486)
(13113)
(13070)
(12842)
(12783)
(12333)
(12073)
(11909)
(11835)
(10409)
(10261)
(10043)
(9526)
(9285)
(9279)
(9070)
(8959)
(8322)
(8054)
学科
(91811)
经济(91742)
管理(43024)
(40770)
方法(34615)
数学(31166)
数学方法(30958)
(30097)
企业(30097)
中国(23118)
(22184)
地方(20887)
(18108)
业经(16648)
(16360)
(15870)
(15065)
贸易(15056)
农业(14825)
(14577)
地方经济(13835)
(13316)
银行(13290)
(12748)
(12506)
金融(12503)
环境(11752)
(11515)
(11059)
(10211)
机构
学院(250888)
大学(250474)
(117574)
经济(115243)
管理(91311)
研究(89050)
理学(77255)
理学院(76377)
管理学(75280)
管理学院(74794)
中国(68486)
(54168)
(52535)
科学(51332)
(46115)
财经(42601)
研究所(41345)
(40527)
中心(39696)
(38567)
(38313)
经济学(38146)
经济学院(34324)
业大(34197)
北京(33855)
(32015)
农业(31807)
师范(31746)
财经大学(31117)
(31109)
基金
项目(151775)
科学(118150)
研究(113664)
基金(108541)
(93305)
国家(92539)
科学基金(77537)
社会(73088)
社会科(69234)
社会科学(69212)
(59184)
基金项目(56782)
教育(51588)
(49448)
编号(47040)
自然(46469)
自然科(45262)
自然科学(45246)
资助(44851)
自然科学基金(44425)
成果(39418)
(35311)
重点(34512)
(34392)
课题(32647)
(30832)
国家社会(30233)
教育部(29460)
(29454)
发展(29122)
期刊
(139531)
经济(139531)
研究(81270)
中国(45937)
(41445)
(37560)
学报(35928)
管理(33165)
科学(32928)
大学(27046)
(26107)
金融(26107)
学学(25673)
农业(24890)
经济研究(23758)
财经(22199)
教育(22107)
技术(21888)
业经(21281)
(19242)
问题(19088)
(15848)
技术经济(14845)
统计(13615)
国际(13099)
商业(13072)
理论(12986)
(12225)
经济问题(12043)
世界(11762)
共检索到38775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哲   王明姬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动态演进的长期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置换,新旧动能交替更迭,为经济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动能释放不充分、置换不彻底、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亟须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置换经济增长动力系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应挖掘内需动能潜力,重塑外需动能引擎,全面优化生产结构,保障新旧动能平稳转换,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创新等政策工具,释放新动能发展活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忠明  袁淑清  
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扩大发展形成了推动常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等形成了常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驱动力。常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夯实常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通过产业创新培育常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通过品牌创新提升常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通过服务创新强化常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保障,通过体制创新寻求常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突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宋建  张玉昌  郑玉  姜青克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增长动能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需求侧、供给侧及结构转换视角,探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构建了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同源的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指数。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论述,揭示了现阶段"新动能"的特征。结果发现:(1)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至2015年历史低谷时,经济增长动能指数在累积中已出现回升,但仍处于原有前沿下规模效率增长阶段;(2)"新动能"指数已于2013年超越"常规动能"指数;(3)供给侧动能2008年前后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增长明显不足的需求动能与2011年进入停滞的结构转换动能,限制了供给侧动能的作用,并导致部分就业"迷失";(4)开放型发展动能在持续上升,对TFP增长率下降起到了逆向调节的作用,但是出口产品空间上创新与升级动能由升转降;(5)创新动能、直接融资动能和金融发展效率动能处于低水平,有金融资源禀赋优势的上市公司增长动能趋缓;(6)持续上升的增长动能已转到要素、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动能上。顺应资源再配置动能变化趋势和要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作用,激发居民消费升级、要素替代与企业创新的动能,深化开放型动能,面向出口产品空间中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领域的开放、技术及知识创新与扩散,应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策重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俊富  陈金伟  
近一段时期,国家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都出现了积极转换,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未来应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统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新旧动能转换,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雁琴  赵斌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增长也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基于此,本文选取2004-2017年西北五省区新旧动能的相关指标与旅游经济增长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对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的"新旧动能"总体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新旧动能"在不同分位数间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常规动能相对于新动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新动能中,以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与技术进步对旅游经济增长最为明显,市场化进程与人力资本的提高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应加快旅游经济增长的常规动能与新动能的有效转化等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经济工作部署的科学指导方针。本文概括了习近平新旧动能转换重要论述作为重大经济理论命题和新发展理念与当前实际经济活动的联系;从供给和需求相互关系的视角,论证了新动能的实质是新需求和新供给的结合,并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总结了新供给和新需求结合下的先进制成品、数字产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共享经济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主要特征;探讨了三类新供给和新需求交易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的结论是:培育高水平供需关系的新兴市场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理论逻辑和内涵;它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石风光  周明  许彬  
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利用2010—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地区工业绿色化协同创新效率及新旧动能转换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基于经济特征空间矩阵的动态空间模型分析了工业绿色化协同创新及新旧动能转换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化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在短期和长期均能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在长期则会产生抑制作用;新旧动能转换指数的提高,在短期内会抑制本地经济增长,在长期会促进本地经济增长,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会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工业绿色化协同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通过供求交互作用传递其部分或全部经济增长效应。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工业绿色化协同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这对于实现我国地区经济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小燕  
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前提,而旅游业基于其强大的消费能力和产业关联效应能够促使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为了验证这一思路,文章基于199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对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起显著促进作用;按地区分析表明,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呈现东中西递增的趋势;按产业分析表明,旅游业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递增的趋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成莲  
为有效发挥金融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本文以江西省新余市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三大行业及其重点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金融在支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约束因素。最后,本文从金融监管与创新、政府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梅若  
根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96 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达7%。应当说,这一增速超出多家机构预期。尽管难以与此前十余年高达9%~10%的增速相媲美,但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升级的大背景下,7%的半年度经济增速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也为完成全年7%左右的经济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欢明  
国内有关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既有研究,受国外主流思想的影响比较大,都倾向于认为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负面作用。分析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将分别考察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资本形成和劳动生产率三个因素的影响,以期厘清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和结果。得到的主要结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作用很有限;老龄化促进我国储蓄水平的提高,但是较低水平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影响了我国"第二人口红利"的效果;老龄化对我国劳动生产率具有负面影响,但影响有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爱民  王洪卫  
本文基于帕加诺的内生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离,得出经济增长、投入总量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ADF检验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经济效率、投入总量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为我国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作出尝试性的回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玲  
对经济发展认识的四个误区前一段,某些方面对中国经济判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认识不足。一是对中国债务情况在评级中看得过重。忽视了中国政府债特别是地方债的实际情况。有时借债以后会形成有效资产或优质资产,这些有效资产和优质资产还会持续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并逐渐变成新的资产。有的债务会变成应收款,其中大部分债务会变成有效资产。比如,一般地方债务会形成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物联网这些软设施,形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仲常  张建升  谭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Both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and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consider that each economy has an equilibrium path and eventually convergs its equilibrium path. Based on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a time series model of equilibrium growth path and its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en builds Chinese long run equilibrium growth model and its short run linea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using ADF test for integration and Engle Granger method for cointegration.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