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7)
- 2023(9826)
- 2022(8444)
- 2021(7556)
- 2020(6643)
- 2019(15272)
- 2018(15191)
- 2017(30667)
- 2016(16404)
- 2015(18732)
- 2014(19089)
- 2013(19396)
- 2012(18572)
- 2011(17150)
- 2010(17540)
- 2009(16895)
- 2008(16594)
- 2007(15188)
- 2006(13651)
- 2005(12651)
- 学科
- 济(94579)
- 经济(94501)
- 管理(45869)
- 业(43488)
- 方法(37619)
- 数学(34034)
- 数学方法(33839)
- 企(32205)
- 企业(32205)
- 中国(23028)
- 农(21853)
- 地方(20222)
- 财(19351)
- 学(16593)
- 业经(16302)
- 贸(16236)
- 贸易(16228)
- 制(15973)
- 易(15693)
- 农业(14684)
- 地方经济(13652)
- 银(13650)
- 银行(13623)
- 行(13091)
- 融(12968)
- 金融(12966)
- 环境(12402)
- 和(11621)
- 体(11141)
- 务(10334)
- 机构
- 大学(257726)
- 学院(257260)
- 济(123847)
- 经济(121579)
- 管理(96160)
- 研究(89945)
- 理学(82092)
- 理学院(81197)
- 管理学(80098)
- 管理学院(79607)
- 中国(69407)
- 财(56730)
- 京(53360)
- 科学(51473)
- 所(46475)
- 财经(45183)
- 研究所(41735)
- 农(41154)
- 经(40749)
- 经济学(40468)
- 中心(40159)
- 江(38507)
- 经济学院(36527)
- 业大(34839)
- 北京(34218)
- 财经大学(33194)
- 农业(32404)
- 范(31742)
- 师范(31471)
- 院(31195)
- 基金
- 项目(157262)
- 科学(123401)
- 研究(115065)
- 基金(115060)
- 家(99195)
- 国家(98398)
- 科学基金(83393)
- 社会(75881)
- 社会科(72027)
- 社会科学(72006)
- 基金项目(60440)
- 省(60086)
- 教育(51809)
- 自然(51274)
- 划(50261)
- 自然科(50030)
- 自然科学(50013)
- 自然科学基金(49138)
- 资助(47932)
- 编号(46172)
- 成果(37822)
- 部(36184)
- 发(35464)
- 重点(35366)
- 国家社会(31911)
- 创(31727)
- 课题(31399)
- 教育部(31174)
- 人文(30360)
- 科研(29999)
- 期刊
- 济(144027)
- 经济(144027)
- 研究(82861)
- 中国(44519)
- 财(42878)
- 农(36996)
- 学报(36702)
- 管理(35096)
- 科学(33966)
- 大学(27596)
- 融(26443)
- 金融(26443)
- 学学(26306)
- 经济研究(25462)
- 农业(24496)
- 财经(23558)
- 业经(21912)
- 技术(21401)
- 经(20386)
- 问题(19395)
- 教育(18537)
- 贸(16193)
- 技术经济(15443)
- 商业(14693)
- 统计(14621)
- 理论(13385)
- 国际(13337)
- 业(12566)
- 策(12454)
- 世界(12231)
共检索到391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科
本文运用阈值协整模型揭示了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电力使用效率、电力价格因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具有的长期非线性关系,主要结论为:(1)我国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阈值效应的机制转移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等于7.479%和9.184%处;(2)整个样本期间,经济增长显著推动了电力消费增长,电力使用效率的提高则是抑制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以"退二进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了对电力消费的"节电红利"现象,但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其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3)当经济增长处于7.479~9.184%的适度增长区间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最大的"节电红利"效应;(4)电价的扭曲削弱了价格机制对电力消费的引导和配置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爱红
城镇化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人口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复杂性。本文通过在李嘉图生产函数中引入研发劳动比重、人口城镇化比重揭示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整理1991-2011年中国数据对研究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阈值协整关系,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作用阈值为42.2988。因此,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维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
关键词:
城镇化规模 人口规模 经济增长 阈值协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基于协整理论,利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角度,通过构建四变量VAR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及宏观调控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不确定性的增加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增长对我国居民消费产生正向效应,但影响不明显;宏观调控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其中政府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入效应,而利率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最后,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万红 万彦
本文应用回归分析、G rang er因果检验、时序序列分解等计量方法,采用月度数据对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趋势上存在我国电力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有较强的关联关系。但在特定月份上二者的变动方式存在不一致,甚至背离的情况,本文解释了导致这一情形的原因。
关键词:
电力消费 经济增长 相关性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炎涛
本文运用Hansen和Seo两机制阈值协整研究了中国1955—2009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总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与电力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除了石油消费和电力消费外,经济增长与其他变量都存在着非线性协整关系。(2)在正常(第一)机制中误差修正对长期均衡的调整是相对较小的,意味着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市场存在着持续的不均衡,因此有必要采取能源需求方管理政策来提高能源效率,从而使二者关系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关键词:
阈值协整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戎 张珂玮 刘畅 丁思莹
