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0)
2023(11526)
2022(9873)
2021(8806)
2020(7759)
2019(17886)
2018(17724)
2017(35754)
2016(19119)
2015(22027)
2014(22275)
2013(22429)
2012(21510)
2011(19826)
2010(20251)
2009(19378)
2008(19165)
2007(17467)
2006(15698)
2005(14463)
作者
(58353)
(49158)
(48786)
(46841)
(31314)
(23413)
(22472)
(19027)
(18318)
(17502)
(16745)
(16277)
(15580)
(15507)
(15350)
(15331)
(14702)
(14381)
(14268)
(14047)
(12433)
(12085)
(11982)
(11184)
(11110)
(10942)
(10759)
(10697)
(10051)
(9560)
学科
(106893)
经济(106796)
管理(54100)
(52044)
方法(45834)
数学(40751)
(40708)
企业(40708)
数学方法(40482)
中国(25479)
(23988)
(23079)
地方(21584)
(19764)
业经(19268)
(17846)
(17732)
贸易(17724)
(17128)
农业(16139)
(15198)
银行(15157)
(14823)
金融(14821)
(14495)
地方经济(14107)
(13707)
环境(13520)
(13490)
财务(13473)
机构
大学(302591)
学院(299522)
(139035)
经济(136393)
管理(112845)
研究(102911)
理学(96809)
理学院(95724)
管理学(94398)
管理学院(93816)
中国(78553)
(64610)
(62670)
科学(59403)
(52667)
财经(51591)
(48323)
研究所(47335)
(46661)
中心(46062)
经济学(45349)
(44775)
业大(41579)
经济学院(40940)
北京(39793)
农业(38138)
财经大学(38083)
(37936)
师范(37590)
(35735)
基金
项目(186060)
科学(146570)
基金(136566)
研究(135948)
(117963)
国家(117006)
科学基金(99655)
社会(89267)
社会科(84764)
社会科学(84739)
基金项目(71715)
(71255)
教育(62959)
自然(61962)
自然科(60500)
自然科学(60481)
(59888)
自然科学基金(59478)
资助(57037)
编号(54402)
成果(45469)
(43110)
重点(42035)
(41072)
(37898)
国家社会(37536)
课题(37424)
教育部(37406)
人文(36121)
创新(35547)
期刊
(157739)
经济(157739)
研究(94639)
中国(52854)
(49630)
学报(44749)
(42999)
管理(40649)
科学(40581)
大学(33833)
学学(32099)
(29967)
金融(29967)
农业(28519)
财经(27508)
经济研究(26920)
教育(26004)
技术(24802)
(23755)
业经(23000)
问题(21555)
(18160)
技术经济(17359)
统计(16371)
理论(15183)
商业(15068)
国际(14713)
(14459)
(14150)
世界(13774)
共检索到451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基于1981-2010年度的中国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尤其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出口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源性驱动势头十分明显;劳动力投入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最后对我国经济增长提出规律性认识,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成璧  刘雪剑  李晓晨  
文章从集聚经济的角度,收集并整理了我国2003~2005年287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混合模型估计方法与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企业数量的增加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由此提出制定有关公共政策的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兵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还是制度?学术界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尚无定论。本文运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些统计资料,通过计量研究,从经济增长中的诸因素中分离出来了制度因素,并测算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而,制度因素应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抛开制度条件而片面地强调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很可能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一、文献综述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根据马尔萨斯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利军  
俄罗斯建国十多年以来,纵观其各年GDP增长,1995年经济开始有了起色,虽然1997、199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GDP有所下降,但是危机过后到现在,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经验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其能源出口、制度改革、居民消费、汇率贬值和稳定的政治局势有很大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学术界存在的观点,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环  
印度和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比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对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继术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一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增长,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途径,以达到最显著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还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少国  贺福珍  张连城  
北京市作为经济条件优越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各种资源快速集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快速增长的动力分配状况值得去研究揭示,以便为北京市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了北京市1991~2006年期间的各种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表明在这段时期要素投入的增长,尤其是物质资本要素投入的增长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偏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傅为忠  林多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及其改进后的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资本投入和劳动,以及科技进步因素在安徽省1990-2007年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份额,并以江苏省的实证分析作为对比,依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全胜  
经济发展依赖于生产要素,而世界市场的一体化趋势却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影响着要素,改变着传统增长理论中对要素的非现实性假定,即将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存量观点转变到要素流量的观点上来,从静态要素发展到动态要素。本文通过对要素质量决定要素收益进而影响开放经济增长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动态要素质量与开放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认为通过提升和培育高质量要素及要素的动态质量组合来促进经济增长,是一国在开放经济体系下的必然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惠  杨爱年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增长,但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相符合。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均衡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平  
本文在对以往相关经济增长理论或模型和相关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1985—200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实证分析了消费、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邬红华  金荣学  
以改革后我国各地区人口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ADF检验、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进一步对各地区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与省际经济增长关系的考查显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流动性的加强与中国各地区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丹宇  
在采用国际经济学界最为成熟的丹尼在国民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分析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进行定量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推进浙江经济增长的几点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