一直以来,国债规模对于经济增长是正向促进作用还是反向抑制作用都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同样地,政府方面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国情的国债规模。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1-2014年间的数据,采用面板估计模型和阈值固定效应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国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在目前中国国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中国国债规模现阶段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阈值,即国债规模与经济增长没有一个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债规模在现阶段对经济增长未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债规模 阈值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戎 张珂玮 刘畅 丁思莹
一直以来,国债规模对于经济增长是正向促进作用还是反向抑制作用都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同样地,政府方面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国情的国债规模。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1-2014年间的数据,采用面板估计模型和阈值固定效应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国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在目前中国国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中国国债规模现阶段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阈值,即国债规模与经济增长没有一个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债规模在现阶段对经济增长未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债规模 阈值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颖刚 陈浪南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周颖刚陈浪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日益重要和深刻的影响。据统计,全国已经开业投产的12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产值约占我国GNP的16%;从比重的变动趋势和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外资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天星 徐明圣 李倩 李丹
本文以我国1953-2009年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为基础,研究了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存在电力消费到经济增长方向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而反方向的因果关系却没有发现。并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行了电力消费需求预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电力消费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焱
揭示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变化是合理调控政府消费规模和有效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运用阈值协整模型对我国政府消费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二者存在阈值协整关系,且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始终为负,当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至0.178 2(1978—1986年),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小;当政府消费占GDP比重下降至0.178 2(1987年左右),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发生非线性转移;随着政府消费规模的进一步降低(1996—2011年),政府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显著加强。实证结论表明,不断压缩政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令华 蔡洋萍
本文以湖南为例就消费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消费信贷品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通过协整检验,分析表明个人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有长期的正向关系,但是各消费信贷品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其中住房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而助学贷款则影响非常小,各消费信贷产品之间发展不协调。最后指出要开发多元化的消费信贷产品、平衡各消费信贷产品之间的发展等建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个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全世文 袁静婷
基于变协整检验和双阈值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1953~2015年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长期非线性协整关系和短期非对称调整效果。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协整关系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且结构变化的类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均衡关系并不稳定。而改革开放至今两者的短期动态调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回调速度更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碳排放的回调速度更快。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碳排放 阈值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张家平 惠宁
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和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具有协整关系,就全国而言,互联网普及和经济增长都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层面上,变系数模型显示,互联网对各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电力消费,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都显著的增加了地区电力消费。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增长 电力消费 计量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明 魏晓平
本文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我国电力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电力消费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电力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本文首先基于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算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一步运用TVTP-MS-FA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质量快速增长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增值税、降低消费税为主,提高教科研支出、降低投资性支出为辅的财政政策利于维持经济质量快速增长;在经济质量适速增长阶段,增加财政支出和税收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增值税和教科研支出为主,降低投资性支出和所得税为辅的财政政策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济新常态下,政策当局应构建"总量调控+结构优化"双轮驱动的财政政策,助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